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杜甫诗三首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 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 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 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 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 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 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 顿生愤懑之情。
C. 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 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 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解析:B B 项,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 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 “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 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首联的艺术手法, 从“莺啼燕语报新年”看是“拟人”的手法, 效果为“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 ; “莺啼燕语报新年”和“路几千”又是对比,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第一句是眼前实景, 第二句是想象, 虚实相生, 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答案:①拟人。
“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②对比。
“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 的边关对比鲜明,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上句写乐景, 下句诉哀情,以乐衬哀,更显哀情之沉郁。
③虚实结合。
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
虚实相生, 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二)(2019 •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 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 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放言” 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 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
③宁子:指宁武子。
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
”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
⑤ 照乘:珠名。
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 宁可效法宁武子, 佯愚于乱世。
C.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D.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 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解析:B B项,根据原诗句“但爱臧生能诈圣”可以看出作者是赞同臧生的, 所以选项中说“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 说法有误。
4. 本诗题为“放言” , “放言”就是无所顾忌, 畅所欲言。
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抒情方法的试题,要注意从抒情的方式、手法等角度作答。
比如本诗一、二句用的就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就手法而言,本诗大量运用对比, 讽刺辛辣。
“臧武仲”与“宁武子”的真伪对比; “草萤之火”与“燔柴之火”对比; “荷露之珠”与“照乘之珠” 对比, 都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答案:(1)开头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 人莫能辨。
矛头直指当时的政治黑暗。
(2)大量运用反问, 语气强烈。
本诗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 似疑实断,以问为答, 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 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
(3)大量运用对比, 讽刺辛辣。
“臧武仲”与“宁武子”的真伪对比:“草萤之火”与“燔柴之火”对比;“荷露之珠” 与“照乘之珠” 对比, 都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2019 •武汉高三毕业生五月调研测试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①(其二)杜甫宓子②弹琴邑宰日, 终军弃繻英妙时③。
承家节操尚不泯, 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 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 清簟疏帘看弈棋。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
②宓子:孔子弟子。
姓宓(f 0,名不齐,字子贱。
“宓子贱治单父, 弹鸣琴, 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③终军: 汉人, 年十八赴长安, 入关时关吏付与繻( 繻, 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 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 当不复还, 弃繻而去, 后果然有成。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 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 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 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 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D. 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 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 交相对应, 错落有致。
解析:C C项,“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说法错误,诗句强调“英妙时” , 是赞扬终明府年少有为。
6. 有人高度评价诗歌尾联, 赞其“光景绝妙, 寄情无限” , 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尾联“楚江巫峡半云雨, 清簟疏帘看弈棋”是景物描写, 上一句“楚江巫峡半云雨”写室外之景, 是远景, 通过“江”“峡”“云雨” 等意象, 写出了山水迷离、云雨渺茫景象, 是哀景, 运用哀景表现诗人漂泊之感, 郁结之情怀, 缕缕之愁思。
下句“清簟疏帘看弈棋” , 是写室内之景, 是近景, 近景之中又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描写出水楼清簟疏帘之内淡然观棋情景,表现诗人随遇而安的自我宽慰之情。
两句一句写室外,一句写室内,全是写景,又无一不是情语。
答案:①上句写室外之景(远景),运用组合意象写出了山水迷离、云雨渺茫景象,表现诗人漂泊之感,郁结之情怀,缕缕之愁思;②下句写室内之事(近景),动静结合描写出水楼清簟疏帘之内淡然观棋情景,表现诗人随遇而安的自我宽慰之情。
③全联借景抒情,以哀景却反衬了自己释然的幽邃深远之意,颇能体现景情曲折之妙。
(任答两点即可)二、语言运用7. (2019 •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
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解析:仔细分析两个例句,可发现①句句式为“只有……,才有……;……不到(没有)……,所以,……”②句的句式特点为“如果……,那么……;……,所以,……”这两个句子中其中第一处省略号填写内容和第三处省略号填写内容相关联,第二处省略号内容和第四处省略号填写内容相关联。
且分号后内容是根据分号前内容推断出来的。
根据分析进行仿写,仿写时注意题目要求一一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答案: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④如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8. 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就诊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将流程图转换为文字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叙述对象应是“病人”,表述时“病人”应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流程的变化。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需要住院的”和“不需要住院的”的两条流程,不能混淆在一起表述,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病人在门诊挂号,经医生检查、诊断后,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住院单去挂号收费处缴费住院;不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处方去缴费取药后离院,如需输液,就到急诊科输液后离院。
三、片段写作9. 参照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作一番描绘。
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写作时要有条理。
同时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杜甫的神韵,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也可以适当引用杜甫的名句,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以增添文采,注意题干要求。
答案:(示例)风急天高, 残阳西下。
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坐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 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
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 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 你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
你注视着远方, 用目光亲抚着那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
你双手抱膝, 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
秋风为你漂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 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 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