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解剖学

动物解剖学

绪论及运动系统1.概念矢状面:与动物体长轴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额面: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平行)与矢状面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

横断面:与动物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相垂直的切面,与器官长轴相垂直的切面也叫横断面。

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接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形成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滑膜围成关节腔,内有滑液,可进行灵活的运动。

腹白线:位于腹腔侧壁上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向下延伸为宽阔的腱膜,两侧的腱膜在腹中线相互织成形成一白色纤维纵带,称白线。

骨盆:由两侧的髋骨和顶壁的荐骨及前四个尾椎与两侧的荐坐韧带形成的前宽后窄的圆锥型腔。

胸廓: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底壁的胸骨组成,胸廓部的肋较短,并于胸骨连接坚固性强但活动范围小,胸廓后部的肋长且弯曲,活动范围大。

门:位于实质性器官上有血管神经淋巴,出入的部位为门。

2.动物躯干和四肢骨骼及主要关节名称(见笔记)3.关节的主要构造及椎骨的一般构造关节: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

椎骨的一般形态:组成记住的各段椎骨由于机能不同,形态和构造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组成。

椎体:是椎骨的腹侧部分,呈短圆柱形,前有突出的椎头,后有稍凹的椎窝。

相邻的椎体由椎间软骨相连接。

椎弓:是椎体背侧的拱形骨板,椎弓和椎体间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脊柱中相连而成椎管,主要容纳脊髓。

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孔的切迹合成椎间孔,是神经和血管出入椎管的通路。

突起:有三种,从椎弓的中央向背侧伸出的一个突起,称棘突,各段椎骨的棘突形态,长度和方向均不相同,它们主要和韧带附着。

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突起,称为横突。

从椎弓背侧的前后两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与相邻椎弓的关节突形成关节。

4.骨的类型,基本构造,骨的表面形态,解剖学的方位术语骨的类型: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血管神经骨的表面突起:骨面上截然高起的称为隆起,突出较小且有一定范围的称为结节,小的结节称为小结节,较高的突起称为棘突,薄而锐的长形隆起称为嵴,凸出较细的称为线,骨的端部呈球状凸出的部分称为头,膨大成横圆柱且表面具有关节面部分称为髁。

骨表面的凹陷:骨面较大的凹陷称为窝,细长的称为沟,指压状的称为压迹,骨缘的缺刻称为切迹。

骨质内的长形管道称为管,骨面的裂隙称为裂。

骨内空腔称为窦。

方位术语:轴:身体长轴(纵轴)从头端到尾端和地面平行的。

方位:靠近动物体头端的称为前或头侧;靠近尾端的称为后或尾侧;靠近脊柱的一侧称为背侧也就是上面,靠近腹部的一侧称为腹侧也就是下面。

靠近正中矢状面的一侧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一侧称为外侧;近端:靠近躯干的一段远端:远离躯干的一端。

前肢和后肢前面称为背侧,后面称为掌侧,后肢后面称为跖侧,前肢内侧称为桡侧,外侧称为尺侧,后肢内侧称为胫侧,外侧称为胐侧。

5.肌肉的分类(形态)结构板状肌多裂肌纺锤形肌环形肌肌肉可分为两部分:能收缩的肌腹和不能收缩的肌腱。

全身浅层肌的名称6.隔上裂孔:隔上共有3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后腔静脉裂孔7.腹腔分区腹前部肋弓以下为剑状软骨部肋弓以上,正中矢状面的两侧为左右季肋部腹中部通过两侧腰椎横突顶端的两个矢状面将腹中部分分为左右髂部和中间部中间部的上半为腰部(肾部)下部为脐部腹后部也被上述两个通过腹中部的矢状面向后延续分为左右腹股沟部中间的耻骨部消化系统8.概念食管沟:起自贲门,沿瘤胃前庭和网胃侧壁向下延伸到网瓣口。

沟两侧隆起的粘膜褶称为食管沟唇。

构成螺旋状扭转。

未断奶的反刍动物食管沟功能完善,吮乳时可闭合成管,成年时食管沟闭合不严。

肝门:在肝的脏面中央有一肝门是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肝神经和肝管淋巴管进出的部位,称肝门。

