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复习资料

最新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运筹学与管理决策1: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人机系统的科学。

2:运筹学应用分析的,经验的和数量的方法。

为制定最优的管理决策提供数量上的依据。

3:运筹学也是对管理决策工作进行决策的计量方法。

4: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是作出决策,首先确定问题,然后制定目标,确认约束条件和估价方案,最后选择最优解。

5:分析程序有两种基本形式:定性的和定量的。

定性分析的技巧是企业领导固有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增强。

运筹学位管理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了定量基础。

6:运筹学的定义:运筹学利用计划方法和有关多学科的要求,把复杂功能关系表示成数学模型,其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和揭露新问题提供数量根据。

二、计算机与运筹学计算机是运筹学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和不可缺少的工具,并且计算机方法和运筹学是并行发展的。

计算机是运筹学发展的基本要素。

运筹学和计算机方法的分界线将会消失。

三、决策方法的分类分类:1定性决策:基本上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感觉或知识制定的决策。

2定量决策: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做出的决策。

3混合性决策:必须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才能制定的决策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去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数学模型决策人员采用计量方法的几种情况:1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并且具有许多变量。

2说明能决策的问题的各种状况的数据是可以得到的。

3待决策的各项目标可以确定为各种数量关系。

4对应于上述情况,有关的切实可行的模型是当前可以建立起来的。

四、应用运筹学进行决策过程的几个步骤1.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2.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3.拟定模型:符号或抽象模型4.选择输入资料:保存的记录,当前实验,推测等方式收集这些资料5提出解并验证它的合理性:要试图改变输入观察发生什么样的输出,叫做敏感度试验。

6实施最优解收益表是现实公司在整个过程中效能的模型,平衡表是现实公司财务情况的模型。

第二章预测一、预测的概念和程序(一)预测的概念和作用1:预测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的事件进行估计或判断。

2:预测是决策的基础,企业预测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适当的数据或者材料。

(二)预测的方法和分类:分类(内容):1 经济预测:它又分为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宏观经济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范围的经济预测,微观经济预测是指对单个经济实体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

2科技预测:分为科学预测和技术预测,科学预测包括:科学发展趋势和发明3社会预测:研究社会发展有关的问题,如人口整长,社会购买心理预测等4军事预测:研究与战争,军事有关的问题分类(应用方法):1 定性预测(是指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又称为直观决策,我国现行的市场调差多属于此类,国外有专家座谈会〈适用于短期〉和特尔斐法〈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的方法〉。

)2定量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来预测事物的未来,或者利用食物发展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未来,凡利用历史数据来推算事物发展趋势的叫外推法,常用的有时间序列分析法。

凡利用事物内部因素发展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叫因果法。

常用的有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等。

分类(时间):经济预测:长期预测:3—5年中期预测:1—3短期预测:一年以内科技预测:30—50年为长期10—30年为中期5—10年为短期(三)预测的程序:1确定预测的对象或目标2选择预测周期:对于长期预测:适合于:1产品品种,规格在较长时间内变化不大,如粮食,汽油;产品寿命周期较长或企业享受该产品的专利期较长,如飞机。

3选择预测方法4收集有关资料5进行预测二、定性预测法:判断预测法应用情况:1建立某个模型缺少数据或资料,如预测某个新产品价格。

2社会环境或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历史数据不再有代表意义。

判断预测法一般有特尔斐法和专家小组法(一)特尔斐法:希望在“专家群”中取得比较一致的方法。

特点:1专家发表意见是匿名的。

2进行多次信息反馈。

3最后调研人员整理归纳专家的意见,将比较统一和特殊的意见一起交给有关部门,以供决策步骤:1 确定课题2 选择专家3设计咨询表4逐轮咨询和信息反馈5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定量评价和描述。

此方法要经过几轮信息反馈,时间势必比较长,适用于长期或中期预测。

另外对专家应预先说明调查的意义,并酌付报酬,以使他们能认真填写咨询表。

(二)专家小组法:在接受咨询的专家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和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

优点:可以相互协商,补充,但当小组会议组织不好时,也可能使权威人士左右会场或多数人湮没了少数人的创新见解。

此方法预测过程比较紧凑,适用于短期预测。

三、时间序列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就是将历史数据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字序列,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基本原理:1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

但准确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

2考虑了事物发展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时间序列的组成形式十分复杂,大致分为:长期趋势,季节性波动,周期性波动和随机波动。

