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海岸基干林带(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2.消浪林带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a辽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造林树种:小叶杨、箭杆杨、刺槐、刚松、小胡杨、栎类、抗虫榆、黑松、麻栎、绒毛白蜡、抗虫榆、毛白杨、国槐、油松、樟子松、柳树、臭椿、侧柏、沙枣、紫穗槐、山核桃、黄栌、苹果等。

b辽西、冀东沙砾质海岸低山丘陵区黑松、油松、麻栎、刺槐、蒙古栎、杨树、白榆、柳树、侧柏、紫穗槐、苹果、梨和葡萄c山东半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区黑松、赤松、火炬松、刚松、刚火松、麻栎、刺槐、杨树、白榆、侧柏、水杉、日本落叶松、山楂、葡萄、酸枣、紫穗槐、单叶蔓荆、雪松、泡桐、银杏、苹果、梨、茶树、刚竹、淡竹等d闽中南、粤东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木麻黄、桉类、黑松、马尾松、台湾相思、柑桔、荔枝、龙眼、茶树、木荷、常绿栎类、秋茄、桐花树、海榄雌、老鼠勒等。

e粤西、桂南沙质、淤泥质海岸丘陵台地区隆缘桉、柠檬桉、巨尾桉、木麻黄、橡胶树、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蒲葵、海榄、红海榄、秋茄、木莲、木榄、桐花树、海桑、海榄雌、榄李、凤梨、老鼠勒、银合欢、橙、柑桔、香蕉、大蕉、荔枝、龙眼、八角、玉桂、竹类等f海南岛沙质、基岩海岸丘陵台地区木麻黄、柠檬桉、隆缘桉、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橡胶树、胡椒、湿地松、油棕、青皮、番木瓜、角果木、木棉树、红树、海桑、秋茄、海莲、桐花树、木莲、榄李、木榄、红海榄、木果楝、老鼠勒、银叶树、椰子、腰果、咖啡、凤梨、香蕉、大蕉、g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h辽中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柳树、沙枣、白榆、绒毛白蜡、柽柳、毛白杨、枣、沙棘、紫穗槐等。

i渤海湾淤泥质海岸平原区杨树、绒毛白蜡、刺槐、柳树、臭椿、桑树、构树、香椿、白榆、侧柏、苦楝、毛白杨、葡萄、枣、苹果、梨、柽柳、紫穗槐、木槿等。

j长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平原区刺槐、黑松、麻栎、杨树、泡桐、杉木、柳杉、池杉、落羽杉、银杏、柏木、苦楝、绒毛白蜡、水杉、白榆、樟树、枇杷、榉树、桑、沙枣、柑桔、金柑、早禾树、重阳木、乌桕、女贞、刚竹、毛竹、淡竹、苹果、梨、板栗、山楂、柿树、石榴、葡萄、柽柳、紫穗槐等k珠江三角洲泥质海岸平原区木麻黄、隆缘桉、落羽杉、柠檬桉、池杉、水松、蒲葵、棕榈、番木瓜、香蕉、大蕉、柑桔、荔枝、龙眼、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大叶相思、樟树、台湾相思、秋茄、木榄、桐花树、海榄雌、苦槛兰、黄檀等。

l舟山基岩海岸岛屿区水杉、早禾树、杨树、黑松、麻栎、樟树、柑桔、杨梅、柏木、木麻黄、蚊母树、黄檀、苦楝、夹竹桃等。

m浙东南、闽东基岩海岸山地丘陵区木麻黄、桉树、杉木、马尾松、刺槐、水杉、池杉、落羽杉、常绿栎类、马尾松、杉木、毛竹、柳杉、樟树、水杉、早禾树、木荷、台湾相思、秋茄、柑桔、文旦、茶树等。

五、沿海防护林营造(一)海岸基干林带1.整地方式——泥质海岸整地,应在雨季前完成。

一般采用全面整地、开沟整地、大穴整地、小畦整地。

对低洼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整地宜采用:a) 低洼盐碱地,应先修筑台(条)田,台(条)田面宽50 m~100 m,沟深1.5 m~2.0 m,然后再按设计进行穴状或带状整地。

台、条田长度与沟宽要便于排涝降碱。

b) 重盐碱地,应先设立防潮堤,同时修建主干河道、支干河道、干支毛沟等排水系统,抬高条田地面。

一般条田宽50m,长100 m 左右;条田外围的条田沟挖深1.5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面积较小地块宜采用挖沟起垄(垅高30cm~50 cm)或修筑窄幅台田整地(一般排水沟深1.5 m,宽度3.0 m,台田面宽15 m~20 m)。

