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大纲要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2. 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3.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5.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6. 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本章复习线索:第一节瘀血第二节血栓形成第四节栓塞第五节梗死瘀血是指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多。
一、瘀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同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瘀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瘀血是一被动过程,可发生于局部或全身。
(一) 原因长时间的瘀血又称慢性瘀血。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加上组织内网状纤维胶原化,器官逐渐变硬,出现瘀血性硬化。
(三)重要器官的瘀血1.肺瘀血由左心衰竭引起。
慢性肺瘀血,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称为心衰细胞。
肺质地变硬,肉眼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2.肝瘀血常由右心衰竭引起。
在慢性肝瘀血时,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瘀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严重的长期的肝瘀血,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消失,网状纤维塌陷后胶原化,肝窦旁的贮脂细胞增生,合成胶原纤维增多,加上汇管区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致使整个肝脏的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形成瘀血性肝硬化。
一、充血(考题10-163X)慢性肺淤血的病理变化有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B.肺泡腔内心衰细胞聚集C.肺泡腔内蛋白性水肿液聚集D.肺间质纤维增生(考题9-44A)肺内出现弥漫分布的、胞浆内有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最常见于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C.间质性肺炎D.左心衰竭(考题8-164X)慢性肺淤血可以引起A.肺漏出性出血B.肺褐色硬化C.肺癌D.肺结节病(考题7-39A)肺褐色硬化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形态改变?A.特发性肺纤维化 B.机化性肺炎C.慢性肺淤血D.大叶性肺炎(考题6-38A)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A.心力衰竭细胞B.纤维蛋白C.伊红色水肿液D.中性粒细胞E.黏液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同体质块称为血栓。
主要见于静脉内,成为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镜下血细胞。
4.透明血栓透明血栓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又称为微血栓。
透明血栓主要纤维蛋白构成,最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类型和形态1.白色血栓白色血栓在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疣状血栓为白色血栓。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2.混合血栓在肉眼观察时呈灰白色(血小板小梁)和红褐色(红细胞)层状交替结构。
称为层状血栓,即混合血栓。
静脉内的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为混合血栓。
发生于心腔内的混合血栓,可称为附壁血栓。
发生于左心房内的血栓,混合血栓呈球状。
镜下混合血栓主要血小板和红细胞。
3.红色血栓红色血栓三、血栓形成(考题3-36A)下列各项中,属于白色血栓的是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阻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血栓C.阻塞肺动脉主干的血栓栓子D.疣状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赘生物E.基底动脉的血栓(考题98-35A)下述血栓中,哪种是白色血栓?A.疣状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B.心房纤颤时心耳内球状血栓C.心肌梗死时的附壁血栓D.微循环内的微血栓E.下肢深静脉的延续性血栓(考题5-41A)混合血栓的形态学特征是A.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B.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及红细胞C.血液中细胞成分与血浆成分分层D.同质的纤维蛋白E.纤维蛋白网眼中充满红细胞(考题1-34A)心房纤颤时,左心房内的球形血栓是A.混合性血栓B.白色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E.延续性(考题93-36A)混合性血栓可见于A.静脉内柱状血栓尾部B.毛细血管内血栓C.风湿性心内膜炎瓣膜闭锁缘疣状血栓D.动脉血栓头部E.心室附壁血栓(考题8-43A)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蛋白 B.血小板C.红细胞 D.中性粒细胞(考题4-35A)主要由纤维蛋白构成的血栓是A.透明血栓 B.红色血栓C.混合血栓 D.白色血栓E.附壁血栓(考题2-43A)透明血栓最常见于A.小静脉 B.小动脉C.中动脉 D.大静脉E.毛细血管考题-147.血栓形成可以继发于A.动脉粥样硬化B.肠系膜静脉炎C.结节性多动脉炎D.心肌梗死三、血栓的结局(一)软化、溶解、吸收(二)机化、再通肉芽组织逐渐取代血栓的过程,称为血栓机化。
周围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长入并被覆于裂隙表面形成新的血管,使被阻塞的血管部分地重建血流。
这一过程称为再通(不能完全恢复)。
(三)钙化若血栓未能软化又未完全机化,可发生钙盐沉着,称为钙化。
血栓钙化后成为静脉石。
(考题96-38A)关于血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纤维素血栓易溶解吸收B.可形成静脉石C.再通可恢复正常循环D.可阻塞动脉、静脉E.可继发于血管炎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碎片或节段。
罕见的为脂肪滴、空气、羊水和肿瘤细胞团。
(考题5-42A)栓子的最确切定义是A.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B.阻塞血管的液态物质C.阻塞血管的固态物质D.阻塞血管的气态物质E.阻塞血管的脂肪一、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一)血栓栓塞血栓栓塞是栓塞最常见的原因。
1.肺动脉栓塞造成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部静脉2.体循环动脉栓塞栓子80%来自左心。
考题-35.肺动脉栓塞 DA.肿瘤栓子B.脂肪栓子C.羊水栓子D.血栓栓子E.氮气栓子(考题7-173A)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最常来源于A.右心B.左心C.主动脉D.髂动脉(考题92-28A)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栓子可能来源于A.髂静脉B.肝静脉C.右心房D.左心室E.股动脉(二)脂肪栓塞:股骨干骨折(三)气体栓塞减压病又称沉箱病,是气体栓塞的一种。
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致在血液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为氮气栓塞。
(四)羊水栓塞(母体*)羊水栓塞的证据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的成分,包括角化鳞状上皮、胎毛、胎脂、胎粪和黏液。
亦可在母体血液涂片中找到羊水的成分。
(考题11-45A)女,23岁,足月初产,无妊娠并发症。
在阴道分娩过程中,突然呼吸困难,紫绀,血压下降,全身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最可能的发现是A.角化上皮B.脂滴C.气泡D.血栓四、栓塞(考题0-36A)关于栓塞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进入血液的癌细胞均可形成转移癌B.脂肪栓塞均由创伤引起C.羊水栓塞不会引起死亡D.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栓子多来自下肢深静脉E.减压病是氧气栓塞A.血栓栓塞B.脂肪栓塞C.空气栓塞 D.羊水栓塞E.肿瘤栓塞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主要是动脉)、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一) 梗死形成的原因1.血栓形成是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考题10-43A)脑贫血性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A.脑动脉栓塞B.脑动脉炎症性病变C.脑动脉血栓形成D.脑动脉发育异常(二)梗死类型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的多少和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梗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
2.出血性梗死1)卵巢囊肿或肿瘤时卵巢蒂部扭转,形成出血性梗死。
2)组织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所发生的肺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梗死。
3)肺出血性梗死:常位于肺下叶3.败血性梗死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
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含细菌的栓子从心内膜脱落,顺血流运行而引起相应组织器官动脉栓塞所致。
41.关于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肺动脉主干柱状血栓栓塞B.肺组织严重淤血、水肿C.肺支气管动脉血栓形成D.肺淤血伴肺小动脉血栓栓塞E.肺小血管内广泛氮气栓塞考题-41.肠梗死的病灶呈A.不规则形B.节段性C.呈楔形D.条索状E.圆形(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