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含解析)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三)[学业水平层次(A)]1.(2015·潍坊高一检测)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D.解旋酶【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

【答案】 C2.(2015·济阳高一检测)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分别注入2 mL可溶性淀粉②在3支试管中各注入1 mL新鲜的唾液③将3支试管分别放入37 ℃的温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④在3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②④③【解析】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酶之前必须先让试管保温至相应的温度,即先完成③,再进行②。

【答案】 B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化学反应所必需的能量B.酶既可来自食物,也可来自体内物质的转化C.酶只能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解析】解答本题,可从酶的本质、功能、来源来分析:【答案】 D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量)的变化曲线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后,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B.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解析】图③可以表示当反应底物的量一定时,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不断减少,反应速度逐渐降低。

【答案】 C5.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C.a催化d分解为e、f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解析】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专一性。

【答案】 A6.下列A、B、C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C中,a点到b点的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12 ℃和7 5 ℃的水浴锅中,20 min后取出,转入37 ℃的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的反应情况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答案】(1)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2)酶反应的最适温度(3)超过最适pH,pH升高,酶活性下降(4)速度加快不反应[能力提升层次(B)]7.(2015·济南高一检测)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项是错误的。

【答案】 C8.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 mL,甲试管又加入2 mL唾液,两试管同时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持10 min后取出,各加入0.5 mL碘液,振荡,发现只有乙试管中呈现蓝色反应。

此同学的实验程序中有一错误,请指出()A.乙试管应低温或室温B.乙试管应加胃液C.乙试管应加入与唾液等量的清水D.应再加一支试管,其内加些酸或碱【解析】该实验要验证唾液的功能,自变量为唾液,甲试管中加入唾液,为了使甲、乙试管一致,乙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

【答案】 C9.(2015·新余高一检测)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织物纤维,具有抗菌等功能。

在竹纤维织物工艺流程中需要除去淀粉浆料。

下表表示在60 ℃、pH=7等适宜的情况下,枯草杆菌淀粉酶浓度对退浆效果(失重率)的影响。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淀粉酶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60 min)B.在生产上淀粉酶质量浓度为3 g/L时,可以达到较好的退浆效果C.延长淀粉酶质量浓度为1 g/L一组的退浆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失重率D.淀粉酶质量浓度超过3 g/L时,底物已与酶充分结合,所以退浆效果增加不明显【解析】本题考查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枯草杆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虽然可适应一定的高温条件,但温度过高,也会变性失活。

【答案】 A10.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

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加入酶后,加快反应速率,所以反应物浓度下降速率增大,由于该反应是不可逆反应,所以最后反应物都消耗完。

【答案】 D11.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变化曲线,试分析:(1)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度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若想探究酶的最适pH,至少应设计________种不同的pH。

(5)请在图中坐标系中绘出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 ℃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的曲线。

【解析】(1)酶促反应速度反映了酶活性的高低,常用底物消耗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表示。

(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Ⅱ和Ⅰ相比酶促反应速度慢,主要原因是Ⅱ的温度低,抑制了酶的催化活性。

(3)AB段反映了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加快,说明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BC段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浓度变化,而温度是相同的,则限制因子只能是酶浓度。

(4)若要探究最适pH,应取过酸、过碱和中性(适宜)三种pH进行对照,探究最适温度时也如此。

(5)在同等温度等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酶浓度相对值为1,温度为25 ℃时,酶促反应速度的最大值应比Ⅱ低。

【答案】(1)产物生成速度或底物消耗速度(2)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3)底物浓度酶浓度(4)3(5)如图中虚线所示[拓展探究题(C)]12.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向1、2试管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①实验②A.实验②B.实验①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解析】双缩脲试剂检测的是蛋白质,蛋白酶也是蛋白质,故本题无法从化学特性上达到目的,只有考虑物理特性,如蛋白块的变小或消失。

【答案】 A13.(2015·东营高一检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数量,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解析】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分解后可以产生O2。

采用图中装置,若有大量气体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过氧化氢酶的数量增加,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一段时间后,所有的过氧化氢消耗完,不再产生气体。

【答案】 C14.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①②③④⑤⑥2 mL+++---3%的淀粉溶液2 mL---+++3%的蔗糖溶液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反应温度( ℃) 40 60 80 40 60 802 mL斐林试剂++++++砖红色深浅++++++---注“+”表示有;“-”表示无最后一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C.淀粉酶活性60 ℃比40 ℃时高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解析】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故A、D两项错误;有淀粉溶液的三支试管都出现了砖红色沉淀,这说明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还原糖,但是这种还原糖是麦芽糖,不是葡萄糖,故B项不正确;可以看出在60 ℃的条件下砖红色沉淀量比40 ℃条件下多,说明60 ℃条件下的试管中还原糖含量比40 ℃多,这证明淀粉酶的活性在60 ℃时比40 ℃时高,故C项正确。

【答案】 C15.(2012·福建高考改编)回答下列问题: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

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

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

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

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

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

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