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3篇《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爱莲说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教学目标: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情景导入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蔓(màn)亵(xiè)噫(yī)鲜(xiǎn)有闻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陶后鲜有闻(7)宜乎众矣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这一遍的要求是: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明确: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板书)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明确:?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归纳主题: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明确: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四、拓展延伸:莲文化的魅力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3、仿写:我心中的莲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1)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2)、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五、课堂检测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
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七、板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2.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文章大意,熟读成诵。
3.探究莲花的形象和高洁品质;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1.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探究莲的形象和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教法:点拨法朗读指导法学法:朗读法质疑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芙蓉出水--引莲】由历代文人赞颂花的诗句导入,引出本文的莲花,迅速将学生带入情境。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典雅、充满诗意的导入为本课营造浓厚的文言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教学过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而破题,明确“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清香袭人--读莲】(一)听读:1.老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设计意图:“读”既是最根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富有感染力地示范诵读能为学生营造氛围,使学生陶醉其中,如临其境,与作品产生共鸣。
教师的范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校正字音,分清节奏,让学生快速走进文本。
)2.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通读顺。
(1)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试读。
(设计意图: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重点,语文课堂也离不开琅琅书声。
通过教师范读继而学生仿读这两个环节,既能强化检验正确的朗读,也能对学生仍然不会读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
)(二)译读:边读边译,圈点勾画。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口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字词句。
)(三)疑读:1.小组合作,讨论疑点。
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个人自学、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形式共同完成字词解析和语句的疏通。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学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文本对话获取知识,产生疑问,继而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让学生通过互问互答解决疑难,当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才进行适时点拨,发挥帮扶作用,授以学法指导。
)【冰清玉洁--赏莲】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莲花的句子。
你发现作者笔下的莲具备了哪些品质?(1)自主寻找发现(2)学生合作讨论(3)师生交流明确(4)教师归纳小结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追求?(1)明确写法(2)体会感情(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和效率。
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教师适时进行恰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会学生从品味语言探究作者情感,从读中品味莲花的高洁品质,在品中悟出作者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写莲、爱莲,为何却又提到了其他两种花呢?那么作者对这两种花所代表的两类人是什么态度呢?(1)明确写法(2)指导朗读(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语气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悟读,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了解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舌灿莲花--论莲】时光飞速发展,在物质高度发展的今天,你怎样看待文中提到的“消极避世的隐士”、“追求名利的富贵者”和“洁身自好的君子”?(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后,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积累美文--咏莲】请同学们根据本文关键词语的提示自由背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准确。
1.提示可爱者陶渊明独爱世人甚爱予独爱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2.背诵展示(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还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背诵积累。
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并背诵本文。
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文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教学从朗读中开始,在诵读中结束,一气呵成,呈现文言文教学朗读这一主旋律。
)【作业--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以某种植物为题,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并注重语文学习的实效性,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写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板书--醒目直观】爱莲说周敦颐菊(正衬)隐逸者牡丹(反衬)富贵者莲君子者托物言志(设计意图:板书是在与学生学习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来的,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一)基础知识积累:1.将下面词语和拼音抄写三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
蕃fán 淤泥yū濯zhuó涟 lián 亵玩xiè隐逸yì2.查阅资料,了解文学知识。
周敦颐(见课本) 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3.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 )不染( ),濯( )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 )众矣。
4.翻译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