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探索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崭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它汲取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方法,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个性化作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促使学生作文趋向个性化的教学机制。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把写作的理念定位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性表述的过程”。
这里一反传统作文教学的重技能技巧训练、重文本表达方式和效果的观念,将作文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作文主体的内在修养与健全人格品质的建构上来。
新课标对个性培养的重视,是个性化作文教学这一命题价值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证明。
新课标规定:“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就说明,作文教学要注意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我个人认为,要落实新课标,必须实现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作文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得以凸现(如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
要实现个性化作文的目标,就需要在拓宽学生思路、关注学生情感、切合作文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有所创新。
苏联学者科瓦廖夫在他的双重变化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写作过程,说: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然后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
写作活动的这种“双重转化”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是开启“写作”奥秘的一把钥匙。
第一重转化:客观事物——反映——观念(情感)
第二重转化:观念(情感)——表现——文字(作文)
从物到意的转化来看,主要是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展开联想和想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寻求有关的知识和生活积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确定所需的题材;在从意到文的转化来看,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的深加工,它实际上是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过程,也是从共性到个性的发展过程。
而这个“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正是作文主体积极而有效的工作过程,离开了主体的主动性,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输出,作文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实现作文
的个性化,的确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培养个性从“发现”开始。
抛弃传统的那种“唯知唯智”型的知识传递与智能训练框架,要侧重于审美情感的培养。
顾振彪指出“情感与想象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教师应学会辨认学生的个性倾向,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语文老师应该担当开启每个学生内心世界的责任。
通过个性化阅读去培养个性。
传统的阅读是一言堂式阅读,或者称共性化阅读,是学生接受定性知识和定性认识的一种阅读,而个性化阅读以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反对僵化专制,主张人文宽容,允许学生对同一部作品、同一文段、同一问题、同一人物、同一情节有不同看法、不同态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锐意创新,大胆地发现作品中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样他们在写作中,就敢于想自己所想,说人之未说,写出富于个性、富于创造性的作文。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利用黑板报、写作兴趣小组;利用手写报以及校刊发表学员文章;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优秀小文,鼓励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利用小范围的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胆量、口才;召开辩论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应变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使教学中的合
理要求变成学生的内在思维渴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张扬、展示与完善,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者。
个性化作文的内涵是需要、真实、健康、自主、创新,这在作文中就要求做到发现自然、发现生命、发现社会、发现别人、发现自我;这就要求不造假、说真话,允许作文主体叙写自己的见闻,抒写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正是人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与格调,这是对个性化作文“质”的一种保证;这就要求学生能“自由写作”,保证作文主体大胆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从中得到愉悦感、解放感和满足感,在表达自我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时也超越自我。
个性化作文的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作文质量的优劣,与思维素养和创新性密不可分。
思维是贯穿个性化作文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创新,就是力求新颖、别致。
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
创新首先要独特,对学生作文来说,就是要求观察事物要有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要有独特的方式,表情达意要有独特的手法。
因此创新思维是美化个性化作文的关键。
日子在一天天走过,作文个性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小学作文的个性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具有的,也不是哪一个人就能让中小学作文个性化的,望各位同仁们共同撑起祖国未来的蓝天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8.
[2]徐同.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作文与作文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4).
[3]王雷.个性是什么东西[j].语文天地,2002(7).
[4]徐同.个性化教育理念下的作文与作文教学改革[j].教学实践与研究,2005(4).
[5]徐蓓春.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j].宁波大学学报,2003(2).
[6]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作文教学目标的对话[j].语文建设,2002(6).
[7]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