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语言文化专题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属于文化语言学,而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它是就汉语和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着眼于同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
本课程重点讲授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与中国文化、词语与中国文化、姓名与中国文化、地名与中国文化等,本课程既不单纯研究语言,也不专门探讨文化,而是着眼于两者的关系与相互影响,以解析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
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讨论。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了解社会文化对语言文字的影响,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性质、意义和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文化的含义、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概述3.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第二章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古汉语和古汉字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明白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要求学生能够从古汉语以及汉字形体考察中国古代社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从古汉语以及汉字形体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因为有些古汉语和古汉字以及中国原始生活图景现在已消亡,这对全面认识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带来困难。
四、教学内容1.从汉语认识古代社会2.从汉字形体考察历史文化第三章汉语与深层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语言的词语构成会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词语中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词语所反映的汉民族深层文化。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词语本义的文化迹象,认清词语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标志性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词语看中国古代元气观、天人观、和传统伦理观。
四、教学内容1.汉语与元气观2.汉语与天人观3.汉语与传统伦理观第四章汉语与传统价值观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会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词语中渗透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所反映的汉民族传统价值观。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词语中显现出来的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语言与文字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词语反映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内容1. 汉语与重和谐价值观2.汉语与重身份价值观3.汉语与重饮食价值观第五章汉语与传统思维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民族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汉语反映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所反映的汉民族传统思维。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显现出来的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多层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与中国传统的思维。
四、教学内容1.汉族传统思维方式2.汉语与汉族传统思维方式第六章汉语中的语言迷信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言迷信的各种现象;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显现出来的迷信现象,能够从语言的性质上对语言迷信现象进行文化心理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对汉语中存在的语言迷信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民俗中的语言迷信2.不吉或不雅词语避讳3.古代名字避讳4.神灵密语一符咒5.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分析第七章汉语与佛教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佛教语言圈的定义;了解佛教语言圈的词汇;明确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佛教语言圈的定义;了解佛教语言圈,能够明确佛教文化对汉语各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的传入2.佛教文化语言圈3.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第八章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会相互影响,汉语中的借词留下了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踪迹;掌握汉语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借词及其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借词显现出来的文化迹象,多层面探讨中外文化交流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中的借词看中外文化的交流。
四、教学内容1.汉语中民族文化交流的印记2.借词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第九章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和文化内涵;了解汉民族尚色渊源。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色彩词的表述特点;掌握汉语中常用的色彩词语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词汇中的色彩词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汉语色彩词的渊源和发展2.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3.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第十章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汉语中数词的文化内涵;了解汉民族数字崇拜的文化心理。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词中显现出来的文化迹象,能够正确认识与分析汉民族数字崇拜的文化心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数词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语义的多样性2.汉语数词的神秘色彩3.数词与俗语第十一章成语——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成语的特征:掌握成语的文化内涵。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成语中反映的中华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成语看中国文化。
四、教学内容1.成语的特征2.成语中的历史文化积淀3.成语与汉语历史对应4.成语与民族智慧第十二章姓名与传统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命名的影响;了解姓氏的起源及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以及演变;了解我国的人名系统以及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对中国人命名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姓氏的起源;从人名系统来探索中国文化。
四、教学内容1.姓氏的起源和历史文化2.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3.名字的传统文化审第十三章地名与社会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地名的语言特点;了解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对地名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地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地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是地名如何反映民族心理和社会心态。
四、教学内容1.地名的语言分析2.地名与历史文化3.地名与社会心态4.地名与宗教文化5.地名反映民族接触和迁移的历史四、学时分配表章序内容课时备注一语言与文化概说 2二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三汉语与深层文化 2四汉语与传统价值观 4五汉语与传统思维 4六汉语中的语言迷信 4七汉语与佛教文化 2八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 2九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2十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 2十一成语——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 2十二姓名与传统文化 2十三地名与社会文化 2合计32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主编:郭锦桴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
参考书:《语言和文化》主编:汪大昌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语言与文化注释本》主编:罗常培,胡双宝注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汉语与中国文化》主编:申小龙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
《语言与文化》主编:罗常培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年。
执笔:张波审定:韩李左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