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种植
操作技术标准
一、环境质量技术标准
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生态环境条件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
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中的污染残留物质含量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不含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
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
1、空气质量
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要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见下表。
表1 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环境空气质量
2、用水质量
⑴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灌溉用水要求没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⑵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用水,如冲洗加工设备与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用水质量,达到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3、土壤质量
⑴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的土壤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6%,PH值4.5—6.5。
4、周边环境
⑴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附近无污染源。
⑵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有100米——200米的天然生态林作屏障。
二、园地建设技术标准
1、茶树种植工艺流程
(1)园地选择:园地要选择坡度在20度以下,土层比较深厚、土质比较疏松、土壤酸碱度在4.5~6.5之间,土壤中游离碳酸钙的含量小于1.5%为宜。
(2)园地开垦:园地选择好后砍除杂草,挖掉树根,拣净石块,填平坑穴,然后进行全垦,要求普遍深挖45厘米以上。
平地及15度以内的缓坡地茶园,根据道路、水沟等可以分段进行,并要沿着等高线开垦,以使坡面相对一致。
若坡面不规则,应按“大弯随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开垦。
根据地势依山随势放线整梯带,梯面宽度随坡度而定,同时受梯壁高度所制约,梯面宽度在最陡的地段不小于1.5米,梯壁不宜过高,宜控制在1米以下。
然后在梯带后平地茶行中间用小木桩划好茶行开挖线,进行抽槽换土,槽宽、深均为75厘米。
表土、肥土和底土分开放,以便肥土、表土回填。
(3)深沟吊槽、施足基肥:根据地形地貌,坡地要建等高梯地。
平地或缓坡地直接开沟,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种植基线,沿基线开出第一条种植沟,然后向上开第二条沟,两沟之间距离1.5米,每条沟宽0.6米,深0.6米,沟开出后及时施入基肥,每亩施饼肥150~200公斤或茶叶专用复合肥80~100公斤,然后回填土。
(4)茶苗种植:栽植时间在11月中下旬,选择阴天或雨后定植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采用双行条栽,缓坡地或平地大行距1.5米,小行距0.33米,穴距0.33米,梯地每一梯带种植两行,行距0.33米,穴距0.33米,每穴种植3株茶苗。
栽植时要将茶苗自然置于定植沟内,根系自然舒展,四周覆土、踩紧,保持栽后定植行面10厘米左右深度成浅沟状。
覆土要高于泥门以上4厘米左右,注意不要使根系直接触到肥料。
茶苗栽后要立即浇足、浇透定根水。
及时覆盖地膜,提高成活率。
在覆地膜时要再浇一次透水,地膜用80厘米的黑色微膜。
另外,要加植总量的10%为预备补缺苗。
(5)苗期管理
①补苗:在种植后的次年秋季对缺株进行补苗。
补苗时利用“备用苗”,栽植要求同上述的“茶苗栽植”。
②抗旱保苗:茶苗栽后随天气与土壤含水状况适度浇水,特别是夏天要经常浇水。
一、两年声的茶苗,既怕干,又怕晒,要促进其加速生长,必须抓住除草保苗、浅耕保水、遮阴、灌溉等项工作。
③锄草施肥:茶苗幼龄期要及时适当浅锄,防止杂草滋生,可以使用除草剂但行间杂草要手工拔除。
茶苗种植成活后要适时追肥。
④越冬培土:这是保证茶苗安全越冬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立冬至小雪期间进行,但要使树梢露出,以免枝叶郁闷霉烂。
⑤定型修剪:茶苗栽植后要进行三次系统的定型修剪。
栽植后次年3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修剪离度离地10~15厘米,第三年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离地20~25厘米,第四年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离地40~45厘米。
茶子直播的茶园茶苗生长后也按上述方法修剪。
