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综试卷分析word版

理综试卷分析word版

2014年高考湖南省理综化学试题分析报告湖南省高考化学学科评卷组(执笔人贝亮)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考(高考),是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的第五次高考,我省理科综合仍采用新课标全国卷I卷,结合今年阅卷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试题、答题及中学化学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以供各界、同行参考。

一、试题分析与评价1.1试题结构试题结构与去年对比,主观题顺序、分值高度一致。

表1 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结构1.2考查内容考查内容与学科主干知识基本吻合,但化学实验、化学与生产生活内容比重增大,有机化学相对减小,试题更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表2 2014高考化学试题考点分析1.3试卷特点今年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但区分度有所上升,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1.3.1 注重基础,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所涉及的考点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

如选择题第8题、第10题、第12题、第13题;非选择题26题第(1)问、27题的(1)(2)问、28题的(1)(2)问等等。

1.3.2进一步强化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第27题通过次磷酸展开,学生通过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考查多个知识,如已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利用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再如已知H3PO2是一元中强酸,判断NaH2PO2是正盐还是酸式盐及其酸碱性。

学生要细心的接受这些信息,然后吸收,利用所考查的知识点正确进行整合,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此外选择题11题、非选择题第26题、第28题、第38题都有涉及此能力的考查。

1.3.3加强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12、13题,非选择题26题集中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查。

28题的第(2)问考查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1.3.4有机化合物知识比重仍然很大。

有机化合物部分的考题必做部分有第7题,26题,选做部分第38题,占分约34分。

以合成有机物为载体进行化学实验的考查,已连续三年出现。

今年第28题化学原理考查题也是以合成某有机物(乙醇?)为背景。

很多考生感觉整套试题都是以有机物为重点。

二、答题分析2.1 得分情况(参考人数: 18.8498万)2.2 考生答题常见错误第26题:26-1曲形冷凝管、直行冷凝、蛇形冷凝管、环形冷凝管(注:教材必修1第7页非标准仪器标为“冷凝器”可能对考生有影响。

)26-2第一次水洗目的常见错误:a 溶解醋酸,稀释H2SO4b 除去反应剩余的物质 c 除异戊酐 d 与乙酸反应第二次水洗的常见错误:a 除异戊酐 b 除去Na2SO4、CH3COONac 除去NaHCO3、CH3COOH d 除去NaHCO3、 Na2CO326-4a 乙酸易挥发 b 增加乙酸异戊酯的产量 c 增大乙酸的转化率26-8a 因为130℃低于异戊酯的沸点131℃,所以没有蒸出来,留在烧瓶中使烧瓶中得到了酯类物质产率偏高b 有异戊醇杂质,纯度偏低c 馏分为乙酸、水,纯度偏低第27题:27-1在写H3PO2电离方程式时,有很多学生写成了2个、3个H+,还有部分学生中间用“=”。

27-4在分析产品可得到H3PO2的原因时:“Na+通过了阳膜,SO42-也通过阳膜”、“H2SO4与NaHPO2在产品室中反应得到”、“阳极室中的阳离子可通过阳膜进入产品室,阴离子也可通过阳膜进入产品室。

”填写产品中混有杂质时,出现Na3PO4、Na2HPO4等答案。

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中出现“4OH- - 2e- = 2H2O + H2↑, 2OH- - 2e- =H2+ O2↑, 4OH- + 4e- = 2H2O + O2↑”等。

另外,答题不规范,常见错误:①漏关键字、错字如第②③题,是选填“正盐、弱碱性”,漏字情况较多,写成“正”,“弱碱”等,错字等。

②字迹潦草,卷面凌乱③答题没有写在指定位置④书写不规范H 3PO2写成H3P o2,H3Po2,H2PO2-写成P(OH)2-,+1价写成“正1”、“+1”、“1+”⑤书写错误Ba(H2PO2)2写成“BaH2(PO2)2”、“Ba(H2PO4)2”、“Ba(HPO2)2”H 2PO2-写成“H2PO2+”、“H3PO24+”、“H2PO+”H 3PO2=H2PO2-+H+写成“H3PO2=H2PO3-+H+”、“H3PO2=H2PO2+H+”⑥方程式前的系数错误:4OH--4e-=O2↑+2H2O写成“4OH--4e-=2O2↑+2H2O”、“4H2O-4e-=O2↑+4H+”P 4与Ba(OH)2反应式系数配错,如“2P4+3Ba(OH)2+3H2O=2PH3↑+3Ba(H2PO2)2”⑦写错的答案处理不当:部分学生答案写错了,没有划掉,直接在后面写出正确答案,前面的错误答案影响得分。

第28题:28-1化学式、结构简式(H2SO4)、方程式书写不规范28-2ΔH前没有标明“+”、“-”28-3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得分率很低,列式不准确,能得出正确结果的相当少。

