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讲义》PPT课件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的数量比例关系为6∶3∶1。 • [特别提醒] 上述计算公式适用的前提是肽链而不是肽环。
• 7.环状多肽主链中无氨基和羧基 • 环状多肽中氨基或羧基数目取决于构成环状多肽氨基酸R基团中的氨基和羧
基的数目,如图所示。
• 由图示可知: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 8.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核酸过程中的有关规律 • (1)n个脱氧核苷酸合成DNA失去的水分子数:n-2。 • (2)n个核糖核苷酸合成RNA失去的水分子数:n—1。 • (3)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细胞结构的病毒,其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也是核酸,但其核酸不在细胞内; DNA分子的两条链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连接;DNA分子的碱基种类、数量、 排列顺序决定了DNA的多样性;SARS病毒只有RNA,不含DNA。 • 答案:B
• 6.(2010年高考江苏卷)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 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解,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 • 答案:D
• [核心强化] • 水和无机盐的比较
• [要点整合] • 1.水
• (1)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新陈代谢、生物抗逆性有关:比值越大,生物 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较小;反之,生物新陈代谢缓慢,但抗逆性 较强。
• (2)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含量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减小,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 解析:(1)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 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氮是构成蛋白质和磷脂的元素, 磷是构成磷脂的元素。(2)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如果缺少镁元素,叶绿 素的合成就会受阻,从而使植物叶片发黄。(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 需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硅,其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有助于磨碎植物细 胞;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被破坏;加入适量丙 酮的作用是作为色素的提取溶剂。
• (3)不同种类的生物,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细胞的含 水量不同。
• 2.无机盐
• 3.无机盐生理功能的实验验证 • (1)实验组 • 正常植物缺X培养液培养表现出症状加入X症状消失。 • (2)对照组: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 4.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 ________,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_________。
•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6克。I摄入量过低会引起碘缺 乏症,但I过量也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131I具有放射性,其在空气中 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 答案:D
• [核心强化] • 蛋白质、DNA和RNA的比较
• [要点整合] • 1.核酸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
各不相同;脱氧核苷酸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虽含量极少,但其作用和大量元素同等重要。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 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 答案:C
• 2.(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 A.① • C.③
B.② D.④
•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有机化合物的鉴定、组成单位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 列表中编号①所述内容中脂肪的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故A不正确;② 所述内容中糖原是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故B不正确;③中各项 内容均正确;④所述内容中核酸分为DNA和RNA,甲基绿染液只能用来鉴定 DNA,故D不正确。
核糖核苷酸。
• 6.与蛋白质相关的计算规律汇总 • (1)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 (2)蛋白质中氨基数量=肽链数+R基上的氨基数=各氨基酸中氨基的总数
-肽键数。
• (3)蛋白质中羧基数量=肽链数+R基上的羧基数=各氨基酸中羧基的总数 -肽键数。
• (4)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18×脱 水数。
• 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相同,但mRNA、 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 3.核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生物性状多样 性的根本原因是DNA的多样性。
• 4.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种类具有物种的差异性,因而可以从分子水平上 来区分不同物种的亲缘关系。
• 5.RNA与ATP的关系 • (1)元素组成都是C、H、O、N、P。 • (2)ATP去掉二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的腺嘌呤
能源物质热氧能―化 (―放散→能 失)ATP 中的化学能―水 供―解 能→生命活动
主 储要 存能 能源 量物 的质 物: 质糖 :类 脂( 肪葡 是萄 主糖 要是 的其 储中 能重 物要 质的 ,能 此源 外) (2)几个“能源”还有淀粉(植物)和糖原(动物)
直接能源物质:ATP 最终能量来源:太阳光能
• 答案:D
• 4.(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 解析: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雌性激
述的是蛋白质的检测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项正确;利用透析法纯化蛋白质时,应以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作为透 析液(pH为7.0),C项错误;油渍的化学本质为脂质,蛋白酶对其没有催化 作用,D项错误。 • 答案:B
[核心强化] 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 答案:B
• [核心强化] •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 [要点整合] • 1.糖类的种类及相互关系
• 2.有关糖类的综合分析 • (1)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 • (2)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但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如蔗糖是由
葡萄糖和果糖组成。 • (3)并非所有的糖都能作能源物质,如纤维素。 • 3.能源物质归类分析 • (1)供能过程
1.分类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 2.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要点整合] 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 1.用 3H 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与途径
3H 出现位置的次序为:核糖体→内质网具―膜―小→泡高尔基体具―膜―小→泡
细胞膜 2.用 14CO2 追踪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 14CO2→14C3→(14CH2O) 3.分别用 H128O 与 C18O2 做原料,探究光合作用中氧的来源。 4.分别用 32P 与 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与蛋白质,探究噬菌体的
•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时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 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钙的作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丙 酮 的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因此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氧 化分解时,脂肪消耗O2最多,释放能量也最多。
• 3.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终氧化分解成( )
• A.麦芽糖
B.蔗糖
• C.葡萄糖
Hale Waihona Puke D.CO2和H2O• 解析:糖原经过不同酶的催化作用其产物不同,若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完全
水解,其产物是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若在呼吸酶的催化下彻底分
• 2.如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 A.a肯定含有P • B.在真核细胞中,①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主要是在细胞核中
合成的 •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 解析:多肽的基本单位b是氨基酸,其元素组成一般不含P。多肽的合成过 程①是翻译过程,其所需模板即信使RNA和运输b的转运RNA主要是在细胞核 中转录形成的,另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以合成部分信使RNA。多肽 中肽键的数目少于氨基酸的数目,一条肽链中肽键的数目比氨基酸的数目 少1。遗传信息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 性是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素属于脂质,而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项错误;血红蛋白的合成场所 是核糖体,C项错误;胰岛素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其复制与转录过程都是 在细胞核中完成的,D项正确。
• 答案:D
• 5.(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 解析: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而没有
• 答案:C
• 3.(2012年高考广东卷)分析下表,可推测( )
• 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鉴定的相关知识。双缩脲试剂、 碘液、斐林试剂分别用于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根据实验结果可知: 甲溶液中含有蛋白质,不含淀粉,A错误;乙溶液中含有淀粉,不含还原糖, B错误;混合溶液遇碘呈蓝色,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淀粉,C错误;甲、乙 混合后淀粉含量减少并产生了还原糖,说明甲溶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部分 水解产生了还原糖,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