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案例
3月1日,卖方在货物备妥后电告买方应尽快派船接货。
但是,
一直到3月28日,买方仍未派船接货。
于是卖方向买方提出警告,
声称将撤销合同并保留索赔权。
买方在没有与卖方进行任何联系的
情况下,直到1997年5月5日才将船只派到厦门港。
这时卖方拒绝
交货并提出损失赔偿,买方则以未订到船只为出拒绝赔偿损失,双
方争议不能和解、卖方选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取证调查,认为买方确实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派船接货、因此法院判决:卖方有权拒绝交其,并提出赔偿请求、后经双方协商,卖方交货,但由买方赔偿仓储、利息、保险等费用。
本案例是
涉及FOB价格术语下船货衔接的问题。
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和装运港装船,受载船只离港4小时后触礁沉没。
第二天,当卖方凭手中持有的提单、
保险单、发票等装运单据(shippingdocuments)要求买方付款时,买
方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据和付款。
试问在上述情
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为什么?
卖方完全有权凭合同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而买方无权拒付。
因为:(1)CIF合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合同,在贸易惯例中有特定的
解释,而且在过去的不少判例中,一些著名的法官对它也下过权威
性的定义。
根据这些解释和定义,CIF合同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a.货物的风险在约定的装运港装船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而不是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卸货时划分的。
b.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是
以单据和付款为其对流条件(cur-rentconditions)。
c.卖方有义务
按照合同的规定交付货物和提交单据,亦有凭单据向买方收取货款
的权利;买方有义务按照合同收受货物、接受单据和支付货款,并有
拒受不符合合同的货物和单据的权利。
因此,CIF合同不是卖方保
证在目的港交货的合同,而是卖方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运往约定目
的港船只,并支付运费和投买海上运输保险的合同。
只要卖方按合
同规定的时间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往目的港的船只,并付清运费和
保险费,提供合同规定的提单、保险单、发票和有关单据,卖方就
履行了他的义务。
至于货物在装船以后的一切风险和额外费用,均
与卖方无关。
(2)按照上述解释,在本例中只要卖方按照合同的规定,在装运港把货物装上运往约定目的港的船只,此后货物发生的一切
风险损失,均与卖方无关。
尽管货物在离港后4小时触礁沉没,卖
方也不负任何责任。
只要卖方持有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买方就必
须凭卖方提供的单据付款。
因此,买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拒付或拖延
付款。
我某出口公司与外商按CIF某港口即期L/C方式付款的条件达成交易,出口合同和收到的L/C均规定不准转运。
我方在L/C有效期
内将货物装上直驶目的港的班轮,并以直运提单办理了议付,国外
开证行也凭议付行提交的直运提单付了款。
承运船只驶离我国途经
某港时,船公司为接载其他货物,擅自将我方托运的货物卸下,换
装其他船舶继续运往目的港,由于中途耽搁,加上换装的船舶设备
陈旧,使抵达目的港的时间比正常直达船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影
响了买方对货物的使用。
为此,买方向我出口公司索赔,理由是我
方提交的是直运提单,而实际是转船运输,是弄虚作假行为。
我方
有关业务员认为,合同用的是“到岸价”,船舶的舱位是我方租订的,船方私自转船的风险理应由我方承担。
下一页更多相关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