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艺术公选课论文

园林艺术公选课论文

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享誉世界。

中国大地辽阔富饶,江山如此多娇。

在这个辽阔的中国大地,山脉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泊罗布,植物繁茂,林相丰富,大自然风景的绮丽多姿。

中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大地山川的钟灵秀丽,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孕育出中国古典园林这样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说起园林,不得不说起中国古典园林,在这里,我浅谈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文之间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谈到中国园林,总免不了要谈中国诗文。

二者相互促进。

一提起中国古典园林,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跃然心中,那就是苏州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之所以富于诗情画意,富于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文学语言的点缀、形容、渗透、生发。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古典园林的美丽世界吧。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几乎都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古诗。

如留园自在处,留园水池北岸的一幢楼房,楼上名“远翠阁”,楼下名“自在处”,楼上“远翠”一名,取自于诗“前生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也是因为景诗相符的缘故。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很注重景与诗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衬托,相互生化,诗意园林而的出名,园林以诗而让人熟悉。

有如问梅阁,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杂诗》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昨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而问梅阁正是想要表达这种意境。

园林中有个远香堂,依傍荷花水池,因以命名。

荷池很宽阔,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里尽情展现,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轻轻读起《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细细品味,我不得不惊叹古人那天人合一的意。

身处远香堂,细品爱莲说,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在,思绪遨游天际。

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名句,园林中的留听阁就是取此诗意而名。

花谢了,人已老,景犹在,情难忘,触人心境,发人幽思。

留听阁因此诗得名,残花败叶的凄凉晚景让人不忍卒睹,唯独秋塘枯荷却别有一种残缺美的意境。

苏州园林中又多有书条石,上面镌刻着文学名著,如留园法帖中,唐代诸遂良的《诗经》、宋代苏轼亲笔《赤壁赋》、明代董其昌所书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兰雪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其诗全文为“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

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

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本诗主要论述了李白诗借明月抒情,对明月的遐想引出一番人生哲理的思考;或赋予明月以灵性,或将明月融入比兴之中,用以表达诗人“独立天地间”的人格精神内涵或心灵世界的喜好,悲苦和愁怨。

站在立雪堂,想一想李白在那一时刻对人生的哲思,品味自己的人生,不免感慨万分啊!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

”一句句诗文,让我们静静的走到了一场雨中,旁边是芭蕉树,翠竹,荷叶,头顶是细雨滴,侧耳倾听那雨的声音,听雨轩就是为此而准备。

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畅游在苏州古典园林,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那高深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每一座厅子,每一座阁,每一条河,每一汪清潭,每一座假山,每一棵花草,每一年树林,都能配上一句优美的诗文。

苏州园林的每一座厅子,每一座阁,每一条河,每一汪清潭,每一座假山,每一棵花草,每一年树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

苏州古典园林是私家园林,翻阅众多资料,我们知道私家园里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所以规模比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让人感到淡雅素净,惬意自如。

下面让我们来到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见识见识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

乾隆皇帝曾给承德避暑山庄题诗曰“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

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

桥山将酹爵,玉馆此停辕。

罨画山容在,修蛇电影奔。

禽言欣客至,蛩语诉秋繁。

阶篆苔纹暗,碑诗钗脚存。

圣踪犹可想,衷曲向谁论。

倍切乾乾志,虞孤覆载恩。

”乾隆回忆前人,思今朝,各种思绪油然而生。

“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等艺术化的处理手段进行再创造,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本于自然而有高于自然。

中国的造园艺术从一开始就视自然为师为友。

自然界的高山流水,郁木繁花,明晦的变化,空间的开合,无不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描摹对象。

这种艺术再现的特点在构建园林山水和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利用自然,美丽异常。

中国古典园林,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画有画境,运用文学绘画音乐诸意境于园林中,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

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

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

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

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中国大地辽阔富饶,江山如此多娇。

在这个辽阔的中国大地,山脉蜿蜒,大河奔流,海岸曲折,湖泊罗布,植物繁茂,林相丰富,大自然风景的绮丽多姿
中国园林享誉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