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机控制的基本线路讲解讲解

电动机控制的基本线路讲解讲解

④需要经常维护、整定和检修的电器元件、操作开关、 监视仪器仪表,其安装位置应高低适宜,以便工作人员 操作。
⑤强电、弱电应分开走线,注意屏蔽层的连接,防止干 扰的窜入。
⑥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安装间隙,并尽可能作到整齐 美观。
14
2、电气安装接线图:按电器元件的布置位置和实际接线,用规
定的图形符号绘制的图形称为电气安装接线图。(是电气装备和 电器元件安装、配线、维护和检修电器故障的依据)
上下排列:主电路在上,控制电路在下; 左右排列:主电路在左,控制电路在右。 主电路用粗线条画 控制电路用细线条画
17
2.2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续)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1、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2、电气原理图中所有的电器元件都应采用国家标准中统一规定的图形
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3、电气原理图中的电器元件的布局,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
直流电源: 正极:L+、负极:L-;中间线:M 保护接地线:PE 中性保护导体(保护接地线与中性线共用):PEN 低噪声(防干扰)接地导体:TE
3.2电气设备端子特定标记:
三相交流电动机:相线端子:U、V、W;零线端子:N
直流电动机:正极端子:C、负极端子:D;中间线端子:M
3.3相位标记:
交流三相系统:第1相(L1、黄色) 第2相(L2、绿色) 第3相(L2、红色)
常用电动机控制图讲解
2012.01
1
培训大纲
•培训内容:
1、电气控制线路基础 1.1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 1.2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学习说明:
本讲是学习电气控制基础。重点掌握: 1. 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 2. 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环节: (1)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环节:起动、正反转电气 控制电路。 (2) 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连锁环节。
1)防止电源电压严重下降时电动机欠电压运行。
2)防止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自行起动而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3)避免多台电动机同时起动造成电网电压的严重下降。
26
(三)点动和长动混合控制
1)采用选择开关SA(SF)
L1 L2 L3
实现点动和长动控制。
QS
(QB)
开关切换
FU1
(FA1)
点动控制:SA(SF)断开
• 电气控制图包括:电气原理图 电器元件布置图 电气安装接线图
3
(二)、电气图的主要表达内容—元件和连接线
电气图的主要描述对象是电器元件和连接线。连接线 可用单线法和多线法表示,两种表示方法在同一张图上可 以混用。
常用图线及其应用:
1、实线:基本线、简图主要内容用线、可见轮廓线、可见 导线。
2、虚线:辅助线、屏蔽线、机械连接线、不可见轮廓线、 不可见导线、计划扩展内容线。
21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1、直接起动控制线路
☞直接起动:在电源容量足够大时,小容量笼型电动机可直接起动。
优点:是电气设备少,线路简单。 缺点:是起动电流大,引起供电系统电压波动,干扰其它用电设备 的正常工作。
(一)点动控制 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启动并运行,松开按钮电动机停止
运行。
2
一、电气控制线路图的图形、文字符号及绘制原则 (一)、概述
• 电气控制线路:是用导线将电动机、电器、仪表等元 器件按一定的要求连接起来,并实现某种特定控制要 求的电路。
• 电气控制系统图:为了表达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的 结构、原理等设计意图,便于电气系统的安装、调试、 使用和维修,将电气控制系统各电器元件及其连接线 路用一定的图形表达出来。这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
(QB) (FA)
(SF) (QA)
起动过程:先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动 按钮SB→接触器线圈KM通电→接触器 主触点KM闭合→电动机M通电直接起动。
停机过程:松开起动按钮SB→接触器线 圈KM断电→接触器主触点KM断开→电 动机M停电停转。
(BB)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电动机转动,松 开按钮,电动机停转,这种控制就叫点 动控制,它能实现电动机短时转动,常 用于机床的对刀调整和电动葫芦等。
(QA)
图2-1 点动控制线路
