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4)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里约奥运会上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材料一:(图片)(1)看了中国选手获胜的镜头,你被感动了吗?(2)为什么平常参加升旗仪式我们的心是平静的,但听到奥运会上响起我们的国歌才往往热泪盈眶?(3)你认为你是被什么感动了?(被中华民族精神、奥运精神所感动。

)材料二:《12后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冠军》北京时间2016年8月20时9时15分,里约奥运会冠军女排总决赛在中国女排对阵塞尔维亚女排展开。

中国队19:25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分别以25:17、25:22,25:23,中国女排12年之后再夺奥运会冠军。

思考:这种精神对奥运健儿起了什么作用?(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激励了奥运健儿。

)2、女排精神: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我国报纸中有很高的权威性,35年《人民日报》记载了中国女排的成长。

曾多次在头版刊登报道。

1981年11月17日,世界杯夺冠后用整个头版庆祝中国女排的胜利,刊登《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1982年世锦赛女排再度夺冠。

9月27日,头版又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喜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奥运夺冠。

头版头条《奋勇拼搏直落三局战胜美国队赢得“三连冠”》为女排庆祝1985年和1986年,女排又蝉联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1986年9月14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隔20年再夺奥运金牌。

8月30日发表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并重提女排精神。

2014年10月14日,体育版报道了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亚军的消息,发表评论《为年轻女排点赞》,称赞她们“打出了老女排的精气神”2016年里约奥运,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8月22日,头版《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

在头版评论《壮哉,女排精神!》3、视频《今天我们这样爱国》4、民族精神用到的一些材料:(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文成公主入藏、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等意义: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为难关头,都迸发强大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企图都不能得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和为贵(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勤劳勇敢成语、典故或名言: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见义不为,无勇也;天道酬勤;狭路相逢勇者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自强不息成语、典故、事例或名言: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自古男儿当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抗震救灾、灾民自救等。

意义: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反思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7.2 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重要性(意义):P7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

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

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受挫。

是继续强攻大城市长沙、以卵击石,还是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暂时保存自己,另谋远图,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

毛泽东力排众议,从敌大我小的实际出发,说服部队向敌人力量弱小的边僻的农村转移,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的边陲之地,边界数县高山丘陵起伏连绵,远离中心城市,是敌人统治力量鞭长末及的地区,而便于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大小十余次战,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完成了事关革命大局的战略转移,开始了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

它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进程中第一座历史丰碑。

与此相应,通过艰苦奋斗,开创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的革命精神就是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就是:坚定革命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震救灾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胜利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3、材料分析材料一: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