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收入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一般地,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密切的联系。
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①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ⅰ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民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ⅱ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ⅲ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呈同向关系。
价格变动对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呈反向关系。
②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家庭人口数量等也影响消费水平主观因素: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的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对个人生活不利。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几种典型的消费心理比较:弊3、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坚持适度消费要反对一是超前消费;二是过分抵制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知识理解】1、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1)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生产决定消费)(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消费。
——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消费。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社会收入差距的影响消费总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
(4)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消费者。
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2.恩格尔系数:(1)含义:是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恩格尔系数:一般说来,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消费结构层次越高。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2)经济学意义:一般地说,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消费结构的层次越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消费结构的层次越高。
恩格尔系数还能够折射出这个国家、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3. 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的区别: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二者都具有盲目性的特点,但这种盲目性引发的原因有差别,前者是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更多的是受别人行为的带动(人有我有);后者则具有强烈的主观动机(人有我优)。
4、区分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从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角度看,若先有生产,后有消费,生产是因,消费是果,则体现生产决定消费;若先有消费,后有生产,消费是因,生产是果,则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5、区分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强调生产什么,消费什么(内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则强调达到同一消费内容和目的的手段不同;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强调消费的规模和档次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高;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强调生产激发起人们的消费欲望。
6、关于消费的反作用的应用从宏观上看,正确的消费的增长,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从微观上看,消费热点的出现和转型,可以引导产业转型和升级,可以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依据和措施,也是企业发展时制定战略、确立市场导向的重要依据和措施。
【判断】1.提高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2.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一定提高;物价上涨,消费水平必然下降。
(×)3.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试题演练】1. 2014年春节前后,我国食品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蔬菜价格不断上涨,食品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冲击远远大于对高收入人群的冲击。
这说明(A )①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②商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③商品价格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同步变化的④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性因素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2.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这个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费者的( C )A.求异心理B.从众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二)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划分:(1)钱货两清的消费: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买的,这种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
——最常见的消费(2)贷款消费:一次性付款超出个人支付能力,预知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这种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吃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储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租赁消费: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是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的目的划分:(1)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2)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
(3)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档次的消费。
【知识理解】1、生存资料消费不等于衣食住行消费。
对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是否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应该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同样是衣食住行,既可以是刚刚满足温饱的较低层次的生存资料,也可以是高档服装、山珍海味、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等享受资料消费。
2.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1)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虽然都具有超越现阶段支付能力进行消费的特点,但不能简单地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超前消费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或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消费。
(3)贷款消费,如果建立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经济收入及偿还能力基础上,仍然属于适度消费。
因此,评价贷款消费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对超前消费必须始终反对。
【判断】1.生存资料消费就是衣食住行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就是精神文化消费。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会取代生存资料消费。
(×)3.从消费类型看,健身、旅游属于享受资料的消费(.)2.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试题演练】李华在春节前买了烟酒糖茶等礼物,并租了一辆小汽车回老家探亲访友,还用按揭付款方式购买了高清彩电。
下列正确反映李华消费过程的消费类型是(A )A.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贷款消费C.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贷款消费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构建知识体系】【要求】当堂完成;课堂展示总结疑难问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因素:(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收入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一般地,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密切的联系。
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就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①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民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呈同向关系。
价格变动对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影响呈反向关系。
②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家庭人口数量等也影响消费水平主观因素: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的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对个人生活不利。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1)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生产决定消费)(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消费。
——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消费。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社会收入差距的影响消费总水平。
——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
(4)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消费者。
倡导科学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3、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