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简介语气助词属于助词的一种。

是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和句末强调语气的虚词,在句子中读作时不译舒缓停顿,在句末强调语气或通过排比句重复时增强气势。

现在汉语,语气助词有很多,如"阿、啊、啦、唉、呢、吧、了、哇、呀、吗、哦、哈、哟、么"等,在古时候,由于书写的不方便,只有"啊","者","也","焉","矣","乎","尔","否","耶","之"十个语气词,解释时有"古今同义"与"古今异义"两种: 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这些分类: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肯定语气和停顿语气。

疑问语气:"吗,么,吧,呢"或文言中的"也,者,乎,哉,与,欤,邪,耶,为"等等。

某些情况下,当"啊"读升调时,也表疑问语气。

不同的疑问语气词,表示的疑问程度也不尽相同,"呢"和"吧"疑问程序较"吗"来的要小,通常表示(推测出答案)征求意见。

祈使语气:"吧、罢、呀、啊、啦"或文言中的"矣、焉、哉"等等,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督促等语气,例如:"不要在这里吸烟好吧"。

感叹语气:"啊、呀、哇、哪"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哉、与、欤、已",表示输出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感叹语气词和叹词不同,叹词通常用于句首,而感叹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且不能独立使用。

肯定语气:"的、了、嘛、呢、啦、罢了、而已"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然、焉、耳、而已、云、尔"。

有些肯定语气词,如"罢了"、"而已",有时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

注意,肯定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不同,结构助词若去掉便会影响句子的结构,而语气词去掉则无伤大雅。

停顿语气:"啊、吧、呢、么"或文言中的"也、矣、乎、焉、兮",一般用于句中,有停顿、强调突出前方词语的功能。

折叠常用词一、【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二、【乎】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④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①于是乎书。

三、【乃】1.于是,就。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⑵才,这才。

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⑶却。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⑷是,就是,原来是。

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四、【其】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4.代词:他(她)的①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五、【焉】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六、【也】1.表示判断语气。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过秦论》)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③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②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二)句中语气词。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因为"。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七、【尔】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罢了、而已"①新妇所乏唯容尔 (《世说新语‧贤嫒》)②其以强为弱,以存为亡,一朝尔。

(《盐铁论‧论功》)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使人谓安陵君》)2.在句末叠用充当语气助词,表示"而已"。

①政以东宫无,而臣身处之,体不宜尔尔。

(《南齐书‧豫章文献五传》)折叠举例啊:古今同义,表疑问,反诘,感叹或惊异。

者:古今异义,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后,形成名词性结构,表人、事、物、时等助词: [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的事情"]: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2.代词,用在数词后[译为"个、样"]: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行之。

3.语气助词:一用在时间词后[不译]: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

二表停顿,引出后文的判断、说明[不译]: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三放在陈述句末,表陈述结束: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四五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何者?上下之分也。

也:古今异义,1.表判断:死生,昼夜事也。

2.表肯定: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3.语气助词:一表疑问:公子畏死耶?何泣也?二表感叹: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三句中表停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焉: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用于句末,不译: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语气助词:二表反诘[译为"呢"]:万钟于我何加焉?三句中表停顿[不译]: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2.代词:①相当于"之"[译为"它、他"]: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语气助词②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且焉置土石?兼词[译为"于此"]:积土成焉,风雨兴焉。

3.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

矣: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表陈述,陈述句尾[译为"了"]: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二表感慨讥讽赞叹[译为"了啊"]:甚矣,汝之不惠。

三表疑问语气[可不译]:人问公子,年几何矣?2.表请求劝勉[译为"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乎:古今异义,1.语气助词:一表疑问[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二表惊异[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三表感慨[译为"啊、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四表停顿[不译]:胡为乎惶惶欲何之?2.介词,相当于"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词尾[不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折叠用法熟悉rap的人都应该已经习惯于那些嗯嗯阿阿哼哼yeah之类的助词,于是乎,自己DIY的时候免不了依样画葫芦,念上几句便哼哈一阵, 今天的教学,就是要纠正大多数人的错误认识,"This is Wrong Way!!!!".使用语气助词的确对于歌曲的气氛有着很好的烘托,但一个真正的rap选手不会一直无病呻吟,语气助词的使用,通常只是在段首和结尾处,长度不会超过2个词,由于rap的即兴特色,歌手通常在开头的时候用2个词的时间作创作准备,注意,只有2个词,时间长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