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概述 (4)1.1 概述 (4)1.2 施工项目及主要工程量 (4)1.3 路线基本情况 (4)1.4 公路沿线水文地质概况 (6)1.5 对外交通 (8)1.6 风、水、电供应 (8)1.7 主要施工特点和技术措施 (9)1.8 本标段工期与质量、安全 (10)2. 施工进场准备说明 (11)2.1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11)2.2 设备、人员进场方法 (11)2.3 材料进场方法 (11)3. 施工总平面布置 (12)3.1 施工布置条件和原则 (12)3.2 主要临时施工设施布置 (13)3.3 施工供风、供水及通讯系统 (15)3.4 环境保护措施 (16)3.5 文明施工措施 (17)853.6 弃、存渣场规划 (18)4. 项目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20)4.1 主要设备配置计划 (20)4.2 劳动力配置计划 (21)5. 施工测量 (22)5.1 施工前控制网布设及复测 (22)5.2 施工测量、计量及资料整理 (22)5.3 测量设备、人员配置 (23)6. 施工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24)6.1 编制原则及依据 (24)6.2 主要工程项目控制性施工进度 (24)6.3 施工强度及强度分析 (25)6.4 关键线路分析 (25)7.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6)7.1 路基工程 (26)7.2 路面工程 (42)7.3 构造物工程 (45)8.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49)9. 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51)9.1 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51)859.2 确保工期措施 (52)10. 冬雨季施工 (53)10.1 冬季路基施工 (53)10.2 雨季施工 (53)11.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6)11.1 量保证体系 (56)11.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6)11.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6)12.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68)12.1 安全管理体系框图 (68)12.2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9)13.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71)13.1 文明施工 (71)13.2 环境保护 (72)851. 总概述1.1 概述1.1.1 花竹山风电场工程简介贵州瓮安花竹山风电场(以下简称“花竹山风电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东南部的平定营镇、岚关乡、雍阳镇、永和镇交界区域。
根据风电场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以及风电场建设条件、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风电场主要工程任务是发电,风电场建成后,供电贵州电网。
花竹山风电场拟采用48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工程规模分别为96MW。
本工程为贵州瓮安花竹山风电场场内道路及风机安装48台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2000kW,装机容量为96MW。
基础工程(Ⅰ标),主要合同内容为风电场场内1#、2#主线及其对应的下级支路和23#—48#风机范围内的所有道路施工、风机吊装平台开挖、风机及箱变基础开挖、基础环(锚栓)场内装卸、运输及安装,风机及箱变基础混凝土浇筑,其中风电场场内道路路线(含进场连接线)总长约23.946km,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泥结碎石路面;风机基础总计26座(23#-48#风机),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浇筑。
花竹山风电场距瓮安县城约10km,与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市直线距离约80km,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直线距离约90km,G60沪昆高速在福泉市附近通过,福泉市至牛场镇为瓮马高速,牛场镇至风电场为S205省道,风电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1.2 施工项目及主要工程量花竹山风电场场内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总长度23.946km。
1.3 路线基本情况85风电场场内道路为风电场各风机间的运行维护通道,同时要满足施工期运输机械对道路的技术要求。
场内道路路基宽度5.5m,路面宽度4.5m,泥结石路面。
风电场场内道路路线(含进场连接线)总长约23.946km,道路参照四级场外道路修建,同时要满足超长件(54m叶片)和超重件(82.15吨机舱)的运输要求。
道路结构应满足:可承受的轮胎最大负荷4吨,路路面须平整,道路上方的限高不小于5m,一般情况下道路纵向坡度不大于12%(个别地段设计图纸可能大12%,但小于等于15%),道路横坡2.0%,道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25m,道路转弯处外侧8m内不得有不可移动的障碍物。
承包商在中标后应负责道路的修建和风机安装前的道路维护,并负责考虑重大件在纵坡坡度大于12%路段运输的辅助措施。
路基本路段按场外四级公路标准进行修建,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加强排水设施和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以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排水通畅,无大病害,便于养护。