9.齿的类型形态结构齿的类型有切齿犬齿臼齿齿主要由齿质构成,在齿冠的齿质外面覆有光滑而坚硬的呈白色釉质,在齿根的齿质表面有齿骨质,齿根末端有孔通齿腔,腔内有血管,神经和齿髓,齿髓有生长齿质和营养齿组织的作用。

齿有齿冠齿颈和齿根三部分10.单室胃的(外部)结构单室胃可分为单室无腺胃,单室有腺胃和单室混合型胃11.反刍动物胃的组成及瘤胃的位置结构前胃包括:瘤胃,网胃。

瓣胃(无腺体储存食物和发酵分解纤维)真胃:皱胃(有消化腺,有消化作用)瘤胃:是四个胃室中最大的一个,几乎占据整个左腹,呈前后稍长左右略扁的椭圆形,占据腹腔左半部,下半部还伸到腹腔的右半部,前于网胃相通,后达骨盆前口,左侧面(壁面)与脾膈及左侧腹壁相接触,右侧面(脏面)与瓣胃皱胃,肠,肝。

胰接触。

瘤胃前端有通网胃的瘤网口,瘤网口大,其腹侧和两侧有瘤网褶,瘤胃的入口为贲门,在贲门附近瘤胃和网胃无明显分界,形成一个穹窿,称为瘤胃前庭。

12.小肠和大肠的组成小肠三段的分界标志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十二指肠结肠韧带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分解的标志空肠是小肠中最长的一段。

回肠韧带是回肠和空肠分界标志。

呼吸系统13.呼吸道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4.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面缘分叶)肺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左右各一,两侧大小形状略有不同,左大于右,为粉红色,呈海绵状,质软而轻,富有弹性。

肺略呈锥体形,具有三个面和三个缘,有肋面凸,膈面凸,纵膈面和背侧缘腹侧缘和底缘(腹侧缘有心切迹)肺可由外形分为数叶,有尖叶,心叶,膈叶,左右肺膈叶内侧有副叶,心叶不发达,膈叶较大,构成肺的主要部分。

15.肺根的概念肺的纵膈面上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被结缔组织包裹呈束,称为肺根。

16.喉软骨的种类四块五种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形软骨成对的勺状软骨17.肾的位置形态大体结构肾是成对的实质器官,左右各一,略呈豆形,红褐色,位于腹腔背侧腰椎腹侧,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两侧肾表面有一层纤维膜成为被膜,易剥离,营养好的动物在纤维膜外面包有脂肪称肾脂囊,肾的内侧缘有一凹陷称为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肾门里有空隙称为肾窦,内含输尿管的起始部肾盂,肾盏和血管,淋巴管神经。

肾实质由若干肾叶组成,每个肾叶分为表面皮质和深层髓质两部分,皮质部富含血管,有肾小体,每个肾叶的髓质部均呈圆锥形,称肾锥体,肾锥体顶部钝圆,对着肾窦的称为肾乳头。

18.肾的分类及典型动物复肾:鲸科熊懒类有沟多乳头肾:大反刍动物长鼻目牛猿平滑多乳头肾:野猪人平滑单乳头肾:狗马偶蹄类猿猴目生殖系统19.阴囊的分层结构(1)阴囊皮肤:较薄,有少量被毛,内含丰富的皮脂腺和汗腺。

阴囊表面的腹侧正中有阴囊缝,将阴囊从外表分为左右两部。

(2)肉膜:与阴囊皮肤紧贴,不易分离,相当于腹壁的浅筋膜。

在阴囊正中线处形成阴囊中隔,将阴囊分为左、右互不相通的两个腔。

肉膜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3)阴囊筋膜:位于肉膜深面,由腹外斜肌和腹横腱膜延伸而来。

其深面有来自腹内斜肌的睾外提肌,可上提睾丸,与肉膜一同调节阴囊内的温度,以利于精子的发育和生存。

4)鞘膜鞘膜壁层为腹膜经腹股沟管延续至阴囊壁而成,贴陈于腹股沟管和阴囊壁的内层。

鞘膜壁层沿精索和睾丸系膜缘折转被覆于精索,睾丸和附睾表面,称鞘膜脏层,又称固有鞘膜,两者折转处形成睾丸系膜,附睾系膜和输精管系膜。

鞘膜的壁层与脏层之间的腔隙称鞘膜腔,上部狭细称鞘膜管,经鞘膜环与腹膜腔相通。

如果鞘膜环扩大,腹腔中游离度较大的空肠会落入鞘膜管或鞘膜腔,引发腹股沟疝和阴囊疝,去势时,切开阴囊壁各层,切断附睾尾韧带和睾丸系膜,结扎,切断输精管和精索,才能摘除睾丸和附睾。