——沙质海岸整地,一般采用:a) 穴状整地:穴状整地规格为0.5~1.0 m×0.5~1.0 m×0.5~1.0 m。

b) 带状整地:带宽1.0 m,深0.6 m~1.0 m,带长因地而宜。

c) 条田整地:对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风沙地,要实行条田整地。

一般条田面宽50 m,长100 m 左右;条田沟深1.5 m 以上,支沟深达3 m 以上。

——岩质海岸整地坡度在15度以下的中厚层土山坡,采用窄幅梯田整地,宽度1.5―3米;15―25度的山坡采用水平阶带状整地,带宽1--1.5米;26度以上的山坡采用块状整地,穴大60―80×60―80厘米,深40―50厘米。

六、造林方法(一)裸根苗造林a) 泥质海岸造林:——植苗造林要浅栽平埋,栽后覆土使苗木原土痕与地面基本持平,树坑周围筑埂。

栽植后随即浇水,地表稍干时立即松土。

——在重盐碱地区应采用造林穴内压沙(在台田表土10 cm~15 cm 以下埋5 cm 河沙)、压秸杆或杂草(埋于台田表土5 cm~10 cm 以下)、覆地膜、覆草等措施造林。

——红树科植物如红海榄、木榄、秋茄、海莲、角果木、正红树等,可利用雏形幼苗—胚轴苗直接插植造林,胚轴插植深度为胚轴长度的2/3为宜。

b) 沙质海岸造林:——在海岸粗沙地和地下水位较低的固定沙地,采用客土施肥造林。

一般造林穴内加客土(以粘土为好)或有机肥15 kg~20 kg,客土置换量不少于栽植穴容积的1/5,且要保证充分混匀。

——在风沙、干旱地区采取根基覆盖(覆膜、覆草等)、施用高分子吸水剂(10 g/株~20 g/株)、适当深栽(栽植深度为原根颈处以上10 cm~15 cm)等措施。

——在流动沙地或沙丘的风口处,设置沙障造林。

选用当地草本植物或作物秸杆等材料在迎风坡中下部每隔10 m 设立一排高0.5 m 的沙障,以固沙护树。

——在立地条件差的造林地,对萌芽能力强的树种采用截干造林或打头、修枝造林。

c) 岩质海岸造林:——深栽紧打,栽后将穴内土壤压紧踏实。

——落叶阔叶树截干、ABT 生根粉醮根,针叶树磷肥醮根造林。

(二)容器苗造林沿海瘠薄荒山、风沙地造林宜采用容器苗造林。

栽植深度要超过土坨1 cm~2 cm。

风沙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保持较好墒情。

(三)播种造林在土层浅薄、坡度陡峭、岩石裸露的宜林地可采用播种造林。

播种量要根据种子大小、发芽率、生长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封山(滩)育林七、配置方式a) 林带结构应根据“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林种和树种,形成带状(块状)或不规则配置的水平结构和乔灌草、乔灌或灌草等多层次的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应以疏透结构或通风结构为主,对保护果树、经济林等种植园为主的防护林带,采用紧密结构。

b) 林带走向与宽度基干林带的走向应与海岸线一致。

基干林带宽度视地形土壤和潜在危害程度而定。

在泥质岸段,从海岸能植树的地方起,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达到200m 以上,如一条林带达不到200 m,可营造2-3条林带;在沙质岸段,从海滩能植树的地方开始,向陆地延伸,林带宽度500 m 以上;在岩质岸段,面向大海坡面全部宜林地营造防护林。

有条件地方应适当增加基干林带宽度。

C)带距及网格面积基干林带的林网宜采用小网格结构,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一般主林带距100 m~150 m,副林带距200 m~300 m,每个网格面积2 hm2~4.5 hm2。

八、树种混交a) 混交类型根据立地条件和防护功能需求,选用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混交,阳性树种与耐荫树种混交,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混交等类型。

b) 混交方法行间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也可实行人工林和天然林镶嵌混交。

c) 混交比例工程区内混交林比例应达到35%以上。

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比应大些;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加大乔灌木、乔灌草的混交比重。

九、沿海防护林经营抚育管理(一)幼林抚育(1)松土除草:滨海盐碱地造林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除草,特别是透雨后要中耕松土。

(2)补植、补播(3)浇水施肥造林后要根据作业设计的要求和林分生长状况适时进行浇水、施肥。

盐碱地施肥以绿肥压青和施入有机肥为主。

(4)幼树管理条件适宜的地块,造林初期实行林农间作,间作以固氮及绿肥植物为宜,以耕代抚。

红树林幼树管理主要是清除危害植株生长的附生生物,禁止放禽、放牧、捕渔、挖掘海滩动植物等活动,严防人为破坏红树幼苗,防止林地海水污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复合肥。

柽柳林幼树管理要以封禁保护为主,增加物种多样性。

(二)成林抚育抚育对象——郁闭度0.8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株受光困难;——遭受病虫害、火灾及雪压、风折等严重自然灾害,病腐木已达10%以上的林分。

(三)抚育方法A.定株抚育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

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2-3次调整树种结构,进行合理定株。

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

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

B 生态疏伐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直接受光的要求在每组内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有害木;伐除有害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草本、灌木与藤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