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营销策略

保险营销策略

一、加强学习1、向顾客学习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要在现代竞争中胜出,关键就是抓住客户的需求。

因此,在保险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先需要保险营销一线业务人员(无论就是保险公司的直销人员,还就是各种保险中介人)更深入地了解潜在投保人的需求与需求动向(包括顾客的抱怨也可能正就是我们的商机),并把客户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产品研发部门,使保险产品真正作到按需定制、投客户之所好,那么后一工序—投保,核保才会顺利实现哪“惊险的一跃”(顺利成交)。

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尽快消除霸权思想,从根本上确定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理念,扎扎实实、谦虚向顾客学习,达到(需求)从顾客中来,(产品销售)到顾客中去。

否则,可能将丢失部分市场。

2、全国性产品,区域创新销售。

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与发展的水平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按全球标准来衡量已呈现发达、中等与落后三种经济水平分布、因此,我们的保险产品必须牢牢地立足经济第一性的基础,各地保险公司在全国性通用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经济特征与投保人的偏好,改良、创新本地化的产品(即把全国票改为地方票),即可实现全国性产品的地方成功营销。

3、向同行(竞争对手)学习飞速发展的中国保险业使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保险人才(包括调研、设计、精算、营销等人才)分散到众多的公司,单一一家保险公司难有充分的精力与人才投入全方位精准周到的产品设计,尤其在中国保险产品日趋个性化的今天,各公司同类产品各有强弱,各有优劣,因而需各公司放下盲目的“自尊”,虚心向同行、向竞争对手学习(包括向先进的国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学习),取其精华,扬长避短,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更快地推动中国保险与国际接轨,催化中国保险业的成熟,提升本土保险业的综合竞争力。

4.公司内部相互学习。

无论就是保险公司,还就是中介人公司,在公司内部建立学习型组织,以现代师徒制为雏形,开展互动学习,经验共享;打破部门边界,形成“人人都就是业务员”的展业机制,推动学习与业务共同进步。

二、强化品牌意识现代经济已由产品竞争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品牌竞争当然地包括了服务竞争)、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可以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这正就是中国本土(日用消费)产品纷纷倒在洋品牌之下的症结。

强化品牌意识,就就是以品牌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形成自已的长期“回头”客户群。

品牌建设,可以就是以公司为单位,建设公司品牌(比如中国人寿,平安财险等);也可以就是产品品牌,比如国寿鸿泰养老保险等鸿系列险,太平人寿房主两全保险等。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人公司品牌建设关键要把握三点,一就是寻找区隔概念,即找出一个概念,把自已与竞争对手区别开,解决目前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之间只就是名称不同而已的问题、在保险行业,产品高度同质化,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则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

二就是品质卓越,即产品质量充分符合顾客的要求,达到顾客满意,并争取给顾客超值服务---带给顾客意外的惊喜。

三就是品牌建设离不开广告,但决不可陷于广告即品牌之误区。

广告可提高知名度,但不能逻辑的形成认知度(---它的核心在于“认”即认可,而知名度的核心在”知”即知道)与忠诚度。

认可度与忠诚度须以保险产品的合适与服务的周到,靠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长期励精图治,靠市场的口碑方可在顾客中站住脚。

三、创新营销模式中国保险的营销创新, 有三个前提:一就是政府重视并予以支持,二就是保险主管部门的理解与帮助,三就是社会、客户认同、因此,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必须高度重视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管理专家指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三种-----产品领先、运营高效与客户亲密。

因此,一切营销方式的创新都必须立足于提高公司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竞争力来展开,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的保险及保险中介公司重点应在提升运营效率与亲密顾客关系上下功夫。

1、一对一深度营销、“一对一营销”核心的实质就是以“顾客份额”为中心(即在同一顾客更多地实现销售),与顾客互动以及定制化。

即通过与顾客深入的对话交流,更精确、细致地分析、掌握客户的需求并以此引导保险产品的定制,从而为同一顾客提供更多服务(获取更多利益)。

深度营销就就是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通过长期人文关怀,使客户对本公司形成长期的品牌忠诚,认同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的双赢原则,在关心满足客户的显性需求后进而关心其隐性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服务机会。

2,保险与理财联动营销、保险营销人员在充分满足客户投保需求的基础上,以更专业的素质为投保人提供系列化的理财服务。

尤其就是正寻觅多种投资出路的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与企业投保人,保险与理财联动,可以保险进门,在理财中(靠智慧)赚钱。

3、依靠保险中介营销保险公司逐步从保险业务中专业化分离出来,集中于市场调研与精算,产品设计,售后跟踪与理赔服务,品牌建设等,而将目前花费大量人力、精力的产品营销交给专门化的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司,这就是保险发达国家的共同规律、专业化可以提高经营的集约程度,降低各个经营环节的成本,更容易形成自已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自已的经营品牌。

4、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就是对客户的高度关注与负责,就是对企业传统经营理念的创新。

