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路图
思考
下面控制电路能否实现既能点动、 又能连续运行
SB1 KM SB2 FR KM
不能点动!
SB3
二、单台电动机的多地控制电路
L1 L2 L3
有些生产设备为了操作方便,需要在两地或多地 控制同一台电机。
甲地停止 按钮 乙地停止 按钮
QS
FU
FR KM
SB1
SB3
乙地起动 按钮
SB2 SB3 KM
主电路
KM1
KM2
控制电路
四、工作台自动往返控 制
五、 直流电机控制
1、图中KM1是什么元件,KM1①、KM1②、KM1③、KM1④ 是KM1的什么部分,KM1③、KM1④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FU是什么元件,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3、FR是什么元件,FR①、FR②是FR的什么部分,FR 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1. 中间继电器
通常用于传递信号和同时控制多个电路,也可 直接用它来控制小容量电动机或其他电气执行元件。 中间继电器触头容量小,触点数目多,用于控 制线路。 KA 线圈 常开触头
KA
常闭触头 KA (b) 符号
中间继电器外形与符号
(a) 外形
2.时间继电器(KT)
时间继电器是在感受外界信号后,其执行部分需 要延迟一定时间才动作的一种继电器,分有通电延 时型和断电延时型。
第四节 电路图的简化画法
一 主电路的简化
二 并联电路的简化
第四节 电路图的简化画法
三 相同电路的简化
第五节 电路图示例
一、既能点动又能连续运转的电动机控制电路
L1 L2 L3
QS 连续运转
FU
起动按钮
SB1
FR SB2
KM
KM1
FR
SB3
KM
SB3
复合按钮 SB3
M 3~
点动控制原理:按下SB3的常开起动按 钮,其串接在自锁环节中的SB3常闭即 刻断开,致使自锁环节不能起作用,从 而实现了点动控制。
第三节 电路图的绘制原则和方法
一、 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 1. 图幅分区法 对于水平布置的电路,一般只需行的标记。对于垂直 布置的电路,一般只需标明列的位置。 (a)表示了导线的去向,至配电系统E2的第24张图 的D列,(b)表示项目在图上的位置,第三章图 的4行
一 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 2.电路编号 电路各支路数字编号加以标识
时间继电器各部分图符号和文字符号
通 电 式 断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常闭 断电后 延时闭合 常开 断电后 延时闭合 电 式
瞬 时 动 作
延 时 动 作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常开 通电后 延时闭合 常闭 通电后 延时断开
3、
热继电器(FR)
热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切断电路以 起过载保护的电器设备。
4、试叙述按下启动按钮SB1电路的动作过程。
KM1
FR
KM2
电动机反转 控制主电路
SB3
KM2
反转控制辅助电路
M 3~
改变通入电动机三相定子绕组中 电流的相序,即可使电动机改变旋 转方向而反转。
1、电动机的正转控制过程演示
L1 L2 L3
打开停止按钮, QS 电动机正转停止
FU
SB1
按下正转起动按钮,电 动机正转辅助电路接通。
FR
KM2 KM1
KMR
FR
3~
KMR
KMF KMF
KMR
KR
归纳一下自锁和互所的作用与区别
1.作用 自锁:能保证松开启动按钮时,交流接触器(或继电器) 的线圈继续通电; 互锁:能够保证两个交流接触器(或继电器)的线圈的 线圈不会在同一时间都处于通电状态。 2.区别 自锁利用动合辅助触点;互锁利用动断辅助触点. 自锁环节与起动按钮并联;互锁环节与另一交流接触器 (或继电器)的线圈串联.
