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

心理学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S.Frue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2.1 简介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

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

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

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

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

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

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

《梦的解析》等著作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

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

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2、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2.3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

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

二、关于人格结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关系形成人格动力结构,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则心理正常,否则失常。

三、关于心理动力心理动力---人的本能。

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

两者的复合体。

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

另一种说法:人有保存自己、种系延续的“生本能”;有攻击、侵略等行为的“死本能”。

四、关于心理发展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

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五、关于适应问题1.变相宣泄“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

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

2.自我防御外界发生危险信号-----形成真实焦虑(应对开始)----“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形成防御----调整得当,解决问题------如调整不得当,形成障碍。

对焦虑的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

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

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情感,转而指向自己。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

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上去。

认同(identification)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解脱(undoing)指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

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退行(regression)指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成因分析2.4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成因分析: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有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是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彼此不和造成心理冲突,由于冲突不能缓解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长期累积形成问题;其二是因幼年时性心理发展不顺利所形成的痛苦经验。

幼年的痛苦经验虽然在成年后不复记忆,但却存留在潜意识中。

当意识影响变小时,就会改头换面以别的形式出现,如做梦。

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经由对当事人的心理分析,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释放出来,使当事人领悟自己行为不同于他人的原因。

简述心理咨询的分类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3.2.1简述心理咨询的分类:一、按性质分类:1、发展心理咨询。

在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上,都有可能产生困惑和障碍。

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为选择适合的职业,为个人事业的成功突破个人弱点,等等,所要进行的就是发展心理咨询。

2、健康心理咨询。

当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因各类刺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或者因各种挫折引起的行为问题时,也就是说,发现自己的心理健康遭到破坏时,这时进行的心理咨询就是健康心理咨询。

二、按咨询的规模,有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1、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的形式,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一对一的咨询关系。

咨询活动与求助者所处的那个社会、集体及家庭无直接关系。

在内容上,着重帮助求助者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

2、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中,向求助者们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三、按咨询时程1、短程咨询。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1-3周以内),完成咨询。

资料收集和分析集中在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上,就事论事地解决求助者的一般心理问题。

追求近期疗效、对中、远期疗效不做严格规定。

做好这类咨询,要求咨询师的思维要敏捷、果断,语言要准确、明快、有较长期的临床经验。

2、中程心理咨询。

在1-3个月内完成咨询。

可涉及到严重的心理问题,要求有完整的咨询计划,咨询预后,追求中期以上疗效。

3、长期心理咨询。

在遇到严重心理问题或者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时,可采用长期心理咨询,一般用时在3个月以上,应使用标准化咨询方法――心理治疗,要求制定详细咨询计划,追求中期以上疗效,并要求疗效巩固措施。

对资历较浅的心理咨询师,除要求有详细咨询计划外,还要求写除案例分析报告。

四、按咨询形式1、门诊心理咨询2、电话心理咨询3、互联网心理咨询3.2.2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一)资料的收集(二)分析综合评估(三)综合评估(四)诊断(五)鉴别诊断(六)咨询方案的制定(七)咨询方案的实施3..2.3简述咨询方案的制定应包括的内容。

咨询方案是心理咨询实施的完整计划,它是心理咨询进入实施阶段必备的文件。

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求助者的概况(人口学资料、主诉、亲属介绍、临床观察等);2、诊断和鉴别诊断;3、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协议;4、确定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5、确定咨询的步骤和阶段;6、确定阶段性咨询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7、确定最终预期目标及评估方法;8、确定预后;9、确定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对策及措施;10、确定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幼儿期、童年期的心理咨询第四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第一单元幼儿期、童年、少年期的心理咨询一、幼儿期、童年期的心理咨询对3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心理发展的最大威胁是由于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在这个年龄段,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功能尚未完善,内抑制力较差,大脑的分化能力不足,所以,儿童遭受惊吓后,情绪很容易冷化,这个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倒不一定对儿童构成直接威胁。

由于儿童表达情感不能像成人那样通过丰富的语言宣泄内心压抑,所以心理障碍更多以行为障碍为主,如多动、缄默、多余动作、攻击或退缩行为等等。

4---6岁的儿童,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系统开始萌芽,开始关注与自尊、自信相关的信息,但由于沿未掌握准确的标准,这个时期唯大人的意见是从,成人对他的评价,可以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如果成人在这一阶段上由于语言不慎而伤害了孩子,其后果可能是严重的。

二、少年期的心理咨询少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对其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他们产生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原因,除学前期不良教养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入学以后成人的错误对待。

家长、老师认为孩子“一不好(学习不好)百不好”,只要孩子成绩较差,他们便一无是处。

成年人的这种对待,对于自我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童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打压。

他们可以因成人的这种态度而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焦虑情绪。

甚至彻底丧失学习兴趣,最后破罐破摔、厌学、弃学、上网成瘾、与学校老师、家长对抗等等在这个时期,接受咨询的不光是孩子,还应该包括教育者,老师和家长。

青年期的心理咨询第二单元青年期的心理咨询青年人所面临的升学、就业、恋爱、社会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

如果早年养成的个性和锻练出的能力能对付眼下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那么青年期就可以顺利度过,如若不然,由适应不良和超负荷的压力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青年期个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往往是他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内在根源。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第三单元中年人的心理咨询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各种知识,成熟的个性和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大厦,他们承受着社会、家庭的重负和压力,面对社会、家庭和自我的种种压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有些是因为青年时期个性发展不甚完整,或是因为能为青年时期个性发展不甚完整,或是因为能力不足,抑或是认知水平上的局限等等。

各种需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超负荷压力,在社会,家庭和自我的需求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到了中年后期,常常在认知方面表现出对身体健康的自信心不足,因此而造成焦虑或抑郁情绪。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第四单元老年人的心理咨询老年是人生全方位的失落阶段。

所以,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回忆往事,不愿展望未来。

为此,曾经幸福的老年人,情绪方面多数较平稳;曾经坎坷的老年人,常被郁闷、惆怅、追悔和叹息所环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