28-4对两种方法的比较上:不能准确的抓住H2SO4的危害。

而多数同学理解在:①原子利用率上②“乙烯的还原性”与“浓H2SO4的强氧化性”不共存生成SO2产生的污染等上。

28-5对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理由答不到关键点上,学生表达五花八门,分压大小比较不少考生直接图像热点比较。

第36题:1.有部分同学没加4%,常见错误答案:65.28%2.(1)方程式反应物CaF(PO4)3应和H2SO4反应,却学成“+H2O”反应(2)分子式下标写错,如:“H2PO4”、“H3PO3”等(3)反应物将“Ca5F(PO4)3”写成“Ca5(OH)(PO4)3”(4)CaSO4未标明沉淀,HF未标明气体符号(5)方程式未配平(6)计算结果中出现“0.51”、“0.48”,数字不准确3.(1)将化学式写成名称(2)“CaSiO3”也可以写成氧化物形式“CaO·SiO2”(3)大部分同学将答案写成“CaCO3”。

(4)写成“白磷”未标明状态,对题意理解不完整4.(1)书写答案时未标明每一空,而是写成一串(2)出现漏写答案(3)“SiF4”常被写成“SiH4”5.(1)语言表述问题,如:“出产率高”、“产品高”、“生量大”、“产品利用率高”、“资源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无杂质”(正确应为杂质少)(2)答题未抓住要点,如:“环保”、“尾气”、“获得多种物质”第37题:1. X-射线衍射写成X-衍射,X-射线写成射线2. 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原子结构示意图3. sp3杂化中,3写成非上标形式4. 6.02*1023写错;6NA写成6mol5. 血红色写成其他颜色6. 单位换算问题:1nm应为10-9m或10-7cm,很多写错7. 氢键: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没有分清楚第38题:1. 学生答题潦草,乱涤乱画现象严重,不按规定要求进行修改。

如①在写结构式CH C3CH3H3CH3CCl过程中,结构式错误后,直接在式子上涂改,导致出现CHH2CCH2CH3CH2CH3H3CH2CH3CCl等错误。

②书写潦草导致元素符号H、Cl无法辨认,C、O无法辨认,苯环的六边形结构写成五边形,甚至四边形结构。

③注意碳四价、氮三价的教学。

2. 有机化学强调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而学生因种种原因造成忽视而出现错误,如C2H5O2N写成C2H5NO2很多。

苯环上的位置关系错误以及无法辨认,CH3CH2等错误频出,还有HNO3写成NH2-OH等等。

3.书写有机反应不规范,经常丢掉小分子,如NaCl、H2O,方程式不配平等等。

4. 对信息把握不准确,导致从信息⑤出来H3C H2C N CC H2(H)C H3的错误,反映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过于机械,不能准确理解信息的本质意思。

5. 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错误很多,反映学生在书写同分异构体上存在的缺陷(此题难度较大,该答题满分率低)。

三、教学启示3.1注重教材高考的考查的根本内容离不开高中化学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学生不但要求全部掌握还应该灵活的运用,即每堂课应完成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

高考对于教材内容的考查非常全面。

如本套高考试卷考查的内容从物质上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有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酸(包括强酸、弱酸、氧化性的酸、还原性酸、非氧化性的酸等)、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强酸强碱盐等)、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羧酸、酯;从反应类型看,考查了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硝化反应、消去反应;从知识上涉及到化学用语如结构简式、元素的化合价、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基本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溶解度、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密度、晶胞、同分异构体、活化能等;从理论上包括盐的水解、盖斯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化学反应速率以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理、物质结构理论(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上包括仪器的识别与使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取、离子的检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误差分析。

这些内容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教材是重新按模块内容编写的。

在老教材的基础上除了顺序不同,还增减了一些内容。

增加的内容在高考新课标试卷中几乎年年都会体现。

如平衡常数、溶解平衡常数、盖斯定律等。

有些内容新课改教材没有具体的体现,如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内容在老教材分别以一个章节的形式呈现,但新教材只是在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大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中分两点出现。

教师应深刻的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和复习时不必要增加老教材的内容,增加学生的负担。

3.2注重考试大纲考试考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准绳,我们要充分研读考纲,发挥其导向作用,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实效性。

如2014年新课标版考试说明提出了了解有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本套试卷在第7题,选做题第38题第(4)问都有体现。

考试说明还提到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选做题38题第(2)问考到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教师应参看参看考试大纲在制定复习计划和复习内容,不要心存侥幸,认为某些点某些年考过了,今年就不会考了。

作为一线教师觉得有点不足的是最新版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往往发行的有点晚,不能在高三一开始就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大部分教师都是先凭经验开展复习,等到新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研读,甚至在复习方向上发生偏差,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解决。

3.3注重高考真题的变化高考试题几乎年年都稳中有变,高考试题的细微变化是新课程不断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