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一:
3、地球自转的速度越来越慢,从地球形状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角度出发,设想地球若停止自转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地球停止自转后仍会继续公转,仍有昼夜现象,即半个半球为昼半球,半个为夜半球,但是昼夜交替的周期由原来的一天,延长至一年,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都将忍受长达6个月的寒冷黑夜,而后是6个月的太阳暴晒。
.从而导致地球上温差特别大,处于昼半球的地点温度极高,而夜半球的地点温度极低。
温差巨大使得各类生物无法适应,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链中断导致大量动物死亡,人类也无法生存。
所有的海水将向两极涌去。
一些城市将淹没。
4、简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特征。
答:地球呈现出圈层构造,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由莫霍面、古登堡面将固体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康拉德面进一步将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5、简述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答:研究表明,地球为一部规则旋转椭球体。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非常遥远,这样远的距离可以将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
当平行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北纬23°27′向两极地区减小。
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了,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多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6、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答:地球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的主要形式包括自转与绕太阳的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的意义。
7、谈谈你所理解的地球表层系统。
答: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可分为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三大界(人文界、有机届、无机界)和固、液、气三态物质。
8、地球表面的形态有哪些?
答: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和多级嵌套。
9、自然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与(系统性)四性质.
10、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1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土星)(木星)(金星)(火星)(天王星)(冥王星)与海王星.
12、组成岩石圈的最常见矿物包括(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13、岩石根据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14、日地距离是( A )
A 1.5亿公里
B 1.5亿米
C 1.5亿光年
D 1.5亿里
15、地球表层系统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16、岩石圈运动有两种方向,分别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17、火山喷发的两种基本类型是(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18、下列不属于地球自传产生环境效应的是(D )
A昼夜交替B地方时C地转偏向力D季节变化
19、地表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C )。
A地热B万有引力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20、按岩石圈总体积进行统计,占最大体积的岩石类型是(B)。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21、举例简述野外如何鉴定矿物(岩石)?
答: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解理和硬度。
22、简述威尔逊旋回。
答:1、胚胎期:地幔的活化,引起大陆壳的破裂,形成大陆裂谷。
2、幼年期:地幔物质上涌、溢出,岩石圈进一步破裂并开始出现洋中脊和狭窄的洋壳盆地。
3、成年期:洋中脊的进一步延长和扩张作用的加强,洋盆扩大,两侧大陆相向分离,出现了成熟的大洋盆地,洋盆两侧并未发生俯冲作用,与相邻大陆间不存在海沟和火山弧,称为被动大陆边缘。
4、衰退期:随着海底扩张的进行,洋盆一侧或者两侧开始出现了海沟,俯冲消减作用开始进行,主动大陆边缘开始出现,洋盆面积开始缩小,两侧大陆互相靠近。
5、残余期:随着俯冲消减作用的进行,两侧大陆相互靠近,其间仅残留一个狭窄的海盆。
6、消亡期:最后两侧大陆直接碰撞拼合,海域完全消失,转化为高峻山系。
23、地球为什么能够成为人类的家园?
答:这是由适宜的日地距离、适中的地球质量、近球形的地球形状、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决定的。
24、论述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
答:岩石圈层是人类的生活场所。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主要生活在岩石表层。
在目前条件下,人类无法长期生活在水中或者空中。
假如没有固体岩石圈的支撑,很难想象人类能否诞生,能否演化为今天的人类。
从生物演化的历史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在海洋中。
但如果没有陆地,没有一部分海洋生物登上陆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人类。
人类的食物主要依赖于岩石表层的土壤的生产力。
没有岩石,也就没有土壤,人类的食物来源将会成为问题。
没有固体岩石圈的支撑,水圈的形态将会明显不同于现在,对食物、人类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岩石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是人类修筑房屋,建造公路、桥梁、水库、水库、大坝等不可缺少的材料。
石质工具是人类使用的时间最长的工具。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金属工具使用是时间中有几千年,而石质工具使用的时间却长达几百万年。
25、简述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答:1、华北地震带2、东南沿海地震带3、中部南北地震带4、藏南地震带
5、西北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
6、东北东部深震带
7、河西走廊地震带
判断题: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错)
27、我国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地震较多的地区。
(对)
28、化石一般出现在沉积岩中。
(对)
29、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这三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对)
30、大洋中脊与大陆裂谷都是属于拉张型板块边界。
(对)
31、海沟——岛弧是属于转换断层型板块边界。
(对)
32、地缝合线是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地碰撞相结合式的地带。
(错)
33、大西洋正在伸展,而太平洋正在缩小。
(对)
34、日本列岛位于的地震带(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