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液相的数量和性质:水分是泥团出现可塑性的必 要条件,当水分适量时才能呈现最大可塑性。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可塑性评价指标:σy*εp 。 屈服值随含水量增加而减少; 最大变形量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可塑泥团的可塑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粉料的堆积(填充)特性 与形状有关:拱桥效应,形状越不规则,空隙率 越高。 与粒径分布有关:粒径分布越宽,空隙率越小, 堆积密度越大。
粉料的流动性 自然安息角越小,反映出流动性越好 球形粉末的流动性好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 成形工艺
2020年4月20日星期一
第七章 粉末冶金与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本章基本要求 粉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粉体成形原理 了解几种常用的成形工艺
第七章 目录
❖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 第二节 粉体制备技术 ❖ 第三节 粉末冶金的成形工艺 ❖ 第四节 陶瓷材料的成形工艺 ❖ 第五节 烧结 ❖ 第六节 陶瓷与粉末快速成形工艺 ❖
粉碎法:机械粉碎、气流粉碎 不易制备1微米以下的微细颗粒 设备定型化,产量大,容易操作,被广泛地应用 于粉末生产中,属于物理法 机械合金化(高速高能球磨)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与材料液态铸造成形与固态塑性成形方法不同,粉 末冶金与陶瓷的成形方法是利用粉末特有的性能,通 过坯体成形、烧结等系列工艺组成的。
生产工艺过程:
粉末冶金与陶瓷所用原材料都是“粉体”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两次之间有 间隙,利于 空气排出
•加压方式和压力分布状态图 •(a) 单面加压;(b)双面同时加压;(c)双面先后加压;(d)四面加压(等静压)
•密度均匀程度增加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 对压制用粉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 (由于压制成型时粉料颗粒必须能充满模型的各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粉体颗粒的表面能和表面状态
表面能:晶体破碎后内部原子在周围原子的均等作用 下处于能量平衡状态,而表面原子只是一侧受到内部 原子的引力,另一侧则处于一种具有“过剩能量”的状 态,该“过剩能量”称为表面能。
吸附与凝聚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注浆成型对泥浆的总的工艺性能的要求
流动性好; 稳定性好; 适当的触变性; 含水量少; 滤过性好; 坯体强度高; 脱模容易; 不含气泡。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第二节 粉体制备技术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powder
❖ 粉体制备方法
❖ 二、 粉体成形原理
将粉体原料制成块状坯体一般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
压制成形:直接将不含液体(水或有机溶剂)或 含有少量液体的粉体加压成形。
可塑成形:将粉体加入适量的液体,做成可塑泥 团,通过塑性变形制成坯体。
浆料成形:将粉体中加入足够多的液体(含液量 超过可塑泥团),做成流体形的浆料,将其浇注 至模具内形成坯体。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 一、 粉料的基本物理性能
粒度:d、等效直径
粒度分布、形貌(宏观、微观)
拱桥效应:粉体颗粒的形貌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粉 体的流动性和填充性。由于实际粉料不是球形,加上 表面粗糙不平以及附着和凝聚的作用,颗粒之间相互 咬合,形成拱桥形空间,增大了空隙率,使粉料自由 堆积的空隙率往往比理论计算值大得多。
❖ 可塑坯料的工艺性能要求
可塑性好; 含水量适当; 干燥强度高; 收缩率小; 颗粒细度适当; 空气含量低。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 (3)浆料成形原理
将制备好的坯料泥浆注入多孔性模型内,由于多孔性模型的吸 水性,在贴近模壁的一层泥浆被模型吸水而形成一均匀的泥层 ,这泥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厚,当达到所需的厚度时, 可将多余的泥浆倒出。最后该泥层继续脱水收缩而与模型脱离 。从模型取出后即为毛坯。
开裂
σy-流限、屈服值 σp-强度极限 εn-假塑性形变 εy-回复形变 εp-最大变形量
•泥团中颗粒产生相对位 移所致
•出现裂纹前的 最大变形量
•可塑泥团的应力-应变曲线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影响泥团可塑性的因素 固相颗粒大小和形状:颗粒越粗,呈现最大塑性 时所需水分愈少,最大可塑性愈低;颗粒愈细,比 表面积愈大,每个颗粒表面形成水膜所需的水分 与多,可塑性愈高。
个角落)
良好的流动性。 粉料中气体越少越好。以便得到较高的素坯密度。 粉料的堆积密度越高越好。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 (2)可塑成形原理
主要用于形成陶瓷坯体,不用于粉末冶金
可塑泥团的流变特性 弹性变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少量空气和有机增 塑剂的作用
假塑性变形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Forming theory •of powder
❖ (1)压制成形原理:
基于较大压力 成形过程中坯体的密度、强度、压力发生变化。
•图7-3 单面加压 时坯体内部压力分
布情况
•H-坯体高度 •D-坯体直径
高而细的产品不适于压制法成型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影响坯体密度的因素 ➢成形压力 ➢加压方式:单面、双面、四面 ➢加压速度:一轻、二重、慢提起 ➢润滑剂等添加剂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影响泥浆流变性能的因素 泥浆浓度:浓度越高,在同一剪切速率下所需应力越大,流 动性降低。 固相颗粒大小:颗粒越细,吸引力越大,流动阻力越大; 电解质的作用:泥浆解凝 泥浆的pH值:影响离解程度,或胶溶或絮凝
•未解凝的可塑粘 土泥浆浓度与流 动曲线的关系
第一节 粉体成形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