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选择题及答案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B. 20~40C. 60~70D. 70~80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A.感觉登记B.注意转C.组块D.复述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B.多转C.小D.增加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C.瑟斯顿D.吉尔福特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B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制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B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A.否认B.文饰C.投射D.幻想转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
这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B.补偿C.退行D.转移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A.有意义接受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C. 发现学习 D. 探究学习2.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A. 命题B. 命题网络C. 图式D. 产生式3.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DA. 努力程度B. 能力高低C. 任务难度D. 运气好坏4.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5.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CA. 认知发现理论B. 认知同化理论C. 认知建构理论D. 顿悟学习理论7.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C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8.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D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A. 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10.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BA.场独立 B.场依存C.冲动型 D.沉思型1. 在教师自编测验里,下面哪一类题型是主观题( D )A 选择题B 判断题C 填空题D 论述题2.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C )A 卡普杰列夫B 桑代克C 乌申斯基D 维果斯基3.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B )A 不平衡性B 定向性和顺序性C 差异性D 连续性转自4.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B )A 知识观B 品德观C 学生观D 教师观5. 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D )A 桑代克B 巴甫洛夫C 斯金纳D 苛勒6.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B )A 学习需要B 学习期待C 成败归因D 成就动机7.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动机律D 效果律8. 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 C )A 一般迁移B 正迁移C 垂直迁移D 水平迁移转9.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 D )A 概念 B 认知结构 C 学习定势 D 先行组织者10. 短时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C )A 10分钟B 1秒钟C 1分钟D 1刻钟11. 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B )A 初始阶段B 中间阶段C 结束阶段D 全过程12. 下列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A 计划策略 B 组织策略 C 调节策略 D 监视策略13. 计划策略属于( D )A 精加工策略B 支持策略C 资源管理策略D 元认知策略14. 问题解决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来排除不成功的做法的过程,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B )A 杜威B 桑代克C 弗洛伊德D 加涅15.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 )A 初一年级B 初二年级C 初三年级D 高一年级16.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C )A 实验法B 测量法C 会谈法D 观察法17. 狭义的教学环境是指( A )A 教学的物理环境B 教学的心理环境C 教学的社会环境D 教学的文化环境18. 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 B )A 晕轮效应B 罗森塔尔效应C 同化理论D 关系转换理论19. 数学家高斯少年时自己发现了用首尾相加、将连加变为乘法的方法快速解决1—100的连加问题是一种( C )A 真创造B 假创造C 类创造D 种创造20. 品德是一种( D )A 社会现象B 意识形态C 道德准则D 个体心理特征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其建立的时间为( A )A 1879年B 1798年C 1789年D 1779年2.按照巴浦洛夫的观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 B )A 无条件反射B 条件反射C 探究反射D 定向反射3.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 )A 脑B 实践活动C 心脏D 客观现实4.小学儿童玩游戏机的水平不亚于成人,这是因为他们( D )A 注意的广度已有较好的发展B 注意的稳定性已有较好的发展C 注意的转移已有较好的发展D 注意的分配已有较好的发展5.与成人相比,小学儿童纯音听觉的敏感度( A )A 不如成人B 接近成人C 已达成人D 超过成人6.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叫( B )A 暂时性遗忘B 永久性遗忘C 一般性遗忘D 特殊性遗忘7.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以根据诗中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一幅祖国冬日长城内外的壮丽景象。
这种想象叫( A )A 再造想象B 创造想象C 无意想象D 幻想8.数学家高斯十岁时,对于“1+2+3+4+…+99+100=?”这道题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数列两端二数之和总是101,从而提出101×100÷2=5050的答案,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数学家高斯主要运用了( D )A 再造性思维B 模仿性思维C 形象性思维D 创造性思维9.“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C )A 思维的间接性B 思维的灵活性C 思维的概括性D 思维的敏捷性10.随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情感的分化逐渐精细、准确,以笑为例,小学儿童会微笑、大笑外,还会羞涩的笑、偷笑、嘲笑、冷笑、苦笑、狂笑等。
这一表现说明了小学儿童情感( A )A 丰富性发展B 深刻性发展C 可控性发展D 稳定性发展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在家长、教师的督促下完成作业或活动任务,这体现了低年级儿童意志的( C )A 坚韧性水平较低B 果断性水平较低C 自觉性水平较低D 坚持性水平较低12.学校恐怖症,多见于男学生中,表现出对上学的惧怕,拒绝上学,它不同于一般的逃学行为,其年龄大多在( D )A 5~6岁左右B 6~7岁左右C 7~10岁左右D 7~12岁左右13.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 D )A 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B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C 道德动机的激发D 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14.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是( B )A 潜意识B 自我意识C 无意识D 集体无意识15.智力的核心是( D )A 想象力B 记忆力C 观察力D 思维能力16.外表上表现为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力和毅力。
这种人的气质类型是( B )A 胆汁质B 多血质C 粘液质D 抑郁质17.为了了解儿童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社会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 )A 社会测量法 B 观察法 C 问卷法 D 调查法18.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C )A 环境因素B 遗传因素C 教育因素D 自我努力1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为( D )A 生理需要B 爱与归宿的教育C 安全需要D 自我实现的需要20.自我意识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C )A 自我体验B 自我认识C 自我监控D 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