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
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
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
水务一体化:
水务,即涉水事务。
水务一体化即涉水事务统一管理。
亦即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统一管理。
它是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产物。
水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是对用水单位进行科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基础。
水平衡也称水量平衡,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用水系统内,输入水量之和等于输出水量之和。
水资源变化量(△S)=|P+R入-E-R出| 降水(P),径流流入(R入)。
蒸发 (E),径流流出(R出)。
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有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技术性。
通过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掌握单位用水现状。
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
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
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规划。
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并采取修复措施,堵塞跑、冒、滴、漏。
健全单位用水三级计量仪表。
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建立用水档案,在水平衡测试工作中,搜集的有关资料,原始记录和实测数据,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套完整详实的包括有图、表、文字材料在内的用水档案。
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提供了较准确的基础数据。
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型社会是倡导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全面实行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社会。
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参与下,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为保障,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的合理用水和高效益用水。
1998年,为了加大节水工作的力度,水利部提出了开展跨世纪节水行动。
从2000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了财政部的重视和支持,将跨世纪节水行动项目
列为财政专项,给予资金支持。
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项目的工作内容涉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制定、改革管理体制、试点工作开展、技术推广和加强宣传等方面。
“百千千”工程:
2012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规划》提出建设“百千千”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工程.包括300个大中型灌区、3000个高用水工业企业、3000个生活服务业用水单位。
水功能区划:
水资源论证是指依据江河流域或者区域综合规划以及水资源专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取水、用水、退水的合理性以及对水环境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专业活动。
我国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
《水利产业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水资源论证法规。
1、概念定义:饮用水水源地概括了提供城镇居民生活及公共服务用水(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餐饮业、旅游业等用水)取水工程的水源地域。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
2、分类:以供水人口数为分界线,供水人口数小于1000人的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大于1000人的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水质保证饮用水卫生要求;
二级保护区:主要在满足水质要求的正常情况下,出现污染饮用水水源的突
发情况下,保证有足够的采取紧急措施时间和缓冲地带;
准保护区:为了在保障水源水质的情况下兼顾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对其提出一定的防护要求来保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系统尤其是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部分地区出现河道断流、水体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2004年起,水利部开始部署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遏制局部地区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保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5年10月,水利部正式批复武汉市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首批试点城市。
2005~2008年间,除武汉市外,江苏无锡市、广西桂林市、山东莱州市、浙江丽水市、辽宁新宾县、湖南凤凰县、吉林松原市、河北邢台市、陕西西安市等9个地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试点。
目前,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节水“三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此为节水“三同时”制度。
非常规水源:
是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常规)水资源,主要有雨水、再生水(经过再生处理的污水和废水)、海水、空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这
些水源的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再生利用。
监测种类(6类):
视频监测、水功能区监测、取水口监测、地下水监测、断面流量监测、入河排污监测。
召测
召测:也叫点测或者数据召测。
(interrogation),由中心站呼叫某个遥测站,发出取数指令后,收集该遥测站送来的数据。
DO(环境监测氧参数)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COD(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
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
水样在一定条件下,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一般测量化学需氧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得出的数值也不同,因此需要注明检测方法。
为了统一具有可比性,各国都有一定的监测标准。
化学需氧量还可与生化需氧量(BOD)比较,BOD/COD的比率反映出了污水的生物降解能力。
生化需氧量分析花费时间较长,一般在20天以上水中生物方能基本消耗完全,为便
捷一般取五天时已耗氧约95%为环境监测数据,标志为BO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