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

关于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


债务国转变成为债权国。 发展中国家成熟为发达国家。 家中, 只有中国和委内瑞拉在所考察的期间内, 其经常项
在实践中, 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强调通过引入
外资以弥补本国储蓄之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相 当期间内都是贸易逆差国。 日本由于国内投资的余地较 少, 国内投资收益较低, 需要通过贸易顺差的形式输出资 本, 以获取较高的回报。美国则利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
理论探讨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 年第 10 期
关于外汇储备和 国际收支结构的几个问题
余 永 定
【内容提要】 中国的外汇储备随着资本项目和贸易项目顺差的持续增加而迅速增加。 在充 分肯定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应看到中国的国际收支结构是可以进 一步完善的。 为了使国际收支结构更为合理, 中国必须加强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 18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 年第 10 期
理论探讨
的特殊地位②, 通过贸易逆差吸入外国资源, 以维持其高 于其国内储蓄水平的消费和投资水平。 作为一个发展中
国家, 中国理应还处于图 1 中的第 阶段, 中国应该是一 个国外资源净输入国。 换言之,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 看, 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 长期保持 大量贸易顺差, 即把自己的短缺资源借给别人使用, 是不 经济的。
还本、付息量增加, 净借贷减少的速度慢于贸易逆差减少
由式 (4) 可知, 如外国投资者把投资收入 (利润) 用于
的速度。 由于一直存在贸易逆差, 在这一阶段, 债务额始 再投资, 令国内投资的概念包括外国投资者用留利进行
终处于上升状态。 当国内储蓄已足以为国内投资提供资 的投资, 则国内投资与储蓄的差额等于经常项目逆差。即
表 2 泰国的进出口额 (单位 10 亿泰铢) (% )
1985 出口 191. 7 增长率 进口 253 增长率
1986 231. 5 20. 8 245. 9 - 3. 0
1987 298. 1 28. 8 341. 9 39. 0
1988 399. 2 33. 9 500. 4 46. 4
1989 509. 9 27. 7 650. 1 29. 9
别用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 (包括存货投资)、政府开支和 国家, 一般是国内储蓄小于国内投资, 因之是外贸逆差。
净出口。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 从收入的归属的 外贸逆差的存在意味着该国家利用了国外资源以弥补国
角度来看, 我们知道在 GD P 中包含外国投资者的净财产 内储蓄之不足。 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引入了外资。 反
GD P 之比等指标保持在一个国际公认的可以接受的水 是个资本净输出国, 这里是否有矛盾呢?从国际收支平衡
平之内。 (3) 必须维持出口增长的势头和经济增长的势 的概念可知, 下述关系必然成立:
头。 出口增长速度减慢 (即使外贸逆差并未增加) 往往会
L TC+ STC - △F = M - X + Ya
【作者简介】 余永定, 1948 年 11 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经 济学博士。
I- [ S+ (T - G) ]= M - X + Ya
(4)
一、外贸逆差与引入外资之间关系
不难看出,M - X + Ya 大致等于国际收支中的经常
项目逆差。 在不考虑 Ya 或假设国内投资这一概念中不
表 1 发展中国家经常项目逆差和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1989- 1993)
国 家
经常项目逆差 出口增长速度(% ) 对出口比率(% )
图中 为投资曲线, SS 为储蓄曲线, BR 为贸易逆差曲线, BB 为净借贷线, BD 代表债务积累。
第 阶段是资本输入阶段, 由于收入水平低, 又要保 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相对于投资需求 往往不足。 国内投资大于国内储蓄, 该国存在贸易逆差, 投资曲线 与储蓄曲线 SS 之间的垂直距离代表国内投 资与储蓄的缺口。该缺口同时也代表资本的净流入额。这 一阶段的特点是贸易为逆差且净借贷大于贸易逆差。 之 所以如此是因为作为资本净输入国还需要对外国投资者 支付利息①。 贸易逆差的持续存在同时也意味着债务的
蓄和纳税。 即
GN P= C + S+ T
(3)
其中 S 代表私人储蓄 (包括居民储蓄以及企业折旧
和留利) : T 代表政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收。 由式 (2) 和式 (3) 可得
① 见 A P T h irlw all: Grow th and D evelopm en t 第三版 1983 年, 麦克 米伦出版社。
— 19 —
理论探讨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 年第 10 期
目为顺差, 值得指出的是, 委内瑞拉是重要的石油输出 国, 其情况是特殊的。 事实上, 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到 目前,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输入国 (地区) 一直都基本
