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

浅谈湖南传统民居—以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例摘要: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体现了建筑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湖南地区因为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和少数民族多的特点使其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及其面貌上有着许多鲜明的差异,本文以湖南传统民居中湘西和湘南民居为主要探讨对象,浅述湖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及景观特点。

文章以湖南传统民居的自然社会人文背景为出发点,对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及景观特点进行综合探讨,通过依次分析湖南省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及景观的地域文化及特点,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及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为当前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从建筑及景观特点等角度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民居;民居环境;景观;建筑Discussion on Hunan traditional dwellings—A Case study in xiangxi and southern dwellingsAbstract: traditional houses as the basis for China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embodi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loc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nan area because of its vast territory, large population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have many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architecture and its features, this paper takes Xiangxi and southern Hunan folk traditional houses in Hunan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Hunan's traditional dwelling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Hunan natural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in Hunan, Hunan province by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ties environment, regional 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n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Xiangxi traditional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landscape traditional hous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current China traditional houses provide the basis from the architectural and landscape layout.Key words: traditional residence; dwell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章:研究区域概况1.1.湖南省地理环境分析: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全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第10位。

其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

其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同时也是生态旅游大省,其矿产、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

1.2.湖南省人文环境分析:湖南地域广阔,人口和少数民族众多,其中湘东是湖南开发最早的地方,人口较多,经济文化也相对发达,主要包括长沙湘潭娄底衡阳株洲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湘南则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区以及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此处主要是汉族及少数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湘西则地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交界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湘北地区主要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平原,物产丰富,。

不论是湘西、湘南、湘北还是湘东,湖南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湖湘先人的智慧,即使到今天仍然散发出经久不息的魅力。

传统民居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民居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据部分资料显示根据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其民居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湖南东部和中部地区称为湘东民居,湖南西部地区称为湘西民居,湖南南部地区称为湘南民居,湖南北部地区称为湘北民居。

,南,其传统民居相对较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因此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西其传统建筑主要以楼阁,书院亭台古建居多同样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第二章:研究区域的地域景观特点2.1湖南民居的景观特点:在民居的建设选址及环境布局上,湖湘的先人们在讲究均衡对称(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共同特点)的同时更注重效法自然,以地理环境的形势来决定取舍和设计。

这使得湖南传统民居景观一直展现着以背山面水(或依山傍水),左右两边围护为理想格局的模式。

现今仍然保存下来的湖南各地不少古村落古民居,便是这种选择的结果。

例如:怀化会同县的高椅村便是这种环境模式的典型范例,高椅古村位于会同城东48公里,村落所在地三面环山,前面临水,地形上宛如一把太师椅,故以“高椅”名之。

从村后的公路上鸟瞰,高山合围的“太师椅”中,分布着一片白墙灰瓦、山墙高翘、鳞次栉比、井然有序的古民居建筑群落,椅子的前方是一条青碧如练的巫溪,从村前蜿蜒而过,人工建筑与山水的交融达到极致,整个村子的环境令人不禁有“世外桃源”之感。

2.2湖南地域文化对景观特点的影响:湖南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区域内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多不相同,湖湘的先人们富于创造性,因而传统民居的景观形式亦有许多不同之处,使其在呈现出统一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多样性。

湖南多山,盛产木材,其民居以木结构最为普遍。

一般木结构民居通常为瓦顶,有的还用重檐,大户人家和公共性建筑物往往还采用砖木结合的结构,即房屋四围的风雨墙采用砖砌,其内部仍为木结构。

乡村民居不论砌砖或木板墙,房屋常采用悬山式的作法。

湖南现存传统民居一般结构严谨,呈现出稳定与封闭的特点。

湖南多山多水,交通不易,影响到人们彼此之间的交往,因此使其在景观布局及形式上不但呈现出稳定性,且同时呈现出某种封闭性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自然分工的生产方式对我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重大影响。

(3)湖南传统民居建筑环境的布局、材料、及结构特点:从民居建筑环境的布局来说这里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几种情况,湘北由于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故布局上比较讲究中轴线对称,而且,大户人家的院落往往向主院的纵深发展,讲究几进几进,而湘中、湘南、湘东、湘西等地由于地处高山丘陵,在建筑的布局上对于中轴线的对称就不那么严格,往往随地势而变化,大户人家的院落则往往以向主院的两翼展开延伸的相对较多,虽然仍讲究对称均衡,但程度上显然不那么严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实用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建筑材料的使用来说,湖南传统民居建筑大都以木材为主,同时也表现出地域的差异,湘东、湘中、湘西、湘南等地的山区,湖南传统的板壁屋较为普遍;在一些林区,一些贫苦百姓家的房屋屋顶甚至不用传统的小青瓦,而以杉树皮覆顶,大户人家的院落,亦有不以青砖彻外墙者,此外,湘南、湘中等地多石山,石材的使用明显多于其他地区,不但用于基础,也用来作建筑的构件,湘西凤凰、花垣的苗族还用片石来垒筑房屋。

从建筑的结构来说,几乎中国南方具有的结构类型湖南都有,其有几种类型则颇具湖南特色。

例如在湘东、湘西、湘中、湘南等地都有这种类型的民居:干栏屋,湖南多雨,地面潮湿,干栏屋一般分为两层,下层供蓄养家畜,便人通行,而人居于上层,以避潮湿。

至于现在闻名于世的凤凰吊脚屋,其实也是从这种干栏屋变化而来,当然它不仅仅只限于凤凰,整个湘西乃至于湘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而凤凰则最为著名。

值得一提的还有湘西洪江的窨子屋,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湖南特色。

三.湖南湘西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

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在我国的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主要建筑景观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天人感应,崇尚自然;聚族而居,奉祖为吉;营地制宜,就地取材。

其布局特点也表现为三个方面:体态自由、秩序明确;遵循自然、巧于取舍;开合有度、公私分明。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深受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及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湘西传统民居在城镇的布局上不求方正规矩,而是依山就势、灵活变化,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其中尤以苗族土家族吊脚楼独领风骚。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一般建于山坡或河岸边,主要因为这些地方平地不多,为了扩充屋场,扩大使用面积而为之,竟产生了一番意外的审美效果,山间、水边随处可见,它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