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_旅游者的态度与情感

第五章_旅游者的态度与情感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概念 (二)态度的功能和作用 (三)态度的特征 (四)态度的形成
(一)态度的概念
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对某 一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评价和心理倾向,它 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所构成的综合体。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态度是外界刺 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起因
刺激: 产品价格、 销售渠道、 销售环境、 推销、广告 及其他因素
当国外游客看到这只欢送的队伍,站在雨中全胜 湿透,纹丝不动,纷纷又来到大雨倾盆的甲板上,挥 泪挥手。结果同样一条船200多人的团队,其中有小 社接待的有100多人,三四天的接待中双方产生了感 情,离去时彩旗飞扬,上下呼应气氛非常热烈。国外 游客纷纷将这感人的欢送场面拍摄下来,回国后在当 地放映,反响很大,把这小社作为他们信得过的旅行 社。此后就是三四百人的团队,也全部交给这个小社 接待。用小社是旅游者做出的决策,可见旅游者的态 度对旅游决策的做出是密不可分的。
案例5-2 一致性与态度的关系
甲认为北京是个好地方,名胜古迹很多, 去北京旅游会使人增长见识,
在一个假期非常高兴地赴北京旅游。
而乙虽然也认为北京是个好地方, 游览名胜古迹也会使他增长见识, 但他无法忍受北京拥塞的交通,
他讨厌那里熙熙攘攘的人群, 结果后者没有利用同样的假期去北京旅游。
【分析提示】
1、影响旅游偏爱的因素
(1)态度的强度对旅游偏爱的影响 (2)态度的复杂性
案例与合作学习
• 【案例5-1】 野田圣子的工作态度 • 问题讨论: • “态度决定一切”吗?为什么? • 态度和行为是完全一致的吗?
案例5-1 野田圣子的工作态度
• 时年37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既是当时日本内阁中最年轻的成员, ‘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大臣。然而有谁能想像得到,她的事业起点却是 从喝厕所水开始的。野田圣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 在受训期间负责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 可是自出娘胎以来,她从未做过如此粗重的工作,因此第一天在伸手 触及马桶的一刻几乎呕吐,甚至在上班不到一个月时便开始讨厌这份 工作。有一天一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 满满一杯厕所水,并在她面前一饮而尽,理由是向她证明经他清洁过 的马桶干净得连水也可以喝。此时,野田圣子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态度 有问题,根本没资格在社会上肩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对自己说:“就 算一生要洗厕所,我也要做个最出色的洗厕所人。”结果在训练课程 的最后一天,当她抹完马桶之后,也毅然喝下了一杯厕所水,并且这 次经历成为她日后做人、处事精神力量的源泉。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与情感
第一节 态度的概述 第二节 态度与旅游行为 第三节 游客态度的改变与旅游行为
导读
旅游偏爱
旅游过程也是一个情绪体验的过 程,在旅游六大要素“食、住、 行、游、购、娱”中,喜、怒、 哀、惧无所不在,旅游者在旅游 活动中的情感状态影响旅游活动 的体验。
第一节 旅游者的态度
一、态度概述 二、态度与旅游 三、旅游者态度的改变
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惯犯。 然后,让两组大学生分别从 这个人的外貌说明其性格特征。
结果,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甲组的评价是:深沉的目光,显示思想的深邃和 智慧;高高的额头,表明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 无坚不摧的坚强意志。
乙组的评价是:深陷的眼窝,藏着邪恶与狡诈; 高耸的额头,隐含着死不改悔的顽强抵赖之心。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得到别人的第一印象时, 会伴随产生一定的态度,从而影响产生进一步 的知觉。间接资料左右了人的判断。
甲对北京的态度中认知、 情感和行为意向三方面是一致的,
所以态度的稳定性好, 因而直接影响人的行为。 乙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出现了分歧。 认知和情感不一致,即使他有条件去北京旅游,
他也不一定去。 这时他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
2、态度的作用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2)态度影响耐受力。 (3)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 影响
(四)态度的形成
个体的社会态度的获得过程,就是态度 的形成。 1、态度形成的阶段 2、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
1、态度形成的阶段
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形成的三阶段说 模仿与服从 同化 内化
二、态度与旅游
(一)态度与旅游偏好 (二)态度与旅游决策
案例5-4 小旅行社打败名牌旅行社
上海曾有两家旅行社一同接一条国外大型游船, 一家是当地名牌大社,另一家是无名小社。在送团 那天,大社按常规服务,将客人送进码头海关安检 处后就离去了。而那家小社为了带好团,详尽的研 究了旅游服务过程的每一环节,并且在送团时安排 了欢送仪式,那天雨下得很大,在船甲板上的国外 游客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大雨赶进了船舱。但这个社 的工作人员硬是冒着倾盆大雨站立不动。
案例5-3:看景不如听景?
某家旅行社积极宣传推介一条新的旅游线路, 在旅行社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法的推动下, 终于组团成功。但结果却是旅游者乘兴而来, 失望而归,不少人发表了“看景不如听景”的 观感,甚至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舒伯阳主编,《旅游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8:第83页。 )
(山东教育学院精品课程《旅游心理学》课程网站:
http://123.232.45.189:8080/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68491
思考:
• 举例说明你最喜欢哪些旅游? • 对于你的家乡,urist Preference)是指旅游 者趋向于某一旅游目标的极端肯定的心理倾向。 人们对旅游的态度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对旅 游的偏好和行为倾向。这种偏好和行为倾向会直 接影响人们的旅游行为。
1. 态度的组成
成分
成分的表现
态度
认知成分 意向成分 情感成分
对事物具体或 整体的信念
对事物具体或整体 的情感或感觉
对事物具体或整体 的行为意向
对态 度标 质物 的总 体倾 向
扩展阅读5-1 第一印象与态度
向两组大学生分别出示同一个人的照片, 出示之前,对甲组说,
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 而对乙组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