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郑慧丽审题人:程慧敏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回答1~2题。

1.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A.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C.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形成的,回答3~4题: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6.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7.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8.“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是因为它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④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回答11~12题:11.《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

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是A.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1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即含静。

”回答13~15题:13.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

”这告诉我们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4.“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①物质是运动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5.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一观点A.夸大了物质运动B.否认了相对静止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回答16~18题:16.“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C.事物是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17.“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8.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创造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回答19~22题:19.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有许多关于月亮的名言佳句,如“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而动物只能在月光下从事它们的本能活动。

这说明A.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B.意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它和动物的心理有本质区别C.人能反映事物,而动物则不能D.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20.“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D.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21.俗话说:“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问题,甚至解决了科学难题。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回答23~25题:23.先设计后施工,才能建成楼房。

这一事实说明A.设计的构想是工程师头脑中产生的B.先有意识,后有物质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物质决定意识24.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25.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回答26~28题:26.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B.认识发展的动力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的目的27.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28.“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回答29~30题:29.“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是因为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②人类是世代延续的③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B.①②③④3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卷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40分)3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5分)(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32.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

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桔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桔的经验。

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理?(6分)(2)该乡政府的决定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6分)3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东盟各国与我国地理位置邻近,历史交往悠久。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

试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8分)34.我们党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十六大指出,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