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

楞次定律优质课教案

授课人:彭金福时间:2009-12-29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3.课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指针情况指针摆动方向不同,是因为电流
方向不同。

探究一1.提出问题:怎样确定流入电表的电流方向(老师
给予适当的引导)
2.总结:“十”入“一”出,指针右偏
“一”入“十”出,指针左偏
学生探究:电流表的指针偏方向
与电流进入方向间的关系
探究二1.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什么会不同,遵循
什么规律?
2.确定实验方案,探究感应电流与B 和Φ的变化
的关系
3.解决线圈中电流方向的问题
学生猜想:跟什么因素有关:
(1)跟原磁场方向
(2)跟磁通量的变化有关
学生演示实验,完成表格
总结规律1.根据实验表格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提示帮助学生引出中介,当两个物理量之间没有
直接联系时,考虑引入第三者
3.发现“B原——Φ的变化——B感”三者之间的
关系Φ增大时,B原与B感反向
Φ减小时,B原与B感同向
B感反抗Φ的变化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阻碍产生
感应电流的磁场
1.学生寻找规律,遇到困难
2.找到“中介”,根据图中还涉及到
什么物理量?(奥斯特告诉我们:
电生磁。


找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

3.概括规律:
课题楞次定律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2.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方法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探索、归纳、总结的素质和能力2.体验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知道自然规律是可认识的,可利用的辨正唯物主义观点
3.学会欣赏楞次定律的简洁美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向来表述的。

由于它的内容抽象,涉及到电与磁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入手,质疑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的探究课题,通过探究实验,首先建立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接着理清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闭合电路原磁通量的变化等各变量间的联系,再互动突破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间变量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从磁通量、力和能量三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阻碍”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设计和归纳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难点1.楞次定律的实验归纳与实质分析2.楞次定律应用步骤的总结与使用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
入1.“电生磁”与“磁生电”自然
界中事物变化的对称性。

2.上节课学过磁生电的条件:
学生回答: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N
G
板书设计:
探究一:电流表的指针偏方向与电流进入方向间的关系:
“十”入“一”出,指针右偏 “一”入“十”出,指针左偏 探究二:感应电流的方向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产生 感应电流
阻碍 产生 感应电流的磁场
一、概括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二、解题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 磁通量 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
4.由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探究实验表格
N 极插入线圈
S 极插入线圈
N 极拔出线圈
S 极拔出线圈
原磁场的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感应电流的方向 (电流表偏转)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4.概括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的变化。

学生细读定律内容,找出关键词。

理解定律实质
一、定律的理解
1.I 感与B 感的关系:右手螺旋定则
2.阻碍的理解:(从实验图、表格中分析)
3.阻碍什么?
2. 从磁通量角度:“增反减同”
从运动角度:“来拒去留” 3.磁通量的变化。

应用
例1. 已知如图,通电直
导线与矩形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当线圈远离导线时,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
的方向,并总结判断感应
电流的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磁通量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
4.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 2.如图中,当开关断开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

学生训练:
总结解题步骤 1.确定B 原方向 2.判断 磁通量 变化 3.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