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学生为中心 让爱滋润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让爱滋润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让爱滋润学生——忠和中学“爱生学校”项目工作总结我校立足于校本教研的主导思想,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新型的学习机制,将“爱生学校”项目融入到学校的全部过程中,其特点是:学校教育是全纳的;学习是有效的;学校环境是安全健康和保护学生的;学校教育是社区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性别平等且不具有性别敏感性。

目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使校长们认识到:学校管理和规划应该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于学校中一些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做法具有更大的积极表达和参与的权利。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特别是本学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总结如下:一、本学期各项目标及任务完成情况1、全校学生入学率98%,巩固率97.9%,体育合格率达96%,全科合格率七、八、九年级分别达27%、21.2%、14.2%,三个年级优秀率为4%左右。

2、进一步规范办学,学生日常行为合格率达98%以上,师德合格率达100%,师生守法率达100%。

无安全事故发生。

3、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开展了各项教学活动;修定完善了教师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教师培训,进行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

4、完成了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及各活动室的配备,修建了学校学生厕所,更新教师办公设备,新购近9000册图书,栽种花卉美化,进一步了完善学校硬件建设。

5、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并完成教育局及学区安排的其他任务。

二、项目实施的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自2010年底爱生学校项目在我校确立后,学校就高度重视此项有利于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工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成立了以校长为项目实施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为组员的组织机构,确保了项目工作在整体监督与管理的前提下开展。

2、求真务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学校,能有新的发展和跨越关键在于全体教师。

因此,我们求真务实,继续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的自觉性。

我校能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知识,并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学习体会。

积极配合忠和镇司法所组织教师开展普法知识宣传活动。

2.重视教师培训及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快速更新与教育观念快速变革的形势下,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至关重要。

10月份组织教师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师德培训、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培训,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教学新秀优质课听课活动。

11月份我校35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了忠和学区组织的教师演讲比赛及基本功考核。

我校刘小兵、牛素萍两名教师分别获得粉笔字一、二等奖。

3.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工作的最后落脚点是教育培养好学生,而班主任这一角色又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们除了要求班主任做好常规工作外,还通过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使全校14名班主任的工作能够在学习中成长,交流中促进。

我校杨爱萍、刘孔虎、徐世祥获学区优秀班主任称号。

4.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汇报课、“青蓝工程”等系列活动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于我校近两年来新分配入校的大学生教师比重达到了全体教师人数的30%,因此新教师的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凸显重要。

他们的发展也成为学校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在两基工作中,我校青年新教师也发挥出了自己高度的工作热情,也涌现出了如施星如、陈燕等一些优秀工作者,其中施星如教师被评为忠和学区“两基”积极分子。

3、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发放教师、学生、家长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现状进行分析,以问题树的形式分析罗列出了学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分轻重缓急,制定出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

为学校的不断发展确立了奋斗目标。

三、项目实施的收获(一)学校管理走向完善、平等、民主1、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努力拓宽育人渠道。

通过举行各类形式的活动。

利用每周师生升旗、宣誓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开展“感恩、孝敬”、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班级主题班会。

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价值、道德素养有所提升。

建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各种无形的约束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培育诚信师生”活动。

利用班会、团队等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清理周边环境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2、拓展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参与管理,培养学生自治和自理能力。

一年来,不仅在班级实行小组分号自我管理,而且各年级安排课间“小红帽”,学生会在宿舍楼、教学楼校门口设有“督查岗”,将学生学校自主管理的行动辐射于校园的各个角落。

同时利用周五放学时间组织学生会、团干部对全校卫生进行大检查,并公布结果;在宿舍管理上采取“宿舍长负责制”的管理办法,利用周末值班领导、教师和学生会干部护送同学过马路等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活动。

通过以活动为载体来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

3、学校尽一步建立全员德育工作机制,德育机构、制度、措施健全。

重视与家长沟通,建立家长学校,本学期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开展教育教学开放日等活动。