路基设计标高为未设加宽前路基中线标高,以半挖半填路基为主,在沟谷、陡峻地段采用仰斜式挡土墙路基。
在深挖路段视其地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形式的防护措施,确保开挖后与周围环境协调、路基边坡稳定,道路畅通。
路段开挖边坡坡度,视其岩石性质、构造情况采用适当坡比,节理发育、易破碎的岩体力求少挖。
1.3.1 路基与防护路基边坡开挖坡比按1:0.25~1:0.5控制,其中1#路主线及支线石质边坡坡比按1:0.25开挖,1#路主线覆盖层边坡按1:0.5坡比开挖,支线覆盖层边坡按1:0.3坡比开挖;路基填方按1:1.25~1:1.3坡比填筑,其中石方填筑、土石混填路堤段坡比按1:1.25填筑,土方路堤按1:1.3坡比填筑。
1.3.2 路面场内道路地质条件较好路段直接采用12cm厚泥结碎石路面,土质路基及不良地质路基路段采用20cm厚填隙碎石基层+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
根据风85电场风机的布置,场内路面宽4.5m,一般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50m,极限转弯半径为35m,今后检修运行的道路也利用该场内道路。
1.3.3 排水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0。
路基边沟及排水沟采用土水沟及浆砌片石边沟,挖方路段采用梯形边沟,边沟尺寸采用深×(底)宽=0.4×0.4m,边沟纵坡与路线纵坡相同。
浆砌石边沟设置路段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确定。
1.4 公路沿线水文地质概况1.4.1 地形地貌风电场初拟场址总体呈东西向展布,东西长约10km,南北宽约6km,场内大部分地区海拔高程在1100~1500m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00m,总体属溶蚀、侵蚀低中山地貌。
区内植被发育较好,自然边坡总体相对较缓且整体稳定,区内未见规模较大的滑坡体、危岩体、崩塌堆积体、泥石流等存在,场地整体稳定性好。
1.4.2 地层岩性场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依次为:(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edl):坡、残积含砂砾土、粘土、石灰华,含褐铁矿团块;主要分布在山体斜坡、台地及冲沟地带,一般厚度1.0~3.0m,局部达5.0m左右。
(2)中生界三叠系d):上部浅灰色厚至薄层白云岩;下部厚层灰岩夹薄片状含下统大冶群(T1泥质蠕状灰岩;底部褐黄色页岩。
厚603~880m。
m):上部浅灰、灰带红色厚层至块状白云岩,顶部具角砾下统茅草铺组(T1状;下部浅灰色厚层夹中厚层灰岩。
厚350~480m。
85下统夜郎组(Ty):紫红色页岩夹同色瘤状泥质灰岩;薄层至块状灰岩;灰1黄、灰绿色页岩,上部夹泥质灰岩薄层。
厚250~397m。
(3)上古生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c):灰绿色中厚层至厚层燧石灰岩、沥青质灰岩。
厚12~20m。
2w):上部为褐黄色页岩及硅质岩,常夹1~2层硅质灰岩,上统吴家坪组(P2局部地区偶夹煤层;下部为深灰、灰色中厚层至厚层含燧石结核灰岩,夹1~2层硅质岩及页岩;底部为页岩夹煤层,局部地区含菱铁矿及多水高岭土。
厚85~140m。
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β):深灰至灰绿色厚层块状拉斑玄武岩。
厚240~70m。
m):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含白云岩团下统茅口组(P1块。
厚15~120m。
q):深灰、灰色中厚层灰岩,含泥质、有机质及燧石结核或下统栖霞组(P1条带,下部间夹少量棕色片状钙质页岩。
厚30~75m。
l):褐黄色页岩夹砂质页岩及炭质页岩;浅灰色石英砂岩;下统梁山组(P1杂色铝土页岩或豆状铝土岩。
厚0~26m。
(4)下古生界寒武系上中统娄山关群(∈ls):灰至灰色中厚至厚层细至中粒白云岩,含少许2-3燧石团块,夹鲍状白云岩及角砾状白云岩数层,顶部夹硅质白云岩。
厚420m~640m。
1.4.3 地质构造区域资料和现场地质测绘表明,场区内岩层倾角较平缓,约12°~20°,部分地区达35°,从场区地层出露情况并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场区内主要发育有两条褶皱,分别是营定街背斜和黄家门口向斜,且两褶皱轴向在区内近似平行。
85营定街背斜,区内轴长约3.5km,褶轴走向从区外近似南北向经打铁槽过渡到区内北东向,核部主要岀露寒武系地层(∈2-3ls)、二叠系地层(P1)、(P2w+c)、(P2β),褶皱两翼基本对称,主要岀露二叠系地层(P1)、(P2w+c)、(P2β)三叠系地层(T1y),岩层倾角14°~16°;黄家门口向斜区内轴长约5.0km,褶轴走向从区外近似南北向经田坎院过渡到区内北东向,核部主要岀露三叠系地层(T1y),褶皱两翼基本对称,主要岀露寒武系地层(∈2-3ls),二叠系地层(P2w+c)、(P2β)、(P1),岩层倾角17°~24°。
场区内断层发育较少,仅南部边缘外发育有两条断层,主断层(F1)属逆断层,长约20km,倾北西,倾角70°;次生断层(F2)亦属逆断层,长约5公里,倾西北,倾角50°。
受断层影响,寒武系至二叠系地层产生明显错动,水平断距约1.8km。
1.5 对外交通花竹山风电场距瓮安县城约10km,与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市直线距离约80km,与贵州省省会贵阳市直线距离约90km,G60沪昆高速在福泉市附近通过,福泉市至牛场镇为瓮马高速,牛场镇至风电场为S205省道,风电场对外交通较为便利。
1.6 风、水、电供应1.6.1 施工供风本合同段施工供风采用小型柴油空压机(3m3/min、6m3/min)、中型空压站(12m3/min柴油空压机)相结合的供风方式。
1.6.2 施工供水由于施工现场附近可靠水源较少,由于施工期正值雨季,临时设施区供水考虑从附近冲沟引(抽)取,在交通便利及开阔处附近布置一个100m3蓄水池作为调节。
蓄水池为浆砌石结构,内侧采用砂浆抹面防渗。
85由于本标风机工作面分布十分分散,因此本标风机道路施工用水拟采用10t 洒水车运水的方式解决。
1.6.3 施工供电道路施工不考虑电网供电,道路沿线供电采用柴油发电机。
1.7 主要施工特点和技术措施1.7.1 主要施工特点(1)公路沿线整体地形、地质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