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伦理反思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伦理反思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及其伦理反思唐土红1 喻权良2*(1.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76)[摘 要] 伊壁鸠鲁的快乐论认为,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理性是快乐的工具,哲学是医治心灵痛苦的良药,美德是获得快乐的手段。

他的思想曾一度受到普遍欢迎,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快乐论,对于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极具警示意义。

[关键词] 伊壁鸠鲁 快乐 伦理 理性[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15(2006)03-0071-05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生于萨莫斯岛,创办过 伊壁鸠鲁花园。

他在政治上属于中小奴隶主的反马其顿党,在哲学上坚持的是原子论唯物主义路线,他把哲学分为物理学、逻辑学、伦理学三部分。

其中,前两者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人生的快乐,这也就是他认为的伦理学任务。

本文就其中的快乐论及其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教育作些审视。

一 何为快乐!!!伊壁鸠鲁快乐论的内容和性质伊壁鸠鲁把快乐作为道德的前提和标准,提出 快乐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

[1](P367)他把快乐与善联系起来,以快乐作为善的标准,把善归结为快乐,典型地表现出快乐主义的特质。

关于快乐的规定,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所谓的快乐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1](P368)具体说来,他指的快乐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就快乐的内容而言,快乐包括身体快乐和精神快乐,所谓身体快乐是指维持人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

他把人欲分三种:(1)自然的和必要的欲望,也就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根植于此。

[2](P309)如果吃穿不能满足,人无法生存,哪谈得上快乐呢?(2)自然而不必要的欲望,如奢侈的宴饮、过度的物质享受,他认为这种欲望只不过是种类变化的快乐,因而 不必要。

他一方面强调基本物质的需要,另一方面又反对过度纵欲, 最能充分享受奢侈品的人,也就是最不需要奢侈品的人。

[1](P369)(3)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

如贪财、贪权等,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纯粹是 虚浮的,是人为制造的,当然不必要。

他反对把钱财和奢侈生活看得比灵魂的 宁静更重要,因为在他看来,痛苦来自于欲望的不能满足。

天性所要求的财富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得到;而虚浮(荒谬)的欲望所要求的财富则是无限的。

[3](P94) 谁总觉得得到的少,那就什么也满足不了他。

[3](P97)欲壑难填便会产生道德上破坏性的动机,就会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痛苦。

因此,他极力主张把人欲减少到最低限度,即自然而必要的欲望。

这样,一方面消除了那些难以满足的、徒劳的非份欲望,避免了与他人的冲突,保持了平静的心境;71*[收稿日期] 2006-03-11[作者简介] 唐土红(1976-),男,湖南临武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博士研究生;喻权良(1969-),男,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讲师。

另一方面,因为它很容易得到满足, 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最容易得到的。

[3](P104)并且一旦满足,就能给人带来很大快乐。

面包和水,当它们被放入饥饿的嘴唇时,就能带来最大可能的快乐。

习惯于朴素的、简单的饮食就可以保障为健康所需要的一切,能使一个人满足生活必需品而不挑剔。

[4](P649)身体快乐之外,便是精神快乐。

对伊壁鸠鲁而言, 快乐不等于物质上的安逸,而应是 不喜亦不惧的泰然抑或是精神上的愉悦。

他认为,身体的快乐只与 现在的感触有关,而精神的快乐则包括了 过去与 未来,它既可以通过记忆回想过去的快乐,也可以通过想象展望未来的快乐。

在两种快乐中,他更强调精神的快乐,认为身体的快乐是暂时的、表面的,而精神的快乐才是深刻的和持久的。

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它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的观念。

[4](P649)(二)就快乐的性质看,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他的快乐论是从感觉主义认识论出发的。

伊壁鸠鲁坚信感觉的可靠性,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来源。

人永远要以感觉作根据,因为 一切善恶吉凶皆在感觉之中。

[3](P102)具体到快乐论来,所谓快乐也不过是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并且,这种感受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这样,他把认识论的感觉运用于伦理学,并借此证明他所倡导的 快乐是善,痛苦是恶的正确性,进而为人们趋乐避苦提供哲学依据。

他认为,人生中所有的善,包括 智慧与学识都源于口腹之欢。

如果抽掉了嗜欲的快乐,抽掉了爱情的快乐以及听觉与视觉的快乐,我们就不知道我还怎么能够想象。

[2](P309)其二,他的快乐论把快乐当作最高的善。

从宏观看,伊壁鸠鲁的整个伦理学乃至哲学,都在试图解决什么是快乐以及如何获得最大的快乐。

他曾指出,每一种快乐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都是一种善,而一切痛苦都是恶。

他甚至认为,快乐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不管是法律、正义、友谊还是美德,凡是给人带来快乐的就是好的,否则便是恶的。

就个人而言,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和奋斗目标,也是衡量个体是否幸福的惟一标准。

我们说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3](P103)因此,人要慎重地选择自己的行为,看它们是否有助于自身的快乐和幸福,而不至于与快乐和幸福冲突。

其三,他的快乐论是消极的、被动的。

伊壁鸠鲁所主张的快乐,主要强调 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是一种不伴随或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快乐。

