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公开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公开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镁、铝、铁、铜等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并能根据反应难易程度和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2、知道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部分金属能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并能通过现象来解释金属的活动性。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行判断,并能熟练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学习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空气中燃烧:。

2.红磷的燃烧:。

3.木炭的燃烧:。

4.氢气的燃烧:。

5.一氧化碳的燃烧:。

6.甲烷的燃烧:。

7.镁条的燃烧:。

8.铁丝的燃烧:。

8.空气中加热铜丝:。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所有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
2.金属和氧气发生反应需要的条件相同吗?现象有什么不同点呢?
【课堂探究】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阅读课本“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反映金属活动性。

如金、银不易与氧气反应;铜、铁常温下在干燥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而镁、铝常温下就易与氧气反应,如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

结论:
金、银;铜、铁;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大致为:。

你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一组是()
①Mg ②S ③Fe ④P ⑤Cu ⑥Au
A.①和③B.③和⑥C.③⑤⑥D.③和⑤
2.收藏家有一尊清末的铝制佛像,保存至今仍十分完好,为什么?。

二、金属与酸反应
【合作探究】
探究金属和酸发生的反应,按照实验过程填写下表。

小结:
1.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2.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是。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是:。

【思考】
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而不用镁或铁,为什么?
答:。

三、金属与其他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合作探究】
学生动手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现象反应的方程式反应类型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
【思考】
1.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丝?。

2.通过实验,你能得出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吗?
结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阅读课本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相关规律,要求理解识记。

应用:(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______,它的活动性______。

(2)在金属活动顺序里,排在______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______元素,后面的则不能。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排在______的金属可以把排在______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2.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在下列反应中锰为+2价),则下列反应不
正确的是()
A.Mn+H2SO4=MnSO4+H2↑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答:。

4.“药金”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

由于“药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实验台上的“药金”戒指是假黄金戒指。

答:。

5.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可以选择的方案是()
A.①或④B.①或②C.②或③D.③或④
【小结】
探究金属活动性的一般思路或解题方法:
1.将金属元素包括氢(单质或化合物中元素)按活动性排序;
2.根据金属活动性设计方案或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学后反思】
学完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