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数据分析报告2018年第5期潜江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 2019年1月4日2018年全市12315系统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2018年,全市12315系统处理消费者诉求共计4202件,其中投诉1620件、举报264件、咨询2318件,分别占12315诉求总量的38.6%、6.3%和55.2%(见图一)。
图一:2018年全市12315平台接收消费者诉求情况图湖北省12315综合服务平台受理诉求3915件,包括投诉1383件,举报216件,咨询2316件;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受理消费者诉求170件,包括投诉147件,举报23件;12345市长热线受理消费者诉求117件,包括投诉90件,举报25件,咨询2件(见图二)。
图二:2018年12315系统各平台接收消费者诉求情况图2018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7%。
呈现以下特点:(一)投诉、举报、咨询较上年均呈上升趋势。
与上年同期相比,投诉、举报、咨询总量均呈上升趋势,诉求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9.7%。
其中,投诉增长最明显,增幅超过诉求总量增长值,达30.8%(见图三)。
图三:2018年诉求量与2017年同期对比图(二)每月诉求总量均超过300件,8月诉求总量首次突破400件。
消费者诉求在3月和8月达到两个高峰。
其中,3月受“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影响,诉求总量达到上半年高峰。
下半年,随着小龙虾上市,各地前往我市的游客激增,诉求量在8月达到全年最高峰,月诉求量达403件,首次突破400件(见图四)。
图四:2018年各类诉求量增减图二、全市系统各单位接收消费者诉求情况2018年,全市系统受理的诉求,除由指挥中心答复的2154件咨询外,其他诉求均由市局监察室、稽查分局、各工商所办理。
其中,市局监察室、稽查分局和工商所办理投诉、举报、咨询2048件,占投诉总量的48.7%,西城工商所(749件)、东城工商所(692件)、广华工商所(131件)承办的诉求量在各单位中排名前三;与2017年相比,除广华、开发区、张金、高石碑工商所承办的诉求量有所下降,其他单位承办的诉求量与上年相比均呈增长趋势(见图五;表一)。
图五:2018年各单位12315平台接收消费者诉求图表一:2018年与2017年各单位12315平台接收消费者诉求对比情况表(单位:件)项目单位2017年2018年投诉举报咨询总量投诉举报咨询总量东城420 54 0 473 588 95 9 ↑692 西城539 42 0 581 696 53 0 ↑749 广华122 14 2 138 112 16 3 ↓131 开发区12 11 27 50 15 5 25 ↓45 张金22 8 17 47 14 9 22 ↓45熊口23 11 18 52 34 12 22 ↑68 周矶13 9 14 36 30 12 17 ↑59 浩口28 14 0 42 43 3 0 ↑46 总口10 9 10 29 22 9 8 ↑39 老新7 13 16 36 11 5 22 ↑38 高石碑21 13 17 51 10 11 22 ↓43 新城区19 13 19 51 30 14 19 ↑63 监察室0 0 0 0 1 4 0 ↑5稽查分局 3 15 0 18 9 16 0 ↑25 【注:加“↑”的部分为诉求量同比上升的;加“↓”的部分为同比下降的】三、投诉分析(一)投诉总体情况2018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62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381件,增幅为30.8%。
其中商品类投诉966件,占投诉总量的59.6%;服务类投诉654件,占投诉总量的40.4%。
(二)商品类投诉情况2018年,商品类投诉966件,投诉量居前八位的依次是:日用百货、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讯器材、装修建材、房屋、农用生产资料、食品。
从排名看,除房屋和农用生产资料排名略有变化,其他六类商品与上年相比,排名不变。
从投诉量看,八类商品投诉量较上年均有所提升。
从占商品类比重看,除日用百货和交通工具类商品占比略有下降,其他六类商品占商品类比重均呈上升趋势(见表二)。
表二:2018年商品类投诉前八位与2017年同期对比表(单位:件)排名2017年投诉量占商品类比重排名2018年投诉量占商品类比重1 日用百货182 23.3% 1 日用百货↑195 ↓20.2%2 交通工具146 18.7% 2 交通工具↑161 ↓16.7%3 家用电器83 10.6% 3 家用电器↑126 ↑13.0%4 通讯器材66 8.4% 4 通讯器材↑84 ↑8.7%5 装修建材48 6.1% 5 装修建材↑78 ↑8.1%6 农用生产资料36 4.6% 6 房屋↑59 ↑6.1%7 房屋23 2.9% 7 农用生产资料↑31 ↑3.2%8 食品19 2.4% 8 食品↑29 ↑3.0% 【注:加“↑”的部分表示同比增加;加“↓”的部分表示同比减少】(三)服务类投诉情况2018年,服务类投诉654件,投诉量居前八位的依次是:居民服务、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文化娱乐服务、餐饮服务、非现场购物服务、住宿服务、修理维护服务。