保护环节:短路保护FU;过载保护FR; 欠、失电压保护KM。
23
• (二)长动(连续)控制
• 长动控制: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求电动机实现长时间连续转 动,即所谓长动控制。
• 控制要求: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启动并运行,当松开按钮 后,电动机仍连续运行。
• 根据控制要求,分析需要的电气器件。 • 主电路:由刀开关QS(QB)、熔断器FU(FA)、接触器的主
(QA)
保护环节:短路保护FU;过载保护FR; 欠、失电压保护KM。
(QA)
图2-2 长动控制线路
自锁概念:这种依靠接触器自身辅助常
开触点的闭合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控制
方式,SF1)
(QB) (FA1) (QA) (BB)
(SF2) (BB) (QA)
本控制线路具有如下三点优点:
触点KM(QA) 、热继电器发热元件FR(BB)、电动机M组成; • 控制电路:由停止按钮SB2(SF1)、起动按钮SB1(SF2)、
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和线圈KM(QA) 、热继电器的常闭 触点FR(BB)组成。
24
(二)长动(连续)控制
长动控制:适合长时间连续转动电动机控制
(QB) (FA1)
连续控制:SA(SF)闭合
KM
(QA)
FR
(BB)
M 3~
主电路
FU2(FA2)
FR
(BB)
SB2
(SF2)
SB1
(SF1)
(BB)
KM
(QA)
SA
(SF)
KM
控制(Q电A)路
图2-4采用选择开关控制的点动和长动控制线路
27
(三)点动和长动混合控制
2)采用复合按钮SB3实现控制。
按钮切换
L1 L2 L3
50 50 50 50
电器元件布置图
13
1.1、电器元件布置图的绘制原则:
①必须遵循相关国家标准设计和绘制电器元件布置图
②相同类型的电器元件布置时,应将体积较大和较重的 安装在控制柜或面板的下方。
③发热的元器件应该安装在控制柜或面板 的上方或后 方,当热继电器一般安装在接触器的下方,以方便与电 动机的接触器的连接。
符号要素:具有确定意义的简单图形,必须同其它图形 组合构成一个设备或概念的完整符号。 如接触器常开主触点符号,由接触器触点功 能符号和常开触点符号组合而成。
一般符号:表示一类产品和此类产品特征的一种简单的 符号,如电动机可用一个圆圈表示。
限定符号:提供附加信息的一种加在其它符号上的符号。
2.文字符号
注意:根据控制要求,分析需要的电气器件。 主电路:由刀开关QS(QB) 、熔断器FU(FA)、交流接触器的主触 点KM(QA)、热继电器FR(BB)和笼型电动机MA组成; 控制电路:由起动按钮SB(SF)和交流接触器线圈KM(QA)组成。22
(一)点动控制
最简单的点动控制:适合小功率电动机控制
(QB) (BB)
N线及PEN线(淡蓝色) PE线(黄绿双色)
直流系统:正极(L+、褚色) 负极(L-、蓝色)
(四)、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绘制原则
1、电器元件布置图:用来 表明电气设备或系统中所 有电气元器件的实际位置。 是设备制造、安装、维护 的必要资料。
320
FU1 KM FR
线槽
FU2
TC
FU4 FU3 36 0
图区号:指前面页次中的图区号。
图号 页次
图区号
索引代码的格式
索引代号所标位置: 接触器或继电器相应线圈的索引:在接触器或继电器触点旁标上索引代号, 指出它所对应的线圈的位置。 继电器或接触器相应触点的索引:索引代码标在继电器或接触器的线圈下 方。
20
2.2 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续)
接触器触点的索引格式: 继电器触点的索引格式:
Q
Q
气连接一般应通过端子排连接。
S
1
3×2.5mm2
5×0.75mm2
④走向相同、功能相同的多根导线可以3×2.5用mm2 单线M M或PE线束表
示。画连接线时,应标明导线的规格、型号、颜色、根
数和穿线管的尺寸。
电气安装接线图
15
3、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用规定的图形符号, 采用简明、清晰、易懂的原则并采用电器元件展开形式绘制 的图形称为电气原理图。
(FA2) (BB)
起动过程:合上刀开关QS→按下起动 按钮SB2→接触器线圈KM通电→接触器 主触点KM闭合和常开辅助触点闭合→ 电动机M接通电源运转;松开起动按钮 SB2,利用接通的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 KM自锁、电动机M连续运转。
(QA) (SF1) (SF2)
(BB)
停机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 线圈KM断电→接触器主触点KM和辅助 常开触点KM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转。
工作原理:
点动控制:按下按钮SB3
QS (QB)
FU1
(FA1)
连续控制:按下按钮SB1
KM
(QA)
FR
(BB)
FU2(FA2) FR
(BB)
3、点划线:分界线、结构围框线,分组围框线。 4、双点划线:辅助围框线。
单根导线的表示
一根导线
(水平)
(竖直)
二线交叉 (不联接)
(二线交叉联接)
(单边连接) 导线明敷
(正确画法) (错误画法) 导线暗敷
多根导线数的表示方法
L1 L2 L3 3
(三根导线)
水平三根线从竖直三根线分别连接引出 水平三根线与竖直三根线交叉但不连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