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腾八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C.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D.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且提高了行政效率4.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法5.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

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

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

这表明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6. 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C.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7.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

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8.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

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

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

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

该笑话讽刺了()A.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B.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D.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10.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1. 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12.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

……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评价是指()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C.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3. )A.中国共产党根除了“左”倾右倾错误B.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确性C.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力量迅速壮大D.当时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14.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是指()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C.“一国两制”的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15. 2018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A.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B.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C.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可16.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最全面理解是()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17.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的主张。

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不断滋长C.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领导权D.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18.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一五计划” “信用卡” “互联网”B.“合作社” “包产到户” “ 上山下乡”C.“三大改造”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 “民工潮” “新农村建设”19. 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消费结构B.市场意识C.小农思想D.节俭习惯20.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

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

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

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

”这些变化说明()A. 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 近代风俗中西合璧C. 传统礼仪不复存在D. 演员地位逐渐提高21.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唐代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诗歌发展22.“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23.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不计成本B.工匠优秀,积极性高C.商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24.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5.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26.“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A.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7.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

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28.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29.《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