FR
KM2 KM1
SB2
KM1 KM1 KM2
KM1
FR
KM2
M 3~
KM2主触头闭合, 反转主电路接通, 电动机反向运转。 KM2辅助常开 闭合自锁。
SB3
KM2
按下反转起动按 钮,电动机反转 辅助电路接通。
机械互锁加电气互锁
Q FU SBstp KMR KMF SBst1
KMF
双重互锁
SBst2
JS7-A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是利用空气阻 尼的原理来获得延时的。主要由电磁系统、气 室及触点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线圈通电时,电磁力克服弹簧 的反作用拉力而迅速将衔铁向下吸合,衔 铁带动杠杆延时使常闭触点分断,常开触 点闭合。
空气调整 镙钉 气室
通电延时闭合 的常开触点
活塞连杆机构
挡板 衔铁 重锤 线圈 铁芯 通电瞬时打开 的常闭触点 杠杆及支点
(二)、组合开关(QS)
1.作用: 主要用于机床设备的电源引入开关 ,也可用来通断5KW以下电机电路或小电 流电路。 2.结构: 由多层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
M 3~
图 :用组合开关起停电动机的接线图
(三). 低压断路器 (QF)
—自动开关或空气开关 1.作用:兼有刀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2.符号:
× × ×
QF
二、控制电器
(一)按钮.( SB)
常闭触点
常开触点 (b) 结构 (a) 外形图 按钮开关的外形和符号
1.作用:用于接通或断开辅助电路的,靠手动。 2.结构:
触点1
1—常闭触点或动断触点 2—常开触点或动合触点
触点2Βιβλιοθήκη 按钮帽结 复位弹簧 支柱连杆
常闭静触头
构 1 2 3 符 SB SB 4 1 3 2 4
第二节 电气控制线路中基本环节的识读
通过开关、按钮、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触点的 接通或断开来实现电动机各种运转形式的控制称做继 电—接触器控制。 典型的控制环节有点动控制、单向自锁运行控制、 正反转控制等。 电动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 异常情况,如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电流过大、电动 机定子绕组相间短路或电动机绕组与外壳短路等等, 如不及时切断电源则可能会对设备或人身带来危险, 因此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电动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中,常用的保护 环节有过载保护、过流保护、欠压保护等。
一、带过载保护的点动控制电路
L1 L2 L3
QS
FU SB KM FR FR
主电路:开关、熔断器、 接触器的主触头、热 继电器的热元件。与 被控制电动机相串联。
KM
主 电 路
M 3~
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按钮、接触 器线圈、热继电器常闭 触点。接在两相之间,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较小。
起动控制过程:按下按钮SB接触器线圈 KM得电KM主触头闭合电动机运转;
桥式静触头
常开静触头 外壳
号
名 称 常闭按钮 (停止按钮) 常开按钮 (起动按钮)
SB
复合按钮
(二).行程开关(ST)
——也称限位开关
用于自动往复控制或限位保护等。
未撞击 撞击
(b)示意图
(a)外形图
ST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c) 符号
ST
动作原理:运动部件撞击产生动作
例:工作台前进、后退往复运动
甲地起动 按钮
KM1
FR
控制原理:只要将两地或多地的起动按钮并联,
M 3~
停止按钮串联,就可实现两地或多地同时对一台电 动机的控制。
三、顺序启动同时停止控制
FU2 L1 L2 L3 FR
Q
FR SB3 KM2 FR2
M1 3~ M2 3~
FU1
SB4 SB2 KM1 KM1 KM2
SB1
KM1 FR1
KM
KM
辅助常开
辅助常闭
3、工作原理:利用电磁吸力的作用而动作的 .
辅助常闭触点
静触点 辅助常开触点 三对常开主触头 衔铁及其固定在 衔铁上的动触头 支撑弹簧 通电线圈 铁芯
五、 继电器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大致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 接触器的主触点可以通过大电流; 继电器的体积和触点容量小,触点数目多,一 般通过小电流。所以,继电器一般用于控制电路中。
STA1 STA2
STB2 STB1
主电路:
一台电机正反转
控制电路:应在正反转的基础上,在每套支路 中分别串联行程开关的动断触点.
三、 熔断器(FU)
—它的主要部分就是熔体,也叫保险丝。 1.作用:短路保护 2.符号: 3.选择熔体: 对于无冲击电流的电路:如照明电路, IFN≥I (I为电路的最大电流) 对于有冲击电流的电路:如电动机的起动, IFN≥(1.5~3)IMN 若有几台电动机共用一熔断器,
一 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 3. 表格法 在简图外围列表,在表中重复标出图中项目代号
二 符号的布置 1. 插图法 把采用分开表示法分散在图中不同位置的同一项目的 不同部分的图形符号集中绘在一起,并给出位置 信息,就称为插图
二 符号的布置 1. 插表法 把采用分开表示法分散在图中不同位置的同一项目的 不同部分的图形符号会在一起,位置检索标志被 制成插表
停止控制过程:松开按钮SB接触器线 圈失电KM主触头打开电动机停转。
二、电动机单向运行控制
1、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
L1 L2 L3 停止按钮 接常闭 停止按钮和 起动按钮 起动按钮 接常开 辅助常开起 自锁作用 接触器 电动机主电路 M 3~
松开按钮后,电动机 也能够继续运转的控制 方式称为连续运转控制。
第四章 电路图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图形
第二节 电气控制线路图中基本环节的识读 第三节 电路图的绘制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电路图的简化画法 第五节 电路图示例
第一节 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图形
应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称为电力拖动。利 用继电器、接触器实现对电动机和生产设备的控制 和保护,称为继电接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