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试题(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4•吉林长春模拟)王韬认为:“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文中的“默深先生”是指()A.林则徐B.魏源C.曾国藩D.李鸿章2.(2014•三门峡模拟)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科技史的角度看,“格致”就像一只小船,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

这一过程体现了()A.中体西用B.西学东渐C.西学中源D.中西同源3.(2014•来宾模拟)《刘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4.(2014•江苏南京模拟)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主要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5.(2014•北京西城模拟)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判断此人的政治派别是()A.保皇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6.(2014•新乡模拟)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七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

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7.(2014•安徽淮南模拟)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论;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8.(2014•辽宁五校模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

该材料强调的是()A.人性的解放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C.民主与科学D.平等与博爱9.(2014•贵港模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这是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它最有可能出自于()10.(2014•湖南雅礼中学模拟)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

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11.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12.(2014•浙江宁波模拟)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

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B.马克思看法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二、非选择题13.(2014•周口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故泰西之强强于学,非强于人也。

然则欲与之争强,非徒在枪炮战舰也,强在学中国之学,而又学其所学也。

今之学其学者,不过粗通文字语言,为一己谋衣食,彼自有其精微广大之处,何尝稍涉藩篱?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

以西学言之:如格致制造等学其本也,各国最重格致之学,英国格致会颇多,获益甚大,讲求格致新法者约十万人。

语言文字其末也。

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

主以中学,辅以西学。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材料2:维新派与洋务派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强大,原因并不只是在于他们在“技器”方面比较先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优良的政治制度以及自由、民权观念。

因此他们不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也提出了制度变革。

——徐克谦《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材料3: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据材料1概括“西学”的主要内容。

你如何理解“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的主张。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不同之处和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

(3)材料3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应如何摆脱“蒙昧时代”?在学习西方上与材料1、2相比有何新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14.(2014•江苏徐州高三模拟)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2: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3: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1,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据材料2,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3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课后达标检测291.解析:选B。

由“‘师长’一说,实倡先声”可知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影响。

故选B。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从材料中“从明末到民国初期”这一时间信息和“载着‘Science’过渡到‘科学’的彼岸”这一现象来看,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明末以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的史实。

A、C、D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3.解析:选C。

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

4.解析:选D。

《新学伪经考》宣传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两本书宣传维新变法,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5.解析:选B。

由“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可知这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选B。

6.解析:选C。

题干中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精神文化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属于器物阶段,C项为制度阶段,D项为思想阶段,故答案选择C项。

7.解析:选A。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意思是: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思想解放的重要阵地。

8.解析:选A。

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对人性的控制,使个体的人在政治、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封建统治者通过这些来控制人们的思想,最终达到有效统治的目的。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批判封建旧道德,目的就是实现人性的解放。

9.解析:选D。

材料中以进化论为思想指导,要求与时俱进,振兴中华民族。

“国粹”是传统儒家理论,“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体现了反对儒家思想统治的要求,据此,可排除A、B两项。

《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但没涉及批判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C。

《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重要文章,表达了反对儒家礼教,追求民主科学的强烈愿望。

故D正确。

10.解析:选D。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

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

11.解析:选D。

本题解题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维护其统治服务的,二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些糟粕,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能为袁世凯称帝做理论依据,所以袁世凯大肆“尊孔复古”,其原因就是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12.解析:选B。

郭沫若在五四时代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他在那个时代不主张激烈反孔,反而提倡孔子思想与马克思看法的会通,这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孔子思想和马克思看法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

13.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问,从材料1中不难看出西学的内容:科技。

其主张的理解即是对“中体西用”内涵的考查。

第(2)问,两派的不同主张及实践结果的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不难归纳。

第(3)问,陈独秀的主张从材料3最后一句归纳,新特点注意对比材料1、2,陈独秀对西方的学习已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第(4)问,是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特点的考查,应从学习的内容、趋势及学习的任务目的方面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