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第二十四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法理学第二十四章 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中所形成的法律心理、法律知识、法律思想观念、 法律价值评价等法律意识的总现象。 按法律精神文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初级法律 精神文化和高级法律精神文化;


按法律精神文化的作用地位,划分为主导法律
精神文化和副法律精神文化。

研究法律文化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法律文化的意义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1)我国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对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
所形成的思维形式。它处于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
二是依据法律意识的主体范围不同,将法律意
识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
识。
法律意识 社会法律意识 群体法律意识 社会法律意识

个人法律意识,是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法律意识,
是个体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它奠定
群体或社会法律意识的基础。

群体法律意识,是基于一定的社会联系或社会 互动而形成一定范围的不同集合体对法律现象的意 识。它处于个人和社会法律意识之间的中介形态。

社会法律意识,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
象的意识。它是个人和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 物或者整合的表现。
三是依据法律意识的心理结构,把法律意识分


法律意志,是人们在对法律现象有所认知、情
感和评价的基础上,自觉地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
目的的意识现象。
四是依据法律意识主体的不同社会角色规范,
将法律意识分为公民角色、职业角色、家庭角色。
法律意识 公民角色 职业角色 家庭角色

公民角色,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所能享有又必须
承担的最具有普遍性、又最为基本的社会角色。
第二十四章 法律意识与 法律文化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法律意识
第二节
法律文化
第一节
一 法律意识的概念
法律意识
法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法律意识下了定义。 第一,从社会观念的角度,把法律意识归结为 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认为法律意识与政治意识、 道德意识有机紧密地组成了社会意识。

其中法律意识与其他意识的区别在于:

职业角色,是指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各种职 业素质。 家庭角色,指因婚姻家庭关系的存在而恒久存 在的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


法律意识的作用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形成和社会经济发展,都
(一)法律意识在立法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但这种客观需要如果没有被
人们认识到相应的法律规范就不会产生。 其次,制定的法律规范本身就是客观需要在人 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在制定法律规范之前就在人们 头脑中酝酿的东西。
称”。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
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 法律意识是伴随着国家和法律的产生而产生的, 是以社会法律现象为其特定的反映对象的,它对人 们的行为以及社会生活有着明确的法律要求或法律
调整。

法律意识的结构
法律意识结构指的是法律意识内在构成要素的
排列组合及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
为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和法律意志四个
要素。
法律意识 法律认知 法律情感 法律评价 法律意志

法律认知,是人们对法律和有关法律的各种现 象所作的感知和认识。

法律情感,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现象所持一定心
理态度的情绪体验。 法律评价,是指人们在法律认知和法律情感的 基础上,对有关法律及法律现象的是非好坏进行的 价值评判。
一是依据人们法律意识对法律现象认识的发展,
将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体
系三个层次。
法律意识 法律思想体系
法律观念
法律心理

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
成的直接心理状态。它处于法律意识的最低层。

法律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现象反映过程中所形 成的含有一定理性成分的意识层面。它处于法律意 识的中间层次。
③独立性;④实践性。

法律文化的结构
法律文化可以归结为法律制度文化和法律精神
文化两个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法律制度文化是法律精神文化的制度化形态;
法律精神文化是法律制度文化的反映和法律制度文 化的指导思想。
反映
法律制度文化
指导,制度化形态
法律精神文化
(一)法律制度文化
法律制度文化是法律制度自身文化特质的总和。
一是法律意识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基础和直接服
务于某种生产关系;
二是法律意识涉及对象是法律现象;
三是法律意识具有强制性,对人们的行为有明
确指令性。 第二,从法律心理结构与法律观念两者结合的 角度,使法律意识定义的内涵更加丰富。
例如,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
象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
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冲突,促使人们
重新省思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当代中国法律文 化的构建途径。这对推动中国现代化法治进程无疑 有巨大的意义。
(2)加强对法律文化面临的形势背景及中国法
律文化自身走向的研究,有利于中国法律文化积极
迎接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抛弃传统法律文化中没落 的东西,保留合理的成分,有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 新的法律文化霸权,保持中国法律文化的民族性, 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获得传承与超越而新生。
(二)法律意识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
法律意识在法的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理性保证的
重要作用。
(三)法律意识在公民、社会组织遵守和执行 法律规范的过程中的作用
实现依法治国,就要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 即全体公民、社会组织正确理解法的本质和内容, 理解法的重要价值。
第二节
一 法律文化的概念
法律文化
文化泛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社会的活 动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文化是其
法律制度文化包括法律机构、法律工作者、法
律规范、法律制度实用设备和象征性标志等方面的 文化特质。 首先,法律制度文化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物质生 活条件和一定的法律精神文化条件。
其次,法律制度文化的来源还靠不断的积累和
继承。
(二)法律精神文化
法律精神文化一般指法律规范中所蕴涵的法律
思想、观念等精神因素,以及在法律制度运行过程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认
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
意识和学说的总和。

对法律文化概念的理解:
一是,法律文化始终要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总
体特征和质的规定性。 二是,法律文化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出 现国家和法律制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

法律文化的特征包括:①创造性;②继承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