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第一章
资源进口
加工生产
利润下降 环境污染
产品出口
⑤ 触动了谁的利益?
全球重要资源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世界10 家油气公司控制着全球油气储量的70.5%和产 量的58.4%,拥有资产最多的3家美英油气公司 生产世界近一半的油气下游产品。金属矿产方面, 全球排行前15名的跨国矿业公司控制着全球铁 矿石产量的76%。
二、中国“资源威胁论”与“地大物博”论 1、 中国“资源威胁论”
20世纪末至新世纪初出现于欧美国家
代表性观点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EPI)表示,中国对全球主要基本物资
和其他日渐枯竭资源“无法满足”的需求,使得西方世界消费形态建立的经济 发展模型备受挑战。中国是一个极具“资源扩张性”的大国,不断在全球不计 成本地寻找资源与能源,抬高全球资源的价格。 国内外背景: ① 国内资源需求旺盛,供需矛盾加剧。 ② 我国资源进口的依赖加重。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 近几年世界资源消费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 ④ 中国“走出去”矿产资源战略受阻
到2014年,我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是连续8年超 过10亿吨,处于稳定增储期。
④ 中国进口资源不仅仅是满足内需?
出口导向型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是全球彩电、空调器产量最大的国家,产 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中一半用以出口。
中国为能源矿产进口和涨价付出沉重的代价?
成本增加
思考题: 如何应对中国资源威胁论?
2、中国“地大物博”论
讨论:
中国“地大物博”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当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地大物博”论?
从资源的绝对量和开发利用潜力来看 从资源的相对量来看 从资源的质量来看 从资源的供求关系变化来看 要有辨证的观点,树立科学的资源观,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资源管理 。
三、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口数量增长
经济规模扩大
综合利用水平低
资源供求形势严峻
生态环境污染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资源压力巨大
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
大量 对 绝 源 资 要 主
水资源与耕地组合:
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
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如果按照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 资源的潜在价值计算,华北地区约占全国的41.2%,而水资源 仅占4.7%;江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42.6%,而矿产资源仅 占全国的10.2%。
第二章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 自然和生态环境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 中国自然资源条件 中国生态环境基础 中国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模式选择
第一节 中国地理位置与疆域
一、地理位置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 •位于全球最大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海洋——太平 洋的西岸
优势:
① 是谁耗用了大量的世界自然资源?
目前占世界人口不到15%的发达国家是靠消耗全世界 已探明储量50%的矿产资源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目前年消费量石油占全球的62%,铝、粗钢和铜占 50%以上;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20%以 上,总资源消费量相对是比较低的。美国1900年至 1975年、日本1945年至2000年,人均累积消费钢都 超过20吨,中国到2004年人均累积消费钢只有2吨。
中国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其中处于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 度最宽,水热条件良好,自然资源物种众多,和其他国土面积较大 的国家对比,没有像俄罗斯、加拿大那样有广阔的严寒冻土地区, 也不像位于热带中心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亚那样炎热过湿。
没有“回归线荒漠”现象产生。季风强盛,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海陆兼备,邻国众多。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往来。
世界危机是相对的、普遍的 世界矿产资源丰富,大部分支柱性矿产探明储量的储
采比超过40年、铁矿、铝土矿超过100年。特别是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储量将会有所增大。
③ 中国是世界资源大国,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 为三分之一,多数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较大。石 油探明程度约33%,储量和产量增长具备资源基础。天然 气探明程度约14%,1000米以浅的煤炭查明程度约37%, 资源前景广阔。部分。油页岩资源潜力可观,有望 成为可供利用的重要油源。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查明程度 平均35%,铁、铝等大宗矿产查明率40%左右,预测我国 1000米以浅未查明的铁矿石远景资源有1000亿吨以上。
中国人均消费石油242公斤,世界平均是590公斤,而 美国人均消费了3吨多,日本人均消费了1.9吨;从人 均进口量来说,中国人均进口是100公斤,世界平均是 400公斤,而美国是2.1吨,日本也接近2吨。
② 中国引发了世界资源危机吗?
世界资源危机早有显现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被认为是资源有限论 和悲观派的代表作。报告发表后的1973-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 许多地区发生资源紧缺和世界性经济危机。
海域辽阔,资源丰富。 经济地理区位?
二、疆域辽阔 区位优势的相对性、历史性
中国陆上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 界第三位。大致相当于除俄罗斯以外的整个欧洲的面积。
课堂讨论: 辽阔的疆域对中国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
响?
①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地域空间 ② 为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提供了蕴藏场所 ③ 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 ④ 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国土开发必须因地制宜 ⑤ 人流物流空间跨度大,受地形影响地域经济联系不便 ⑥ 可有效利用国土空间有限,人地矛盾突出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地区组合
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或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 并与主要消费地呈逆向分布。
中国自然资源总体评价:
① 总量大,人均相对量不足 ② 种类齐全,部分资源质量不高,开发条件不理想 ③ 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大,配置不甚合理 ④ 资源开发强度高,浪费和破坏严重 ⑤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