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防暑知识ppt课件
•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 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 潮红、大量出汗、脉搏 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 至38.5℃以上。
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 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 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 理。如及时处理,往往 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重症中暑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 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 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 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 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 的意识障碍等。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救治原则
降温护理:
1、环境降温:可使用空调或室 内置冰块、电扇吹凉风等。
2、冰水酒精敷擦:可在大血管 走行处放置冰袋。在降温过程 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及躯 干,以防止周围血管收缩及血 液淤滞,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加 速散热。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救治原则
降温护理:
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是指在高温作业场 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 昏、头痛、口渴、多汗、全 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 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 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 充水和盐分,并予以密切观 察。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炎热气候下较长时间的工 作,负荷过重又未及时休 息
• 工作中出汗过多,饮水不 足,补盐不够
• 高温下穿不透气的衣服
四、预防中暑的措施
• 了解疾病既往史,是否 能在高温下工作
•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 的心情
• 加强锻炼,提高热适应 能力
• 加强营养,饮食原则宜 清淡,少油腻,要以温 食为主。并适量补充维 生素B1、维生素B6和维 生素C
3、冰水浸浴患者取半卧坐位,浸 于15~16℃的冷水中(水中置冰块), 水面与患者乳头连线齐平,并用力按 摩患者颈、躯干及四肢的肌肉,使皮 肤潮红,同时严密观察其脉搏、呼吸 及血压,随时控制水温。浸浴10~ 15min即抬出水面,测肛温1次,如温 度降至38℃左右即停止浸浴。因体表 停止施冷后体温尚可持续自然下降 1~2℃,当体温稳定即撤去冰浴,擦 干全身,穿衣保暖,并移患者于干燥 床褥上。若体温又回升至39℃以上, 则再度进行冰浴。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重症中暑
热痉挛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 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 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 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 正常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 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 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 或正常。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救治原则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 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 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 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迅速予 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 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置患者于22~25℃室温的抢救室; 取平卧位,松解或脱去衣服;密切 监察其体温变化,因直肠温度稳定 而准确,故一般采用肛表测温,1 次/10min。
四、预防中暑的措施
• 重视个人防护。高温作业人员必须穿工 作服,工作服要以结实、耐热、导热系 数小、透气性、防辐射的白棉布作为工 作服。
• 减少在空调间的进出次数,出汗后进入 空调间时,必须等汗干后方可进入
• 饮水莫待口渴时, 少量多次,频频饮用, 并适度补充盐分
• 合理的安排工间休息,避免长时间待在 高温环境
• 当出现不适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或 其指定代理人,及时休息或采取相应措 施
五、发生中暑后的处理措施
• 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按上述 方法进行救治
• 通知车间主任或其指定代理 人
• 若情况严重时,应及时将病 人送往医院并通知车间主任、 人事行政部。
夏季高温防暑知识宣传
CYPX/GL-12-HX20180717
.
一、何谓中暑
• 根据GBZ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 》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 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 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中暑先兆 • 轻症中暑 • 重症中暑
二、中暑的分级及救治原则
• 救治原则 降温护理: 4、药物降温者必须密切 观察体温、脉搏及血压 变化以免体温过低或虚 脱。
三、中暑的原因
• 凡是使热负荷增加或 影响机体散热则均能 诱发中暑。
• 散热主要有赖于出汗 能力、良好的循环功 能及热适应。
三、中暑的原因
• 高温、高湿、低风速
• 非热区人员进入热区,机 体对热还不适应,即投入 高强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