保持着这种资本项目顺差、贸易项目和经常项目逆差的 格局。以泰国为例, 近 20 年来, 泰国基本是年年有贸易逆 差 (表 2) 和经常项目逆差。
金, 贸易逆差随之消失时, 资本输入阶段即告结束。 第 一国使用的外国实际资源等于经常项目差额。事实上, 在
阶段是资本输出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贸易开始转为 过去 20 几年中, 凡实行引资政策的国家在绝大多数年份
顺差, 该国已成为资本输出国。 但是, 由于仍需对外国投 都保持了一定的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 (表 1)。 一般
中国 墨西哥 韩国 阿根廷 马来西亚 巴西 泰国 土耳其 委内瑞拉 印度 智利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14. 1 8. 6 7. 3 5. 7 14. 2 3. 3 16. 5 10. 4 7. 4 6. 5 10. 3 11. 5 11. 0
- 7. 1 28. 5 3. 8 21. 4 5. 1 3. 3 17. 7 3. 0 - 8. 8 25. 4 3. 6 9. 8 13. 0
① 对外债支付利息是外国投资收入 ( investm en t incom e) 的一部份。 一般情况下, 资本输入国的外债利息可通过借入新债支付 (图 1 中的第 、
阶段)。 在债务危机期间, 债务国往往不得不通过实现经常项目顺差 (这 又是通过较大贸易顺差) 支付外债本息。
② 只要美是国际储备货币, 只要世界其他国家愿意持有美元作为储 备货币, 美国用美元支付其贸易逆差, 就意味着美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 (相 应美元的印刷成本) 支配他国家的实际资源。
(5)
导致经济的不稳定。 前一段时间泰国铢的不稳就是在这
其中 L TC 代表长期资本流入 (包括直接投资、长期
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因而, 维持外贸逆差并不意味着可以 证券投资和银行长期贷款等) ; STC 代表各种形式的短
丝毫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4) 发展中国家储蓄不足是相 期资本流入; △F 代表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 上式说明,
1995 1389 24. 3 1768 31. 5
1986 - 90 25. 1
28. 3
1991 - 95 19. 1
16. 4
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保持贸易项目和经常项目逆
也许有人会指出, 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
差的时间过长, 或者贸易项目和经常项目逆差过大将会 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稳定造成严重问题。一般认为, 发展中 国家的经常项目逆差应控制在 5% 以下。 墨西哥发生金 融危机时, 这一指标为 7. 8%。在 1996 年, 泰国的这一指 标为 8. 2%。 过高的经常项目逆差是导致泰国发生货币 危机的重要原因。但这绝不是说, 发展中国家不应有贸易
收入, 因而我们可得到下述关系式:
之,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外贸逆差, 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利用
GD P= GN P+ Ya= C + I+ G+ X - M
(2) 外国资源。总之, 外资的净利必须与外贸逆差相联系。在
其中 GN P 是国民总产值, 即当年创造、完全属于中 实际使用外国资源这个意义上, 没有外贸逆差, 就没有外
1990 583. 2 14. 4 838. 3 28. 9
1991 720. 5 23. 5 967. 8 15. 4
1992 815. 2 13. 1 1021
5. 5
1993 921. 4 13. 0 1143 12. 0
1994 1118 21. 3 1345 17. 6
资料来源: 泰国银行 (转引自东亚经济学会第五届年会有关资料, 1996 年 10 月)。
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并存。 资本净流出量为正。 债务 目顺差 (投资收入项目和资本项目逆差) 的情况。此时, 这
开始减少, 直至降为零。 第 阶段是资本输出成熟阶段。 些处于危机中的国家实际上被迫成了资本输出国。
由于债务早已还清, 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使该国由
从上表可以看到, 在所考察的较为重要的发展中国
常项目逆差, 否则就无法利用外资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 足。 (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应逐渐减少其贸
二、国际资本的流入与资本输出
易和经常项目逆差, 使其经常项目逆差对 GD P 之比、经 人们时常说在过去两年中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
常项目逆差对出口之比、外债对 GD P 之比、直接投资对 引资国、世界第二引资国。我们在上面却说中国在近几年
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
题, 而仅想指出: 如果我们想利用外资 (外资的净流入为
总之, 关于国际贸易平衡问题, 根据一般的国际经 正) , 就只能相应保持一定外贸逆差和经常项目逆差。 这
验,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发展中国家在一般 不是一个规范问题或福利经济学问题, 而是一个简单的
情况下,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应该保持一定的外贸和经 经济逻辑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