从前八位服务类别看,非现场购物虽然排名靠后,但较之去年的0件,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非现场购物类投诉的增长,既表明了消费模式的逐步转变,也表明我市经营者的经营模式正向着多元化发展。
从投诉量看,除因今年邮政服务类投诉统一由邮政公司处理后,投诉量榜上无名外,其他八类服务类投诉量与上年相比持平或有所增长,除非现场购物外,居民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类投诉的增幅最为明显,分别增幅132.1%、70.8%(见表三)。
表三:2018年服务类投诉前八位与2017年同期对比表(单位:件)排名2017年投诉量占服务类比重排名2018年投诉量占服务类比重1 互联网服务66 14.4% 1 居民服务↑130 ↑19.9%2 电信服务62 13.6% 2 电信服务↑93 ↑14.2%3 居民服务56 12.3% 3 互联网服务↑75 ↓11.5%4 餐饮服务29 6.3% 4 文化娱乐服务↑41 ↑6.3%5 文化娱乐服务24 5.3% 5 餐饮服务↑32 ↓4.9%6 邮政服务21 4.6% 6 非现场购物↑29↑4.4%7 住宿服务18 3.9% 7 住宿服务||18↓2.8%8 修理维护服务14 3.1% 8 修理维护服务↑17 ↓2.6% 【注:加“↑”的部分表示同比增加;加“↓”的部分表示同比减少;加“||”的部分为不变】(四)典型案例分析1、交通工具类投诉居高不下,抵押车纠纷成新难题。
随着汽车消费持续增长,购车、用车、修车的消费纠纷发生率不断提高。
2018年共处理各类交通工具类诉求221件,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1)购车付款后,商家以各种不合理的理由扣押合格证;(2)不按照约定退还定金;(3)商家隐瞒重要信息,销售库存车;(4)降低售后质量和售后标准;(5)折旧费计算存疑;(6)抵押车无法年审,抵押公司推卸责任。
其中,抵押车纠纷成为交通工具类纠纷中的新型纠纷,与2017年0件抵押车纠纷相比,今年抵押车纠纷上升至12件。
【典型案例】2017年9月,市民高先生为了平时出行更加方便,考虑到家中正好有一笔存款,于是准备买一辆汽车代步,向多家汽车销售公司了解后并未看中满意的车型。
恰好其朋友刚刚买了一辆车,各方面性能都不错,询问之下,才知道其朋友买的是一辆抵押车,价格便宜,车却比一般汽车销售公司中同等价位的新车性能更好。
心动之下,高先生也没有对抵押车多做了解,就来到潜江某抵押车行,多番比较后,最终花费十多万元选择了一款心怡的座驾。
高兴之余,高先生也未仔细研读合同,就在销售人员的引导下,签了一系列的普通“购车合同”,并当场提车。
原本一切顺利的事情在第二年出现了变故。
原来,汽车已经购买快一年,需要去办年检手续,这时,高先生才发现所购车的各类资料都不齐全,无法办理车辆年检。
不办理年检手续,车怎么敢放心上路呢?于是高先生再次来到该抵押车行,要求解决。
岂料,抵押公司一反常态,对高先生的情况了解之后,完全不予理睬,让高先生自己解决。
这可如何是好!无奈之下,高先生将问题向12315进行反映,希望得到解决。
西城工商所接到此投诉后,立即与高先生取得联系,并让高先生将购车合同、票据都一并带至工商所。
看到合同后,工商所工作人员发现,这哪是购车合同,明明就是债权转让协议,而且整套合同都没有该抵押车行的印章,也没有负责人的签名。
为更好地为消费者排忧解难,调解人员又陪同消费者到抵押车行了解情况。
该车行负责人表示,高先生是与抵押人进行的债权转让,与该车行并无关联,另外,抵押车行所出的抵押车,只确保在签订债权转让前所售汽车年审正常,签订后出现此类问题一概由消费者本人承担。
既无有效合同和票据可以证明高先生所购抵押车出自该车行,也无其他证据证明抵押车行应当负责该车车辆年检。
最终,工商部门只得终止调解,建议高先生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尝试了解、购买抵押车,相比于已经便宜了不少钱的二手车而言,抵押车的价格更是低到让人不能不心动。
不过心动之余,还请广大消费者擦亮眼睛,购车之前对车辆来源、合同细节多方了解,避免买车不能上路,更甚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2、黄金首饰类诉求量创新高,“以旧换新”问题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上了黄金首饰。
不管是购买结婚首饰,还是赠送礼品、日常佩戴,黄金首饰都是不二之选,而且很多人觉得黄金首饰买在家里,有增值的作用也不会亏,因此黄金首饰消费持续走高,伴随而来的投诉也呈递增趋势。
2018年,潜江市工商局处理黄金首饰类诉求46件,创历年来新高。
主要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旧换新有猫腻,工艺金市场乱象横生。
近几年来,各家金店经常做“以旧换新”的活动,吸引广大顾客,原本首饰旧貌换新颜是好事。
然而,其中猫腻甚多,有的营业员故意隐瞒重要信息,例如工艺金不按克数计价;以克数计价的黄金换成工艺金后,后期只能免费更换同等价格的工艺金,而不能更换以克数计价的黄金;为促销量,营业员随意口头承诺却不兑现等。
二是无明确的“三包”标准,各家金店售后服务五花八门。
由于消费者购买的首饰出现断裂、变形、掉色等质量问题,很难判定是人为过失,还是本身质量问题。
而且,金饰目前并无明确的“三包”标准,处于法规的空白点,导致出现售后问题时,消费者往往有苦难言。
【典型案例】市民孔先生为了给妻子庆祝生日,到潜江某金店购买一款黄金首饰作为礼物送给妻子。
千挑万选后,孔先生终于挑中一款项链。
购买时孔先生担忧其买的项链不是妻子喜欢的款式,为打消其疑虑,销售人员向其承诺该首饰可以兑换全场所有产品,于是孔先生当即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