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与观察。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患者,给予术后护理与观察。
结果积极的术后护理与观察是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预后的积极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结论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进一步加强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与病情观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护理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ofendometrium)是指子宫体内膜发生的癌,以腺癌为主,又称宫体癌。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高发年龄58~61岁。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量一般不多。
未绝经者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部分病人在病变早期可有水样或血性白带,晚期合并感染时则出现恶臭脓血性白带。
3.疼痛晚期病人因癌组织扩散侵犯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时可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
当宫颈管被癌组织堵塞致宫腔积脓时,可表现为下腹部胀痛及痉挛性宫缩痛。
(二)体征
早期病人妇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当病变发展或宫腔积脓者,妇科
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变软。
癌组织向周围浸润时,子宫可固定或在宫旁及盆腔内扪及不规则结节状肿块。
【处理原则】
根据病情及病人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可单一或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尤其是早期病例。
根据病情选择子宫全切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或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手术加放疗适用于已有转移或可疑淋巴结转移者,可于术前或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以提高疗效。
3.放射治疗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及晚期病人不宜手术的病例。
4.药物治疗
(1)孕激素治疗:对晚期或复发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考虑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药物有甲羟孕酮、己酸孕酮等。
(2)抗雌激素制剂治疗:他莫昔芬(tamoxifen,TMX)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并有微弱雌激素作用,适应证与孕激素治疗相同。
可与孕激素配合使用,或两药同时使用可增加疗效。
(3)化疗:晚期不能手术或治疗后复发者。
常用药物有顺铂(PDD)、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等。
可单药化疗,或联合药物化疗。
【护理评估】
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早期症状不明显,病程较长,发生转移较晚。
早期病人的疗效好。
护士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指导和管理,力争及早发现,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一)病史
询问病史时应重视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如老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绝经后延、不育、少育等,了解停经后是否接受过雌激素替代治疗,其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效果等。
同时询问有无肿瘤家族史。
(二)身心状况
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如主要表现为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评估阴道流血、排液的性状,颜色、量、气味。
早期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晚期可伴有发热、贫血、消瘦及全身衰竭等,应注意全面评估。
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此年龄组病人面临退休前后,其心理、精神已有强烈的失落感。
或因未婚、不孕或少育,尤其子女不在身边时更易充满孤独感。
当出现症状或需要进一步检查时几乎都有心理障碍,充满了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担心身体健康状况。
确诊子宫内膜癌病人和宫颈癌患者一样,不同的性格、文化修养、家庭背景及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
(三)诊断检查
1.妇科检查早期患者妇科检查时无明显异常。
随着病程进展,
盆腔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变软。
晚期病例偶见癌组织白宫颈口脱出,质脆,触之易出血。
合并宫腔积脓时子宫明显增大,极软。
晚期病灶向周围浸润时子宫固定,宫旁或盆腔内可扪及不规则结节状肿物。
2.分段诊断性刮宫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
先用小刮匙环刮宫颈管,再进宫腔搔刮内膜,刮取物分瓶标记送病理检查。
分段诊刮操作应小心,以免穿孔,尤其当刮出物量多且呈豆腐渣状时,只要刮出物够送病理检查,即应停止操作。
3.B型超声检查典型的子宫内膜癌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增大或大于绝经年龄,宫腔内见实性不均质的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宫腔线消失。
有时见肌层内有不规则回声紊乱区,边界不清,提示肌层浸润的程度。
4.细胞学检查采用特制的宫腔吸管或宫腔刷放入宫腔,吸取分泌物做细胞学检查,常用于筛选检查用。
5.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病灶的部位、范围等生长情况,并在直视下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提供温馨、整洁、安静的病室环境,集中医疗护理操作,减少夜间医源性干扰,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尊重病人睡眠习惯,积极提供帮助,指导病人应用放松等技巧促进睡眠。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
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微量元素全面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指导病人多卧床休息,排液多时,取半卧位,每天用
0.1%苯扎溴铵(新洁而灭)或0.02%碘伏溶液擦洗外阴1~2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通过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提供疾病相关知识与信息,使病人认识到子宫内膜癌虽是恶性肿瘤,但转移晚,预后较好,关键是要配合好各项治疗。
向病人详细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引导病人之间相互关心,经常沟通,鼓励家人多陪伴,增加亲情关爱,减轻紧张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指导病人通过听音乐、看书、看报和医护人员多聊天等应对方式转移注意力,减缓不适。
(二)手术前后护理
子宫内膜癌首选手术治疗,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协助病人完成术后各项护理活动。
执行妇科腹部手术、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术后6~7天阴道残端羊肠线吸收或感染时可致残端出血,需严密观察并记录出血情况,指导病人在此期间减少活动。
(三)辅助治疗的护理
对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要讲解放疗的目的、作用、方法、副反应及应对措施。
接受腔内放疗者,之前要灌肠、留置导尿管,使直肠、膀胱空虚,避免放射性损伤。
腔内置人放射源期间,指导病人绝对卧床,学会在床上运动的方法,避免发生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取出放射源后,渐进性增加活动量,逐渐完成生活自理。
目前采用的腔内后装放疗,病人无需长期卧床,可方便护理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采用孕激素治疗的病人,应解释此类药应用剂量大,时间长,需8~12周才能评价疗效,病人需要耐心的配合。
常用的药物有甲羟孕酮、己酸孕酮等。
病人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钠水滞留、药物性肝炎等副反应停药后会缓解,不必紧张。
采用抗雌激素制剂如他莫西芬(TMX)治疗时,病人可能出现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畏寒、急躁等或轻度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恶心、呕吐、闭经及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药物副反应。
(四)健康教育
普及防癌知识,定期防癌普查,大力宣传定期普查的重要性,30岁以上妇女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
对生育期,绝经期后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高危妇女,合并内科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妇女增加检查次数。
对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加强监护和随访管理。
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或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者,尽早做宫颈和子宫内膜分段诊刮,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完成治疗后定时随访,了解有无异常情况。
确定恢复性生活的时间和体力活动的程度。
随访时间:术后2年内,每3~6个月1次;术后3~5年,每6~12个月1次。
随访内容:盆腔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和胸片。
接受化疗或激素治疗的病人,要定期查血象和肝功能。
参考文献
[1]孙建衡,戚修贵,周春晓.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治疗方法的评价.中华妇产科杂志.(10):601.
[2]孔为民,孙建衡.59例子宫内膜癌单纯放射治疗.中华放射肿
瘤学杂志.(3):184.
[3]陈惠祯,谭道彩,吴绪峰,主编.现代妇科肿瘤治疗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