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核心理念:货币是重要的★自由也是重要的(一)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其他的有美国的卡尔·布朗纳、艾伦·梅尔泽、奥纳尔·安德逊等,英国的艾伦·沃尔特斯、戴维·莱特勒、迈克尔·帕金等,奥地利的赫尔姆特·菲里希。

(二)核心概念1.自然失业率(Phelps,1967;Friedman,1967),弗里德曼1967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就职演说时引入。

“‘自然失业率’是我引入的,旨在与K·维克塞尔的‘自然利息率’相对应的一个称谓。

它不是一个数量常值。

相反,它取决于与货币因素相对立的‘实际’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竞争或者垄断程度,阻碍或促进到各种职业部门去工作的因素,等等”。

自然失业率实际上就是传统经济学家认为的“正常”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

原因之一是妇女、青少年和非全日制工人在劳动大军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而他们的失业率通常高于平均失业率水平。

原因之二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形式的救助降低了重新寻找工作的积极性。

2.恒久收入(the permanent-income hypothesis):指人们依靠自己所用有的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在长期内可以得到的、稳定的、持续性的收入。

即未来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预期收入的现值。

3.实证经济学方法(三)基本观点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和名义收入增长率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关系。

即:如果货币数量增长很快,则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

至于货币流通速度,虽然会发生变化,但却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

平均来说,货币数量增长率的变化需要在6~9个月以后才会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及实物产量增长率的变化,在这之后6~9个月以后才会对加个产生影响。

因此,货币增长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二者相隔的总时间平均为12~18个月。

3.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和价格。

在长期,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价格,而产量则取决于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人的事业心、独创性和勤奋程度,节俭的程度、产业结构和政府结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也就是说,货币数量的增长不快于产量的增长,则通货膨胀就不可能发生。

5.货币数量的变化最初影响的不是收入。

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人们会将手中持有的多余现金部分用来购买其他的资产(如债券、股票、房产、其他实物资产),以扭转所用有的现金与其他各种资产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这样的调整会使得其他资产的价格上升而利率下降,从而鼓励人们扩大生产,最后使得产量与收入发生变化。

6.虽然在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开始阶段,利率会下降,但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又会上升。

所以货币量和利率之间存在步调不一致的关系,这意味着利息率不是货币政策的一个好的导向。

7.对于制定政策而言,货币政策实属重要。

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让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增长,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至于使货币模式本身成为不稳定和混乱的根源。

8.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弗里德曼坚决反对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汇率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价格水平也不能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9.单一规则:即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唯一因素支配的货币政策。

“我始终强调一个不变的、既定的货币数量增长率比之微调变化的增长率数值更为重要。

”他建议美国的货币增长率=人口和劳动力年均增长率(1%~2%)+产出增长率(%)=4%~5%,无论如何不能超过6%。

案例1 国民党垮台:都是美国惹的祸弗里德曼不仅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会影响到经济,小到影响一个人的政治生涯,大到影响到一国的政治命运。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为了争取白银集团的支持,颁布了白银购买计划。

白银购买计划的本意是想通过提升白银价格,为白银生产商提供补偿。

但白银价格的上升使当时中国的货币(白银),相对于世界各国货币升值,中国货币的升值使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出口大幅度下降。

本来,在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中,中国因为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没有受到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但白银购买计划却使中国在大多数国家都开始从大萧条走向复苏时,走向了国内萧条。

最后甚至迫使中国退出了银本位,采用金本位。

弗里德曼则进一步认为,正是因为中国放弃了银本位,所以,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时,蒋介石没有了可以为政府的扩张性支出融资的白银储备,因此只能靠印刷钞票来购买军火。

战争中,由于美国政府给了国民党政府大量物质援助,所以恶性通货膨胀没有爆发,但战争结束后,积蓄下来的通货膨胀和敛钱的货币改革,“使蒋介石失去了社会人士对其保留的最后一丝尊敬”,并将蒋介石送往了台湾。

选自:(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安佳译:《货币的祸害》商务印书馆2006.7案例2 银子压垮伊比利亚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

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

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

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1588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

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

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

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数量说——一个重新表述》一文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并以此建立和阐述了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以各种形式持有的总财富量、各种形式财富的预期报酬以及财富所有者的兴趣与偏好。

1970年,他在《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一文中将货币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最终简化为:弗里德曼认为,他的这一名义货币需求函数是关于P 和Y 的一阶齐次函数,于是P M =f (y ,ω,r m ,r b ,r e ,dtdp P 1;µ)其中:M 表示财富持有者所持有的货币数量;P 表示一般物价水平;y 表示实际收入(恒久收入货币需求量);ω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由此产生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

但是总财富结构比例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稳定的。

r 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狭义的货币收益率 仅指定期存款的利率,这个利率通常不高。

r b 表示定值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 e 股票的名义收益率;dtdp P 1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动率;对货币需求量的直接影响很小。

根据一些国家的),,,1,,,,(u Y w dtdP P r r r P f M m e b ⋅=统计数据,只有当dtdp P 1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时,才会对货币需求量产生显著影响µ为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它随机因素,如偏好、与货币有关的制度变化等等。

由于的随机性,它与的关系不定。

弗里德曼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1、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2、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因此,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货币的供应方面。

对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实证(17)用对数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化为线性方程:(18)货币学派根据美国1892~196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如果把古典货币数量说中的k 或者V 看作ω,r m ,r b ,r e ,dtdp P 1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则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退化为费雪或者剑桥方程式。

如果假定短期内预期物价水平不变,而r m ,r b ,r e 的变化又都和利率r 有关(两种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是受大致相同的因素决定二者高度正相关,用一个收益率作变量,完全可以替代和反映出另一个收益率的变动。

)(弗里德曼指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0.15),这时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P M =f (y ,r ),回到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

联系“鲍莫尔—托宾模型”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MD 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T 0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 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 表示债券利率。

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

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1.收入T 0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2.交易费用b 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3.债券利率i 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4.价格的变动使b ,T 0同时变动,结果使MD 作同比例的变动。

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1、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从而将货币理论纳入了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框架,摒弃了古典学派视货币为纯交易工具的狭隘理念。

2、在一般均衡的资产组合理论中,特别强调货币量在经济中的枢纽作用,纠正了凯恩斯学派忽视货币量的偏颇3、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首先设置了预期物价变动率这一独立变量,确定了预期因素在货币理论中的地位4、严格地将名义量和实际量加以区分。

5、特别强调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改正了以往学者们在经济理论,尤其是在货币理论中只顾抽象演绎的缺陷,使货币理论更向可操作的货币政策靠拢了。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1、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仅限于债券利率,收入为即期的实际收入水平。

而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利率则包括各种财富的收益率,收入则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以利率的流动性偏好为基础的,认为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即对利率不敏感。

3、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

而弗里德曼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函数高度稳定。

4、凯恩斯认为,国民收入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即经由利率、投资及投资乘数作用而作用于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弗里德曼则认为,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则直接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变动,所以货币是决定总支出的主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