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芯片产业RISC-V 指令集架构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RISC-V概述 (5)
1、RISC-V发展背景 (5)
(1)外部环境 (5)
①贸易战背景下,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5)
②政策驱动,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5)
③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新兴领域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6)
(2)内部因素 (6)
2、RISC-V内涵 (7)
(1)驱动因素 (7)
(2)目标 (7)
二、RISC-V技术特性 (9)
1、纵向比较(RISC-Vvs RISC) (9)
2、横向比较(RISC-Vvs X86) (11)
三、RISC-V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13)
1、国际产业发展迅速 (13)
(1)多个RISC-V开源版本及商用IP 诞生 (13)
(2)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纷纷布局 (14)
(3)行业应用纷纷落地 (16)
2、国内产业后来居上 (17)
四、RISC-V满足个性化、定制化芯片新需求 (18)
五、我国RISC-V产业发展建议 (21)
1、我国芯片产业发展薄弱 (21)
2、我国RISC-V产业发展建议 (21)
(1)协同构建RISC-V技术应用推广的产业发展环境 (21)
(2)协同建立RISC-V测试评估体系。
(22)
(3)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系,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2)
六、相关企业 (22)
1、中国长城:国内自主可控硬件龙头 (23)
2、中国软件:具备自主可控全产业链体系 (24)
3、太极股份:战略转型积极推进,打造自主可控IT产业生态体系 (24)
指令集架构发展背景。
外部环境:(1)贸易战背景下,自主可控势在必行;(2)政策驱动,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3)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新兴领域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内部因素:(4)从产业内部角度来看,主流指令集架构复杂,硬件实现难度大,授权费用高企,芯片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RISC-V指令集架构技术特性。
在于简洁、模块化、可扩展及开源,通过有限指令集的组合和扩展,构建适合任何领域的微处理器。
RISC-V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国际产业——多个RISC-V开源版本及商用IP 诞生;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纷纷布局;行业应用纷纷落地。
国内产业——华为、中兴等大企业,及部分中小型企业(如C-SKY)与创客群体加入RISC-V基金会;国内首个开源的RISC-V处理器诞生——蜂鸟E200(面向极低功耗与极小面积的场景而设计)。
RISC-V满足个性化、定制化芯片新需求。
基于RISC-V的极简、模块化和可扩展特性,使得低功耗、小面积,同时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定制芯片成为可能,碎片化场景(IOT、AI)应用大有可为。
我国RISC-V产业发展建议:协同构建RISC-V技术应用推广的产业发展环境;协同建立RISC-V测试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各项保障体系,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贸易战背景下,自主可控成为必然趋势,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指令集架构标准,构建完善的芯片、软件生态势在必行。
我们长期看好从指令集架构设计、IP核开发、SOC系统设计、芯片制造、晶圆代工到整体封装等芯片全产业链。
我国作为芯片消费超级大国(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