整合了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了德育工作网络。

4、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有心理学教育专业毕业并且取得心理咨询证的陈燕老师兼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心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8月份政教处牵头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质量较高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良好个性心理素质。

(二)学校建设呈现人文与和谐自项目实施以来,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宗旨,重新对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定位。

1、校园文化建设。

2007年修建综合实验楼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2009年修建学生食堂250平方米,投资297.89万元修建学生公寓2005平方米,并且大力整动周边环境,极大的防范了外来人员进入学校,给孩子们创造了一方安全、舒适的出操和课外活动小天地。

充分发挥春晖报和“校园之声”广播站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防震、防火、防洪以及交通、饮食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利用广播时间向同学们朗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和一些师生作品,为继续深入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除此以外,广播还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为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其次一幅幅喷绘的“经典诵读”画面跃然墙壁,琅琅上口的古诗文呈现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墙壁变成了会说话的嘴巴……,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体现人文与和谐。

2、班级文化建设。

走进教室,才能展示台跃入眼帘,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学生作品尽收眼底。

小小解说员清晰而标准的普通话让你刮目相看。

各班的“班名、班风、班训和班规”充分体现着每个班级的特色。

图书角中内容丰富而充实的图书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把生活的空间还给了学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成为班级中真正的主人。

3、课余文化开展。

项目实施以来我校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课余文化活动。

在本学期的九月底我校组织了“师生书画作品展和文艺汇演”,同学们的才能得以尽情的展示;每周的大课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和一幅幅设计新颖的手抄报开启了学生创造思维之门;“小喇叭”广播响彻校园;唱响校园的“红歌赛”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每一个课间,都有乒乓球台前激烈地搏杀,七彩鸡毛键在脚尖上欢快地飞舞……学校的每一寸土壤都成了学生能力展示的大舞台。

(三)校本教研再上新台阶一所好的学校就一定有一帮优秀的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为了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进程,学校便狠抓教研工作。

专门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使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

1、开展教师研修。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如何了解你的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作为校本培训教材,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教师认真学习,详细做了学习笔记,并进行了学习交流,撰写了学习心得。

2、落实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教师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我校一直坚持将校本教研落实到日常教学和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上。

校领导进一步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无论备课还是评课都要讲究实效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推进有效教学,形成自己学校独有的校本风格。

学校坚持宏观调控各组教学进展,实现最大限度的多元化资源共享。

为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校每学期都由校长亲自带队,教导处组织,开展了“说课,做课,评课”即“三课”活动。

在积极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和兄弟学校联谊开展“送课下校“活动,让有效教学走进课堂,不但落实了有效教学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所有教师都能积极参加,不断的尝试,不断的锻炼,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四)群策群力,成绩斐然自项目实施以来,我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2010年、2011年中考我校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进步”奖。

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的大课间活动的大力开展,学生才艺得以展示,本学期11月我校成功开展了校园开放周活动,参加观摩活动的近100人次。

观摩活动得到了县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

特别是兰州十中、十一中给我们送来的6节课,受到了我们联校片区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教学改革的激动人心及带给我们的坚定信心。

这些耀眼的成绩是我校实施“爱生项目”开出的瑰丽之花。

(五)主题活动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落实“爱生学校”这一项目,结合我校及市教科所的主题活动安排,组织了如下主题活动:1、学校主题活动:本学期组织了“青蓝工程”帮扶活动,庆国庆“师生书画作品展”和运动会,“乘车安全,平安上下学”主题班会,校园开放周,“消防疏散”演习等五项学校主题活动,达到了师生平等参与,相对的高效课堂,生命高于一切及师生教与学的丰富多彩。

2、市级主题活动:通过“我的爱生故事”“我的教学风采”“会说话的安全校园”“我们是学校的主人”主题活动,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更好的实现了“爱生”的目标落实与推进,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的初步形成,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三结合与学生主人翁网络的形成,打造了和谐、健康、愉悦的校园,促进了学校的再次腾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