重组包括变革企业的组织构建,绩效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的调整。

保险/保险中介人公司业务流程重组再造,根本的导向就是建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运营机制,确立“客户的需求就就是所有员工的工作命令”的理念,决不允许因保险/保险终结人公司内部规定而让客户坐等的现象。

5、增强团队合作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个人英雄主义,能人独闯天下已无市场。

因而无论就是保险公司的直销部门,还就是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必须扭转目前保险(主要就是个险)靠营销员个体作战的流行工作方式,将一个公司的业务资源、技术资源、性格特征作充分的整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优良的团队,获取1+1%26gt;2的协作合力、6.跟踪营销为已有的投保人及其关联人,持续提供新的产品推荐,销了寿险销财险,作了财险挖掘人身险。

应该说我国保险业的营销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产品观念阶段。

即以产品的设计生产为中心,不考虑顾客的需求与喜好,我有什么产品您就买什么产品,您上门来买我就卖,很少推销与服务。

1980年至1992年,我国保险企业基本持这种观念。

如寿险产品只有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几个险种,产险产品只有车辆险、家财险等不到十个险种。

其销售不就是靠产品与服务来吸引顾客,而就是靠行政命令与政府发文强制实现。

如教育险,在很多地推销观念阶段。

推销观念就是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中心,以激励销售、促进购买为目的的营销观念。

1992年,美国友邦进入上海后,在竞争的压力下,我国保险企业开始在注重产品、内部管理的同时注重推销。

1994年人保率先在上海分公司挑选了50人开展上门推销试点。

随后,各家中国保险公司都设立了销售部门,组织了营销队伍。

时至今日,我国保险营销员已达120多万。

保险营销比较滞后尽管我国保险业在营销观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但就是距市场营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可以设想,某些推销工作说就是需要的。

然而,营销的目的就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

顾客导向不明确。

美国西奥多·莱维特教授提出的“顾客导向”概念,不仅就是对现代市场营销观的精辟概括,也就是指导企业营销实践的行动指南。

企业决策的基本前提就就是顾客需求。

发达国家的保险企业,基本就是顾客有什么需求,就设计什么产品,而我国,目前仍就是保险公司推出什么产品,客户就买什么产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还很不够,保险供给不适应保险需求,应当尽快改变这种状态。

市场细分不充分。

美国市场营销学者温德尔·史密斯认为,一个市场的顾客就是有差异的,她们有不同的需要,寻求不同的利益,企业应根据顾客的不同需要对市场细分。

而我国保险企业,虽然也细分,如寿险分长险、短险,产险分家财、企财等,但还很不充分。

如投资连接保险,在西方国家就是针对中产阶级设计的产品,而在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不分城乡,收入高低,实行撒网式推销,加之少数销售人员的误导,以至一些农民为了高回报,竟卖了自己的耕牛去买这一产品。

当资本市场低迷,产品回报达不到预期标准时,许多客户上访投诉。

营销不当,使这一产品严重受挫。

营销策划不全面。

营销策划就就是策划一切营销活动。

营销学不仅仅就是产品上市之后怎样去销售,怎样去做广告,而且在产品开发之前的市场预测、分析、调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外国保险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之前不惜重金投入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有的甚至请专业公司进行调查,待她们进入中国市场时,其经营策略、产品开发、销售方式很快会适应中国特点。

我国保险企业却很少投入人力与物力进行市场调研,以至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心里不清楚,费率如何厘定缺乏数据基础。

如“酒后驾车险”由于缺乏前期调研与论证,一推出就遭到多方面的强烈反对,以至很快就夭折了。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营销观念决定着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营销观念陈旧、错误,必定会导致营销的失败。

所以,在开展所有的工作之前,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保证企业就是工作在一种正确营销观念之下的。

兰比尔·斯科特说:“在今天的市场经济里,市场营销已不再就是产品之争,而就是观念的较量。

”被错误观念所笼罩的企业,最终会走入误区,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明确营销的新概念。

营销不就是卖东西,也不就是促销、做广告,而就是一个涉及企业各个部门,贯穿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管理过程。

不管您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生产人员、企划人员,还就是销售人员,都与企业的营销息息相关。

营销不就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就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就是所有部门,所有员工的事。

所以,要想做成功的营销,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营销战略,实行系统的营销策略。

单纯依靠几个“能说会道”的销售人员或一两个新奇的促销手段,就是不可能做好营销的。

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的原则。

顾客的需求应该就是营销的中心与所有营销活动的导向。

明智的企业应该能抓住顾客的心理,正确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为顾客寻找产品”。

否则,闭门造车,以主观意图为制造产品的依据,都就是不科学的。

以4P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导。

4P也就就是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与促销(PROMOTION)。

4P理论就是由麦卡锡所提出的,已经在实践中应用了几十年。

现代的营销赋予了4P新的概念,以4P理论为指导,有利于企业营销策略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不就是只重视营销的某个片断,忽略整体的作用。

领导层首先要具备科学的营销观念。

好的观念不能只就是说说而已,或者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就算了,而应该真正地作为营销活动的指导,时刻作为开展工作的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