他从反面判定快乐本身,认为善就是逃避恶,快乐就是无痛苦,把没有痛苦本身当作了快乐,而且是最真实的快乐。

快乐的量的极限,就是一切能致使痛苦的事物的排除。

[1](P369)对伊壁鸠鲁而言,作为个体性直接证明的快乐,人类个体是可以而且应该在自身中找到的。

为了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来考虑一切取舍,因为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我才竭力以求避免痛苦和恐惧。

[3](P103)伊壁鸠鲁以 消极的快乐来消除痛苦,保持心灵平静,在当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个人命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共鸣,为不少人所追捧。

二 怎样快乐!!!伊壁鸠鲁快乐论的手段和途径伊壁鸠鲁认为,灵魂的安宁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用什么方法能将灵魂从不安宁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呢?他提出了两大命题作为达到快乐的手段,即理性方式和道德行为途径。

(一)通过理性方式获得快乐伊壁鸠鲁很重视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给了我们一切取舍的理由和最大福利。

它能使人正确认识宇宙和人生,消除神、死、欲望在灵魂中造成的纷扰。

理性能使我们思议肉体的终结和消散,而使我们解脱对未来的畏惧,理性使我们如此完备地得到生命所能得到的一切快乐。

[3](P95)人应该用理性指导自己的行动,审慎地做出选择。

具体而言,在物质上要讲究知足,因为 知足是件大善,∀∀当需要吃东西的时候,面包和水就能给人极大快乐。

[3](P104)只要内心知足,就会使灵魂宁静,就可以体会到一种独特的快乐;反之,则欲望有增无减,最后必然是不幸的。

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的感观快乐源自于欲望的满足,但并非一切欲望都是自然的,更不意味着一切欲望都该满足的,如何恰到好处地取舍各种欲望,这就须用理性加以辨别。

在精神上,伊壁鸠鲁认为只有遵循理性的指导,心灵才会无痛苦和无纷扰。

最大的善,乃是明智。

[3](P105)明智是众善之源,与人为善,与己幸福。

人要对快乐进行理性取舍,快乐固然是善,但并非一切快乐都是可取的,某些快乐从目前看是快72乐,但从长远看,不一定是快乐,它或许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所以,当有些快乐带来更大痛苦时,我们要放弃这种快乐,而当一时痛苦会产生更大快乐时,我们就该接受这种痛苦,这就要有理性、明智或审慎的德性。

一个人除非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活着就不可能愉快地活着;没有人会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活着而不愉快地活着。

[3](P105)只有理性地计算我们所遇到的快乐和痛苦,并做明智选择,才能达到最大快乐。

在人生道路上,伊壁鸠鲁认为,实现人生快乐,仍需理性指导,理性不仅使我们感受到目前的快乐,还可以使我们思议未来的快乐。

他认为人既不要做必然命运的奴隶,也不要迷信机遇,而应在理性指导下,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使自己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

伊壁鸠鲁不仅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而且还把它用之于应对神与死给人所带来的恐惧之实践中。

伊壁鸠鲁身处希腊刚沦亡于马其顿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宗教、占星术、巫术等神秘主义的东西经由统治者的倡导广为流传。

人们普遍相信神,认为神能干扰人世、保护道德,对人有巨大的威慑性。

在当时,神与死已成为希腊人内心恐惧的根源,也被统治阶级藉此作为维护社会安定和秩序的意识形态。

伊壁鸠鲁敏税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认为要从根本上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快乐就必须消除导致灵魂紊乱和恐惧的根源,理性地对待侵扰人们灵魂的主要因素,即对神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

1.理性地对待神。

伊壁鸠鲁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他所肯定的神根本不同于人们所想象的神,他认为众人肯定的神是虚妄的假定,必须予以摒弃。

摒斥众人所信的神灵的人,并不是不敬神灵的人,拿众人所存的关于神灵的意见加在神灵身上的人,才是不敬神灵的。

因为众人关于神的开动都不是从感觉得来的概念而是虚妄的假定。

[3](P101-102)那么,真正的神是什么呢?他认为,真正的神并不是超自然的东西,而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不存在于任何一个世界,而只存在于各个世界之间,并且它既不干涉人事,更不扰乱人们的生活,他甚至宣称,神根本没有兴趣关心平淡无奇的世俗世界。

凡是幸福者和不灭者(即神)自身既无烦恼,也不使任何他物烦恼。

伊壁鸠鲁通过对众人信从之神的理性排斥,把神逐出世界之外,与凡人断绝往来,既无法赏赐人,也无法伤害人,因而丧失了对人的一切威力。

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害怕神,恐惧神,而应保持心灵的宁静,把握自己自为自足的快乐生活。

2.理性地对待死。

伊壁鸠鲁要人们理性地对待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在他看来,人的身体和灵魂都是由原子构成,死之前,灵魂原子同肉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人便有了感觉;死之后,灵魂与身体的构架已经解体,原子随之消散,人便失去了感觉, 死亡无非就是感觉的丧失,[3](P102)因而,人毫无理由惧怕死亡。

为死的预感而痛苦,这是荒谬的, 如果有人说他之所以害怕死,并不是因为死在当前使他难过,而是因为死还未到使他难过,那就是个傻瓜了。

一件事情在当前并不使一个人忧虑,反而在未到时使他烦恼,这是很荒谬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