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综述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综述
发表时间:2013-12-11T09:25:46.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 作者: 李珍
[导读] 侵入性的CGMS需要一个皮下植入物,利用酶法或者微透析技术测定组织间液糖。
李珍 (鄂尔多斯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室 0170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220-02 一、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2亿人的生活受糖尿病影响,如不采取全球化干预措施,这一数字将于2030年攀升至3.5亿[1]。自我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管理
>8%、具有较丰富的糖尿病知识、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加积极监测血糖[16]。国内的一项研究显示:SMBG监测频率主要与糖尿病病
程及参加教育程度有关[17]。
参考文献 [1]Wild S, Roglic G, Green A, Sicree R, King H. 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estimates for the year 2000 and projections for 2030. Diabetes care. 2004;27:1047-1053. [2]Monitoring glycemic control: the importance of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2005). [3]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in clinical practice(1996). [4]Frequency of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in relation to glycaemic control: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diabetes database(1999). [5]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glycemic control: effective use of glucose monitoring(2005). [6].Ef?cacy of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 to detect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and unrecognized hypoglycemia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7]Accuracy of continuous nocturnal glucose monitoring after 48 and 72 hour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on combined oral and insulin therapy. [8]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ounseling improves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of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9]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in type 2 diabetes(2008). [10]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people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living in France: the entred study 2001(2008). [11]Implications of Using Hemoglobin A1C for Diagnosing Diabetes Mellitus. [12]Hemoglobin A1c (HbA1c) predicts future drug treatment for diabetes mellitus: a follow-up study using routine clinical data in a Japanese university hospital. [13]comparable efficacy of self-monitoring of quantitative urine glucose with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on glycaemic control in non-insulin-treated type 2 diabetes. [14]Monitoring glycemic control: the importance of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Vol 118 (9A), 12S–19S.
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5]要求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达到治疗目标后SMBG2—4次/日;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
SMBG2—4次/周。
四、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法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更频繁;知晓HbA1c意义者更频繁;女性比男性更频繁[7]。另外一项研究显示,HbA1c
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可忽视[2]。但是,诸多调查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并未被充分利用,一项研究显示,31%的患者从来不测血糖[3]; 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在807个1型糖尿病患者中,16%患者没有任何血糖监测,而790个2型糖尿病患者中21%没有进行监测[4];还有一项研 究显示,60%的1型患者和67%的2型患者都不能按照ADA建议的频次进行自我监测。而且,尤其有巨大一)动态皮下血糖监测CGMS(continuous sub-cutane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CGMS技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侵入性的CGMS需要一个皮下植入物,利用酶法或者微透析技术测定组织间液糖。 优点: 1.补充了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管理的不足之处。 2.提供餐后血糖波动的信息、监测未发现的夜间低血糖、高血糖。一项研究显示[6],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CGMS在监测血糖波动 比末梢血糖更有效(p=0.001).另一项关于CGMS监测夜间血糖的研究[7]发现,对每位研究对象分别抽取静脉血和CGMS监测血糖,48小 时后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0,但在72小时后相关系数降为0.33。 3.方便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项研究显示[8],接受对CGMS结果进行反馈的干预组中等强度运动的时间显著增加, HbA1c和BMI显著降低。 4.为患者提供一个自我管理教育的有用的工具。 缺点: 1.单次测量结果的不准确定;2.费用高;3.具有侵入性。 不能取代传统的血糖测定的情况:1.决定胰岛素剂量时;2.CGMS数值和患者自身感觉不符时;3.在管理糖尿病药物之前或达到阈值报 警时;4.CGMS在校对时;5.在驾驶机动车辆之前,6.在评估对低血糖治疗的反应时[9]。 (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直到2010年, ADA的指南包括了一个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HbA1c≥6.5%。 优点: 1.可反映长期的血糖控制情况,预测并发症的发生[10]。一项研究显示,在HbA1c≤6.5%时,糖尿病中度或重度视网膜病变是罕见的, 但当HbA1c≥6.5%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长[11]。另一项研究显示[12],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与HbA1c呈线性上升趋势。 2. HbA1c和快速血糖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缺点: 1.仅反映过去整体的血糖情况,不能反映某一阶段血糖的特殊变化和整体波动情况。 2.不能及时给予患者反馈。 3.低血糖的风险不能被识别。 (三)尿糖监测: 优点:无侵入性,便宜,容易测定,更好的依从性[13]。 缺点: 1.个体之间的肾糖阈的差异和一些特殊情况会降低(怀孕)或升高(年老)升高肾糖阈,导致尿糖结果偏差。 2. 不能识别低于肾糖阈的低血糖。 3.不能评估实时血糖,代表的只是两次排尿之间的血糖平均值。[2] (四)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SMBG): 优点: 1.提供实时的控制血糖措施。 2.在调整药物方面,SMBG是一个重要的告知和激励工具。 缺点及解决办法: 1.不方便,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减少疼痛方面的健康教育(针刺部位集中在手指的侧面,避免针刺拇指和食指,针刺深度要表浅 等)、变换针刺位置(例如前臂2)等促进患者的依从性。 2.费用较高 7。 三、血糖监测指南 诸多研究显示,SMBG未被充分利用,其建议频次和实际频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其中一个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SMBG建议的共 识。例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