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科导论.ppt
• 领导与管理不同,孔茨(Horold Koontz)和奥唐奈(Cyril O'Donnell)所说:“领导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服从”。领导作为一种 职能活动,其主要是决策制定以及决策执行中总指挥和总 协调。就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的范围要广得多。管理 和领导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说两者联 系,主要指它们都是组织中的活动,其目的是一致的;在 共同的组织活动中,领导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而存在, 是总体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论述两者区别的时候, 实际上是先把管理区分为广义和狭义,领导和狭义的管理 相比较,在活动的层次、对象、范围、任务和手段等方面 都有不同。此时的管理仅指在战术层次上、对具体对象所 进行的职能性实务活动,即实际掌管、治理和安排某种事 务,作出技术性处理。在学校管理学中,从总体上说,管 理宜取广义解,以概括学科研究范围内的全部内容;当分 析具体问题时,似应取狭义解,同领导概念并用。
• 1、教育管理可以放大教育要素的倍率
• 2、教育管理可以增加教育要素的组合作用
• 3、教育管理可以促进教育组织内外要素的 合理流通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管理活动是古老的社会现象 学校和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
阶段的产物。学校管理活动是随学校的产 生而出现、随学校的发展而演变。在这个 意义上说,学校管理活动也是人类社会中 的一种比较古老的历史现象。
气。
•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每次
互相攻击扯皮下来, 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
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
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
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
过越好。
•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
• 有的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认为“将决策一词从 广义上予以理解,它和管理一词同义。”这是美国西蒙 (Herbert A·Simon,1916——)的论断,为了强调贯穿 于管理全过程中的决策的重要性,被一些论著引为管理的 定义。
• 有的从系统理论出发,认为“管理是组织中协调各分系统 的活动,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力量。”或者说,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 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趋势展望
• 在通过国际化研究对教育管理学共性问题进行掌握的同时, 还必须通过本土化研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富有自身特 色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从长远来看,我国教育管理学研 究的根本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模式 和理论体系。
• 教育管理学既要防止只重实际应用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 又要防止只重理论研究忽视实际应用的倾向,必须坚持两 者并重。换而言之,既不能将教育管理学变成教人如何 “抢菜刀磨剪子”的技艺之学,也不能将教育管理学变成 空洞说教、纸上谈兵的屠龙之术。正所谓“弹雀人多笑, 屠龙世久嗤”。
• (一)教育管理学的产生
• 关于教育管理学创建于何时?发生在哪个国家?目前学术界的看 法尚不一致。
• 一种说法认为,19世纪后期德国人施泰因(C.V.Stein)是这门 学科的创始人。施泰因把教育学和行政学结合起来,发表了教育 行政论、教育制度论、陶冶论、职业教育论等一系列论文,特别 是在1884年出版的《管理学》(七卷本)一书中阐述了他对教育 行政管理的一些看法。
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
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
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管理学
•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对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 提出新的要求
• 学校是一个包含多种要素的极为复杂的社会人群 集合体。用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才 能协调好处理好上述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领导 和管理好学校,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二)教育管理的内涵
• 美国学者D·E·奥洛斯基在其所著的《今日教育管理》一书 中是把教育管理诠释为是管理科学加教育,他认为教育管 理是将理性认识付诸于教育组织的活动。日本学者安藤尧 雄在其所著的《学校管理》一书中强调教育管理的主要内 容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管理,这不仅包括学校的物质设备 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管理。我国 学者张复荃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提出,教育管理 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实现教育管理的职能需要考虑到 社会管理各领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和共同的职能,教育管理 尤其以培养某种规格的人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我国学者 孙绵涛教授认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 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 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组织活 动。”我国出版的《教育管理辞典》对教育管理的解释是: “国家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系统所进 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的连续活动。”
教育管理学
张正峰
第一章 学科导论
管理是什么:管理小故事
•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 够的。
•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几乎每周下
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
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
• 以上几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总括来看,20世纪初随着教育事 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一些发达国家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和 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复杂性也急 剧增强。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管理的客观实践已迫切地需要和呼 唤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学正是在这一时期被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而开始研究的。
•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管 理作用得到确认和加强。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 规模扩大,教育内容日益内容,课程门类、教学 方法和办学形式日趋多样,由此学校管理问题也 就更加复杂。同时,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为抵制工 人阶级争取教育权的斗争,也需要加强对学校的 控制和操纵。再则,资本主义社会的近代学校已 发展了相当一段时日,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学校管理活动逐渐从教育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 一种独立的职能。
• 第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中,学校
管理学基本上没有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设置,学科管理学 方面的理论专著和系统教材基本上没有公开出版过,学校 管理问题的专门性研究机构基本上没有建立,从事这一方 面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也就不可能形成。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党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 视,教育管理学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1981年4月,在福 州召开的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肖宗六等十位 同志发起成立了全国学校管理研究会筹备组。1982年暑假, 在大连举行了“学校管理学”研讨会。1983年,在西安成 立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之后,教育管理研究 会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学分会,并在分会下成立 了教育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小学校长委员会等学术组织。
• 在目前教育管理学自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还不够成熟的条 件下,更要注重把分化研究的成果加以科学的综合或整合, 使之形成为严谨、科学、系统的一体化理论,这样才能奠 定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石。因此,教育管理学在今后的发展 上必须把分化研究与整合研究相互并重。
教育管理的一般概念
• 一、管理和教育管理 • 对“管理”的解说有多种。 • 据查,我国古代“管”字愿意为锁钥,如《周礼》云:
• 另一种说法认为,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标志是 美国两位教育管理专家达顿(Dutton,Samuel Trail)和施赖登 (D. Sneeden)于1908年联合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 书。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管理方面的专著。
• 还有一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育管理学建立于20世纪50年 代。国外不少研究者持此观点。如有研究者指出:“对教育管理 的正规研究,始于本世纪(指20世纪)开始前后。但是,这一领 域的职业化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的。”
“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后延伸其义,对人、财、 物及诸事的制约和执掌均可称“管”;而“理”者治也, 《说文》云:“治玉治民为理”。概言之,主其事曰 “理”。在英文中,manage(管理)源于意大利文,愿 意为训练或处理马匹,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以驯马为 限。从词义学、词源学角度进行研究,由于各国的文化差 异,是难以完全一致的,但也会得出一些相近或相通的基 本含意。 • 有的从管理人员的职能方面给管理下定义,认为管理是由 计划、组织和控制所组成的一种职能活动,是一个为了达 到同一目标而直辖市集体所做努力的过程。 这是古典管 理学派的观点,最早是法国的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提出的,他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
(二)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引进与 发展
• 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时期:清未近代学校的产生到辛亥革命 • 1840年后,我国进入近代社会。自1862年设立京师同文
馆 ,到1898年光绪下诏变化,明令各地书院一律改为学 堂,兼习中西学术,创建了一批新式学校,并继续不断地 发展着。在些期间,出版了一批介绍西洋教育的读物,也 包括日本教育管理方面的译著。 •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制定。这是我国第一个经正式 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标明清未新教育制 度的建立。在章程中,对师范教育计划作了较为详细的规 定。在初级师范学堂课程中,有教育史、教育原理、教授 法、教育法令、学校管理法、实事授业等教育科目,在优 级师范学堂课程中,有教育理论、应用教育史、各科教授 法、学校卫生、教育法令、教授实事练习等教育科目。
• 学校领导干部管理科学水平的低下,是造成目前 我国学校管理整体水平落后,办学效益不高,乃 至学校缺乏生机、活力和办学特色 。为了适应温 家宝总理又提出的培养“教育家型”的教师和校 长的要求,改变目前学校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