⑥防治病虫害:幼龄茶树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夏秋期间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2、工艺流程
园地选址→园地开垦→深沟吊槽、施足基肥→茶苗种植→定型修剪→苗期管理→形成丰产园
三、茶园道路与水利技术标准
⑴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
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
平地的干道、支道应尽量设置成直线形,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劳动效率。
⑵园地范围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中雨、大雨能蓄能排。
低产茶园改造
⑴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达到树冠更新。
修剪时间,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和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一般在5月下旬左右,
并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培养优化型树冠。
⑵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施肥改土,深耕,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
对部分树势衰老、品质混杂的低产茶园,进行改植换种,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
四、茶叶生产工艺技术标准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其中杀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份,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杀青方式有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两种,以蒸汽杀青制成的绿茶称“蒸青绿茶”,依干燥方式分:有炒干、烘干和晒干之别,于是又有炒青绿茶、烘青绿茶和晒青绿茶。
蒸青茶色绿光润,细嫩似松针,香气鲜嫩清亮,滋味鲜美浓醇,汤色嫩绿明亮,叶底青绿。
(1)鲜叶贮青。
鲜叶贮青要求分级堆放,分批及时付制,贮青时间不得超过6~12小时,贮青要求:先进厂鲜叶和后进厂鲜叶要分开付制;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开付制;晴天鲜叶与雨水鲜叶要分开付制;新茶园采下鲜叶和老茶园采下鲜叶要分开付制;阳山上采下的鲜叶与阴山上的鲜叶要分开付制;无性系良种采下的鲜叶与有性系群体种采下鲜叶要分开付制;自动贮青机必须清洁。
(2)蒸青。
蒸青是决定品质的基础工序,要蒸熟、蒸透、蒸匀,
即熟而不糊,透而不黄。
叶色呈深绿失光泽,有粘性,嫩茎折之不断,茎叶基本分离,叶张稍有折皱,叶背无白点,有青香无生味。
蒸汽量计算要准确,春茶前期,以0.4kg的蒸汽量计算;立夏后叶质趋于老化及夏、秋茶以0.45kg的蒸汽量计算;含表面水和隔夜鲜叶略高。
原则是蒸汽供应充足,高温短时,老叶老杀、嫩叶嫩杀。
(3)冷却。
杀青叶冷却:在茶叶冷却机进行,时间l分钟,从蒸青机排出的蒸青叶的温度在80~90℃之间,通过冷却机吹入冷风使温度快速下降,以保蒸青茶的良好色泽、香气和滋味,同时经冷风还可降低茶叶的粘稠性,有利于下道工序的操作。
热风温度掌握在150℃士10℃,有叶表面水的鲜叶要略高。
(4)粗揉。
茶叶继续在热空气中搅拌,并通过揉手的搓揉,挤压出蒸汽杀青叶的内部水分,延长恒率失水的持续时间,防止茶叶叶温上升,保持蒸青茶特有的色泽和香气;与此同时,在热风的作用下,茶叶水分有所下降。
(5)揉捻。
粗揉后茶叶在制品放入茶叶揉捻机继续搓揉、挤压,进一步挤出茶叶中的水分,使茶叶整体水分均一。
(6)中揉。
将揉捻后的茶叶制品进入中揉机继续加工,依靠回转筒和揉手和搅拌、揉压和导人筒内热风作用,使茶叶表面水分蒸发和内部水分外扩,适当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中揉后期随着叶温的上升,进入整形操作,把茶叶在制品揉成细长形。
(7)精揉。
将中揉叶进人精揉机,使中揉叶在煤气加热的弧形揉锅中呈加压状态来回搓揉,既能进一步挤压出叶内水分,又使中揉
叶在整形过程中受热揉锅的传导热的作用不断蒸发水分。
(8)烘干。
粗揉后的茶叶水分含量还较高,需通过烘干机继续散发茶叶中的部分水分,使茶叶水分达到允许的标准要求。
烘干下来的茶叶需进行摊凉包装,送入冷库储藏。
——生产流程
荒山开发建设→薮北茶生态示范园→鲜叶→加工→产品→市场——工艺技术流程
鲜叶→筛分→摊放→杀青→揉捻→解块分筛→理条→初烘→摊晾→复烘
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二0一0年一月三日
产品安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马健职务:副总经理
职责:联合各部门搞好产品及原料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并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档案。
成员:
潘海龙职务: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安全生产
陈祖平职务:茶园基地部经理负责茶园基地种植安全
杨宝恩职务:生产部经理负责生产安全
杨谊职务:仓库管理员负责产品进入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