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试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试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内容摘要政府采购制度是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在本地区实行政府采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由于我国政府采购没有法制化,各种配套措施不健全,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作者特撰此文介绍政府采购制度,分析国外政府采购的经验,并对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提出自己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即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第二部分介绍国外政府采购的先进经验;第三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我国政府采购的政策建议。

前言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很多国家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不仅历史久远,而且采购范围也极其广泛,除了一些费用性支出外,其余的所有实物性支出均以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

由于政府采购变过去的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它所达到的规模效益,节约了财政资金,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而且,政府采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使得政府采购在财政的直接监督下进行,减少了采购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促进了廉政建设。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在本地区实行政府采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朗,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政府采购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建立和推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一)、政府采购的含义与特点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所属单位为了日常政务的开展或者为公众提供服务,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是相对私人采购而言的,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具体来说:1、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政府采购的资金主要表现为政府性资金,即由纳税人的税收所形成的公共资金,而不是私人资本。

因此,它的支出只能按法律严格进行。

2、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政府采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而不是赚取利润。

3、采购原则的公开性。

政府采购的有关法律和程序都是公开的,采购过程也是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要作公共记录,所有的采购信息也是公开的,政府官员、管理机构的活动受公众和新闻媒介的监督。

4、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政府采购对象除了公务用车、大宗办公用品等实物外,还包括工程和服务等各领域。

5、采购规模的巨大性。

政府始终是各国国内市场单一消费的最大用户。

据统计美国政府在1989—1992年间每年仅用于货物和服务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6-27%。

6、采购的政策性。

政府采购是按一定的意图制定的,这些意图包括保护本国企业和产品以及刺激企业技术创新等。

、建立和推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建立和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1、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可节约政府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建立效益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效益财政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实现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

当然,这里的最大化因政府支出的公共性应理解为社会效益最大化,但这并不排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已成为财政工作的主要矛盾,而在财政支出中政府采购所占比重较大。

政府通过集中采购,“货比三家”,好中选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或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大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从1997年开始委托深圳市基建招标中心对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公用物资实行公开招标。

他们对城市绿化、市图书馆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等都采取邀请招标。

其中,服务行业如保险的节支率为20%以上。

在商品购置方面,1997年11月购置27辆公用车,节约资金70万元,节支率为7.1%;同年12月,在53辆公用车的购置中,又节约资金239万元。

2、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可增强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实现政府的调控目标。

政府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者,政府采购的数量、品种和频率将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政府采购可以贯彻政府在总量控制方面的意图。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冷热程度及发展态势,可利用弹性区间适时适量安排政府采购行为。

比如:当经济过热时,可适当压缩或推迟政府采购,减少社会总需求,相反,经济偏冷时,可适当增加或提前政府采购,刺激总需求。

其次,政府采购可以贯彻政府在结构调节方面的意图,体现政府某种政策倾向。

政府采购客观上对不同产品和行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可以据此体现不同的政策倾向。

如:对于需要给予一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技术项目,可以考虑在政府招标方案安排中多包含它们的产品。

再次,政府采购可以发挥稳定物价的调控作用。

政府在统一采购中以招标竞争方式压低供给价格的行为和效应,一般将体现为对同类商品价格乃至价格总水平的平抑和稳定。

政府还可有意利用这种调节能力,在某些商品的购买时机、数量方面作出选择,形成积极的价格调控。

3、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可增加采购中的透明度,消除分散采购中的腐败现象,促进我国的廉政建设。

政府采购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多以招标的形式公开竞价,公平竞争,并按严格的采购程序进行。

而在过去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场法制环境中,一些厂商采用小到请客送礼,大到各种名目的回扣,暗中从政府官员那里争取到慷国家之慨的优惠待遇,使分散采购过程中的设租、寻租的行为时有发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实施政府采购后,形成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全方位的监督机制,财政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供应商,减少了分散采购环节的寻租行为,促进了廉政建设。

4、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尽快加入世贸组织(WTO)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开拓国际市场,壮大民族经济的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朗,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加入世贸组织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向成员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据悉,1996年我国政府向亚太经合组织(APEC)提交的单边协议计划明确表示,最迟于2020年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