(一)滑动平均预测法:分为简单平均预测法和加权平均预测法。

1 简单滑动平均预测法:1横向比较法。

2纵向比较法:简单滑动平均数法〈(a+b+c)∕3〉2加权平均数预测法:1横向比较法2纵向比较法:加权移动平均数法。

(加大近期的权重。

)纵向比较法求算术平均数是一种最简单的时间序列预测法(二)指数平滑预测法:是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一种预测方法。

Ft+1=Ft+a(x-Ft) 四、回归模型预测法1:回归分析法: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

多用于经济预测和科技预测。

2:事物内部变量间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这种变量间的确定性关系,称之为函数关系,另一类是变量间的不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

3:线性回归方程:变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但随着影响变量数目不同又分为:(1):一元线性回归(2):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法Y=a+bx最小二乘法P19系数确定的原则是使预测值尽可能地接近实际值,应用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是指寻求使误差平方总和为最小的配合趋势的方法五、季节性变动的预测:我们在预测其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时,应考虑两种趋势:季节性的变动趋势和一般的变动趋势。

对商品销售量及价格的季节性变动进行分析和预测时,应着重于对市场状况的调查研究,应着重于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结合。

对定量预测来说我们采用指数平滑原则。

第三章决策一、决策的概念和程序1:决策附注实践,就一定要有目标..2:决策目标由问题产生,而目标又会给决策提出新的问题。

3:决策就是针对具有明确目标的决策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根据实际与可能,拟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定最佳方案的全过程。

4:决策是行动的基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在企业中,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

决策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5:狭义:决策是对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做出抉择广义:包括:明确决策项目的目的,寻求可行的方案,在诸可行方案中进行抉择,对选定的方案经过实施后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二、决策的分类(一)、按决策方法不同分:1常规性决策:常规性决策是例行的重复性的决策。

如:家庭或者食堂打算购买粮食,汽车司机在行驶途中决定超车。

2特殊性决策:特殊性决策是对特殊的,没有先例可循的新问题的决策。

例如:一个快要高中毕业的学生需要报考大学专业,以及某个工厂计划引进某种新设备(二)、按计划和控制的关系分类按计划和控制的关系分:1计划性决策:国家或者组织的方针政策以及较长时期的计划2控制性决策:是在执行方针政策或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做出的决策。

包括执行政策或实施计划的决策以及当政策或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时的决策。

计划性决策大多属于特殊性决策,控制性决策有的特殊,有的常规。

三、决策的程序1决策的程序:企业决策过程一般包括四个程序:明确决策的目的,寻求可行的决策方案,在几个可行的决策方案中进行决策,对选定的决策方案在经过实施后所产生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2决策的步骤:(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的前提(预测是决策的基础)(2).拟定多个可行方案:可行性研究是近年来在企业投资,工程项目,研究课题,基本建设等各类问题中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对新建或改建项目的主要问题,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对其投产后的经济效果进行估测,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整体和局部相结合,长远和当前相结合,系统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要强调经济效益,要讲究投资效果,要做动态分析(3).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计算不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损失值),编制决策收益表(损失表)。

决策收益表又叫决策矩阵。

表的内容包括:(1):经过可行性研究的决策方案(2):经过科学预测的自然状态(3):收益值或者损失值(4)以决策收益表为依据,运用不同的决策标准进行决策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四、在不同环境下的决策1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所谓自然状态,按决策论的观点来说,就是指不是决策者所能控制的未来状态。

2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他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分配给自然状态。

3风险条件下的决策: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是决策者具有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一)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有以下特征: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2可拟定出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以供比较,选择。

3存在一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4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损失值。

1最大最大决策标准:从每个方案选择最大收益值,再选择最大收益值的方案(乐观主义决策标准。

)2最大最小决策标准:选择每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再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

(悲观主义决策标准)3最小最大遗憾值决策标准:将每种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减去其他方案的值,找出每个方案的最大遗憾值,然后从中选择最小的。

4现实主义决策标准:折中主义决策标准。

P36(二)风险条件下的决策风险情况下的决策一般又叫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主要是根据多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来决策的。

特征: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2存在多个可行方案3存在多个自然状态,并且每个自然状态可以估算出它的概率值。

4不同可行性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收益损失值可以定量计算出来。

5风险情况下的决策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期望值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