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13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使罹患本病的风险增加。
病例2
患者,女,32岁,护士。因“反复失眠、易怒六个月” 入院。患者七个月前参与一场特大火灾的救援工作,亲眼目 睹当时的惨烈场面。近半年来,患者经常做噩梦,梦见着火 和伤者。平日里经常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难以集中注意 力,对病房呼叫器的响声非常敏感,害怕声音响起。健忘, 工作效率下降,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厌倦工作,头痛,胸 闷,乏力,食欲减退。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精神疾病病史, 性格内向、敏感。精神检查:神清语明,查体合作,面色疲
病例1
患者,女,40岁,1周前因学习和交友问题与16岁女儿发 生激烈争执,女儿离家出走,隔日患者接到警方通知前往认 尸。见到溺水身亡的女儿,患者顿时呆若木鸡,转而精神恍 惚,像变了个人似的,跟女儿轻声说话,众人劝阻无效,不 肯离开现场,在被家属强行带离现场时声嘶力竭地哭喊,直 至晕倒。醒后不断喃喃自语,有时还会对空讲话,内容多是 与女儿的对话,对来访亲友却视而不见,不予理睬。食欲不 振,体重骤减。睡眠差,有时彻夜不眠,称“等女儿回来再
倦,沮丧,自诉无法维持现有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躯体
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闯入性重 现创伤性 体验
①短暂“重
持续 回避
警觉性 与激惹 性增高
抑郁 心境
演”性发作 Βιβλιοθήκη 闪回) ②触景生情 ③梦魇可有心因性 遗忘、自知 力完整
出现睡眠障 碍
自杀意念
伙伴啊,你怎么走的这么早 啊,我会想你们的啊,安息 的去吧
人格特点、生活处境、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智力
水平、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系统、认知评价等等,
做出完整的分析。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
反应、急性应激反应,是指在突
然遭受强烈精神刺激后数分钟到 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的精神障碍。
一般认为,具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个体具有易感素质、适应能力较 差、过度疲劳或合并脑器质性疾 病者,发病机率可能增加。
睡”,或很早起床,要去市场买女儿爱吃的东西。门诊以
“急性应激障碍”收入院。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
震惊、茫然、麻木状态; 意识恍惚或朦胧状态; 定向力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强烈恐惧 感知迟钝;遗忘。 精神运动性抑制 (心因性木僵) 情感淡漠、情感暴发、 抑郁、焦虑、恐惧、 悔恨、绝望等 多见:失眠、警觉状态 严重时有自杀行为 易激惹、坐立不安 少数:假性痴呆 精神病性症状
第十三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概述
诊断标准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疗
临床表现
护理程序
案例分析
患者,女,17岁,汉族,高中生,因“间断性情感暴发、言
语混乱、失眠一周”就诊。
现病史:患者一周前目睹父母因第三者介入发生激烈争吵后, 情绪突然变得激动,声嘶力竭地喊叫,言语混乱,大哭,撕 扯自己头发,砸坏家中物品。平静后精神恍惚,难以入睡, 入睡后常因噩梦惊醒,每晚只睡3、4个小时。 患者自小娇惯,性格内向,自尊心强。既往体健,父母两系 三代无精神疾病史。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表情茫然,注意力不集中,应答迟钝,
应激后数日至数月
应激后1-3个月 内
1 2 3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精神运动障碍 情感障碍 其他精神症状 躯体症状
4
4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 由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 的应激事件导致的延迟和 (或)持续的精神障碍。 有精神障碍家族史和既往史、 性格缺陷、健康状况不佳或 童年时受过心理创伤等因素
绪较低。自诉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极不适应大学生活。自
知力存在。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情绪障碍 (成人)
抑郁型 焦虑型 混合型
行为障碍
(少年儿童)
生理功能障碍
社会性退缩 品行障碍 儿童尿床
睡眠障碍
躯体不适
儿童尿床
急性应激障碍 起病 应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 时间
数日至1周,很少超过1 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具有某些人格 缺陷的个体,因明显的生活 或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反应 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
为、生理功能障碍和社会功
能受损。
病例3
患儿,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因父母工作繁忙,患 者自小由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4个月前转学到市区,并 跟随父母一起生活。转入新学校后,患者很难适应学校的学 习生活,不愿与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独处。一次上课时因 未能回答老师提问而被同学嘲笑,患者下课后打了该同学, 被老师严厉批评并约见了家长。此后,患者更加孤僻,几乎 不与老师同学交流,与父母的交谈也言辞简短。厌学,上课 不听讲,不完成作业,不合群,经常与同学打架,也不愿回
家,回家就呆在自己房间很少出来。家长遂带来医院诊治。
病例4
患者,男,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患者为家中独子, 有三个姐姐,从小受家人溺爱,但在学习和行为上严格约束。 一个月前,患者考入大学开始独立生活,由于自理能力差又 不善于人际交往,经常被同学耻笑,很难融入集体生活。患 者逐渐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兴趣索然,经常旷课,不参 加集体活动,经常头痛,失眠多梦,乏力,食欲差,想退学。 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史,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查体合作,应答准确。面色憔悴,情
神色倦怠,对发病时的经过不能完全回忆。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又称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反应 性精神障碍,是一组在严重 或持久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作 用下所致的精神障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共同特点 ①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本病的直接原因。 ②临床表现与其经历的创伤性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③病程及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去除密切相关。 ④一般预后良好,不会遗留人格缺陷。

强烈的精神刺激
常造成急性应激障碍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

持久的精神困扰
常引起适应障碍
个体的易感素质
不同个体对同样的应激源产 生了不同的应激反应
生物学因素
遗传、既往应激障碍病史、健 康状况较差、老年人、儿童等
分析病因与发病机制 时,既要考虑到应激事
件的性质、严重程度、
持续时间,又要考虑当
时的社会背景、患者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