而且,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必须签署《政府采购协议》。

因此,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已势在必行,在入关之前,我们必须积极培育、扶持我国国内政府采购市场,积累政府采购经验,为加入世贸组织,迎接国际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际经验(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1782年英国政府首先设立文具公用局,作为特别负责政府部门所需办公用品采购的机构。

美国政府采购历史可以追溯到1792年。

但直到1949年,美国才逐步完善了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确立了集中采购的管理体制,建立了较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

完整意义上的政府采购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近代市场经济阶段,由于市场经济国家奉行“看不见的手”理论,政府基本上不参与、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政府直接承担的公共工程和物资采购十分有限。

政府采购市场不发达不完善。

而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市场经济的国家的政府广泛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干预国民经济活动,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财政支出兴办公用事业,这时政府采购制度才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国外政府采购制度的成功经验1、完善的法规法律体系。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都有一套完善的法规法律体系,对本国政府采购实行法制化管理,可以说法制化管理是政府采购管理的主要管理形式。

政府采购法规法律体系的特点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政府采购基本法律以及由它们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相结合,共同管理政府采购行为。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为了管理联邦政府的采购行为,通过了一系列管理政府采购的基本法律。

这些基本法律主要包括1949年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和1948年武装部队采购法。

另外,国会还制定了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一系列法律,如1933年通过购买美国产品法,对美国的采购市场进行保护;小企业法案要求在政府采购中对小企业进行优惠。

以上述法律为基础,由各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细则包括:联邦服务总署制定和颁布的联邦政府采购条例以及国防部制定的武装部队采购条例。

2、明确的政府采购原则。

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应遵循效率原则、竞争原则以及公正、公开、公平原则。

所谓效率原则即货币最大化原则,通过政府的最少资金支出,获得廉价的商品或劳务,这是政府采购制度现实的经济目的,而竞争性原则正是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竞争来得到竞争优势,保证政府采购经济目标的实现。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政府采购各个环节都要向公众公开,政府对任何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供应商的质询有解答的义务。

通过监督,保证采购过程中的每个商品供应者和服务的提供者平等的权利,不对任何一方歧视。

3、有效的管理体制。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有一套有效的集中采购组织管理体制。

国家政府机关的一切物资或服务的采购与供应都集中于政府所设立的特定机构进行,即集中采购制,这是目前各国实行政府采购管理的统一模式。

各国的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预算审查与批准,拨款,制定采购法规或指南,管理招标事务,制定支出政策,管理和协调采购委员会的工作等。

有的国家将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分开,如韩国,由财政经济部制定采购政策,由物品供应部负责具体的采购工作。

4、申诉机制。

成功的政府采购制度中包括对申诉问题的特别条款,一般由独立的管理部门或司法部门制定申诉机制。

其可以是负责管理贸易申诉的专门机构(如加拿大国家贸易仲裁法庭,日本政府采购审查委员会,美国会计总长办公室和政府合同上诉委员会)或者是管理招标申诉的一般机构(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调查委员会、香港申诉管理委员会)。

一般情况下,申诉程序中明确了申诉的有效时间及答复期限,成功解决申诉问题的补偿机制有:道歉,重新审查采购决定,取消采购决定,中止合同,寻找新的招标者,补偿损失,修正有关的采购规划或程序等,有的国家还规定在案子审查期间,暂时停止采购活动。

5、注重对本国政府采购市场进行有效保护。

这是一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政策目标,在实践中这些政策意图是通过明确的措施来落实的。

如统一购买地方供应商的商品或给地方供应商一些优惠政策等,另一些措施则要求购买国内商品,如果购买外国商品时必须提供充足的理由。

如美国至今仍执行着其1933年制定的《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联邦政府在签定购买物资采购合同或公共建设项目合同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的义务。

国内产品优先也是美国采购政策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即使参加了《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在政府采购中采购国外产品的数量也极其有限,实际上,通过政府采购市场的有效保护,鼓励采购本国产品,对本国经济极为有利,如日本在振兴汽车工业时,其政府和公共团体的采购资金均投入了本国汽车工业;在振兴电子工业时期,政府办公自动化设施和通讯设备的采购,为日本刚刚起步的电子工业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