20.精索的概念精索呈扁平的锥索状,其基部附着于睾丸和附睾上,顶端达腹股沟管内口(腹环)。

索内含睾丸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管,睾内提肌和输精管,外面包以固有鞘膜,并借睾丸系膜固定在总鞘膜的后壁。

卵巢门的概念血管、神经沿卵巢系膜出入卵巢附着缘的地方,称卵巢门。

21.子宫分类及其典型动物(1)双子宫:左右两侧子宫未合并,独立存在,分别开口于阴道,或以一共同开口于阴道。

见于袋鼠,兔等。

(2)双角子宫:左右两侧子宫仅后部合并,形成子宫体和子宫颈,前部仍然分开为左右子宫角。

见于马牛猪羊犬等家畜。

(3)单子宫:左右两侧子宫完全合并,仅形成单一的子宫体,以子宫颈开口于阴道,见于人和高等灵长类。

22.睾丸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睾丸的形态,位置睾丸位于阴囊中,左右各一,呈左右稍扁的椭圆形,表面光滑。

外侧面稍隆凸,与阴囊外侧壁接触,内侧面平坦,于阴囊中隔相贴,一侧有附睾附着,称为附睾缘,另一侧为游离缘,血管和神经进入的一端为睾丸头,接附睾头,另一端为附睾尾,与附睾尾相连。

睾丸的结构被膜:浅层:浆膜鞘膜脏层深层:白膜睾丸纵隔睾丸中隔卵巢的形态位置卵巢一对,是产生卵细胞的器官,同时还分泌雌激素,以促进替他生殖器官及乳腺的发育。

卵巢由卵巢系膜悬吊在腹腔的腰部,在肾的后方或骨盆前口的两侧,大多数动物的卵巢呈椭圆形,后端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角相连,前端接输卵管伞。

血管,神经沿卵巢系膜出入于卵巢附着缘的地方,称卵巢门,卵巢没有专门排卵的管道,成熟卵细胞破裂时,卵细胞直接从卵巢表面排出,卵巢的形状,大小及组织结构因种类,个体,年龄及性周期而异。

卵巢的组织结构被膜上皮白膜实质皮质髓质23输卵管的结构及各部位的功能峡部输卵管结扎处壶腹部卵子受精处漏斗部输卵管伞确认输卵管的标志子宫部心血管系统24.两个循环的通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网小中大静脉(前后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25.心脏的结构(以图的形式)26.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心脏为中空的肌质器官,外被心包包围,位于胸纵膈内,夹于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

心呈侧圆锥形,左右稍扁,上部宽大为心基,有进出心的大血管,位置较固定,下部小,为心尖,是游离的。

心的前缘呈凸向后下方的弧形,大致与胸骨平行:后缘短而直。

心的表面有一冠状沟和左右二纵沟。

冠状沟为环绕心的环状沟,相当于心房和心室的分界,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

左纵沟位于心的左前方,由冠状沟向下延伸,几乎与心后缘平行。

右纵沟位于心的右后方,由冠状沟向下延伸至心尖。

两纵沟相当于心室的分界。

在冠状沟和纵沟内有冠状血管和脂肪。

27.门静脉的概念汇集胃肠和脾的血液,经肝门进入肝内,在小叶间分支成许多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静脉在延伸途中不断分出短小的终末枝,进入肝小叶将血液注入窦状腺内,窦状腺内的血液从小叶周边向中央流动,汇入中央静脉。

淋巴系统28.淋巴系统的形成淋巴系包括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

淋巴管始于组织间隙,管道内含淋巴,最终汇入静脉,因此,可看作是心血管系的辅助结构,淋巴组织是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包括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淋巴小结又分为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

淋巴器官大多由淋巴组织构成,外包有被膜,包括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等,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都能产生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管或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参与机体的免疫活动,因而淋巴系是机体的主要防御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