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扇形教学设计
逸夫中学张慧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的概念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3.在变与不变的分析中研究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难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扇形的大小和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有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以抢答的形式快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快速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填空:
1.连接圆心和任意一点到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2.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直径。
3.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二、新课引入:
让学生在投影的圆中找出半径以及直径,并将圆的一部分遮住,让学生观察这个形状合适吗图形类似,进而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引出今天的课题:扇形。
(板书课题)
(一)自主学习(限时5分钟)
自学教材第64页。
要求:自学过程中找出
(1)什么是弧?
(2)什么是扇形?
(3)什么是圆心角?
学生分组汇报自学结果。
(二)新知讲解
(1)弧的定义、扇形的定义(结合图形讲解)
(2)练习一,找出图中的扇形,对于不是扇形的说明原因。
(3)圆心角的定义(结合图形讲解,着重强调圆心角的组成,以及圆心角度数的范围)
(4)练习二,找出图中是扇形圆心角的。
(5)思考,找出展示的图片中图形的顶点和圆心角。
(规则图形可以直接找出,不规则的可以通过延长半径进行寻找)
(三)小组探究
(1)活动一: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在同一个圆中剪下两个大小不同的扇形,并讨论研究: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活动二:小组继续动手操作,在不同的圆中剪下的圆心角相同的两个扇形,讨论研究,在不同的圆中,当圆心角一定的时候,扇形的大小还和什么因素有关?
(四)小组讨论:
(1)问题一: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以四分之一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问题二:以四分之一圆为弧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多少?
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多少?
(五)小结交流: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六)随堂小测:
趣味答题: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增大难度,由学生自行选择习题的难度,加以解决。
(七)拓展延伸:
教科书65页第4题,求扇环的面积。
(八)作业布置
扇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逸夫中学张慧敏
这部分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本节课我把握好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经历了由物到形再到概念的这样一个认识图形的过程,符合认知的规律,用“联系”的观点来教学,抓住扇形与圆形的联系,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上,我先以圆的相关知识引入,盖住部分圆之后让学生观察剩余部分图形,引导学生发现扇形,然后,出示生活中扇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像什么,引出课题。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64页,分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扇形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扇形的定义。
第二部分新知讲解,通过对扇形的逐步分解讲解,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同时感受到扇形是圆形的一部分,第三部分小组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讨论中,发现并总结扇形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我本节课设计的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既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能使课堂容量较大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总之,教学流程在设计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
不足之处:小组探究环节。
对学生放手还是不够,由于本节课的学生动手实践和交流内容较多,而且课堂容量大,因此总结规律时由于考虑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说到位,就忙着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