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摘要]通过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气象条件的观测与分析,利用统计方法研究建立池塘温度变化特征与水温预报模型,确定平湖地区放苗期和捕捞期的气温指标以及最佳放苗期和最佳捕捞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字]南美白对虾气温水温溶解氧近年来,浙北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南美白对虾作为平湖市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已成为平湖农业的特色产业和一大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养殖面积14133亩,总产量4748吨,总产值14244万元。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掌握气象条件对其养殖的影响将显得尤为重要。
在对虾的养殖期间,4月~10月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季节,对虾养殖要经历梅雨、台风、高温等天气,容易诱发对虾病害,浮头甚至泛塘。
通过分析研究气象条件对南美对虾生长的综合影响,为人工养殖对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损失。
1 资料来源观测时间:2010年6月~10月,2011年4月~10月;观测地点:平湖市林埭镇祥中水产养殖基地;观测项目:鱼塘的水温、溶解氧等,观测时次为每小时正点记录,数据自动记录;气象资料来源:平湖市林埭镇自动站,乍浦观测站资,祥中水产养殖基地。
2 温度对白对虾养殖的影响水温是对虾养殖最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温不但直接影响对虾的新陈代谢,同时也会改变水环境从而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特别是在放苗期,掌握池塘水温的变化规律对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对水体温度的研究多集中在海洋、水库等大型水体,但对池塘的研究较少,通过分析池塘水温与气温的变化特征,建立水温预报模型,为对虾养殖水温控制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1 水温的季节变化池塘的水温变化主要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由于水自身的热特性,使得池塘水温的变化有其独特性[1]。
通过对养殖池塘4月~10月水温及气温观测发现(如图1),水温与气温的走向基本一致,但水温的变化幅度远远小于气温。
受季节影响,春季、秋季池塘平均水温基本高于平均气温,池塘最高水温也会高于最高气温,而夏季期,池塘的平均水温与平均气温接近,池塘的最高水温均低于最高气温,当夏季高温天气时,平湖地区最高水温超过35℃。
2.2 水温的垂直变化通过分析气温及0.5m、1m深度水温的变化情况,发现气温越高,水温的垂直变化越明显。
夏季水温的垂直变化比春秋季显著。
同样,晴好天气气温的垂直变化比阴雨明显,且不同水位水温的平均日较差随深度变大而变小,也就是说表层水温变化幅度大,深层水温更趋于稳定。
因此,要依季节不同调节水位以控制水温,在春季水温较低时,池塘水位要浅,有利于池塘提高水温,这对白对虾的摄食、生长以及池塘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利,放苗期池水深度保持低水位,在0.5m 左右,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应逐渐升高水位,至夏季需升到最高水位使得下层水温不至于过高而影响对虾的生长。
2.3 水温的预报方程根据2011年4月~10月收集的表层水温数据与林埭自动站温度数据,得到水温与气温的散点图(如图2),并建立如下回归模型:yi=a+bxi其中:y 为平均水温;xi为平均气温;a和b为回归模型参数。
回归系数a=y-bx ,。
得到平均水温的预报模型:y =5.529+0.826 x 。
表1中R方是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方为0.938,说明回归较好。
表2方差分析中,Sig.值是回归关系的显著性系数,回归模型F统计量值为2822.033,Sig.值为0,表明这个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中T检验结果也表明常数项和“温度”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放苗期及收获期指标2.4.1 放苗期温度指标及最佳放苗期对虾幼苗从温室大棚池塘转入露天池塘称为放苗期,此时对温度尤为敏感,要求有合适的水温。
一般要求露天池塘的水温达到20℃开始放苗养殖[2]。
根据上述得到的水温预报模型,水温20℃时,气温在1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可作为虾苗气候适宜放苗的开始期。
根据71-00的统计资料来看,平湖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初日为5月6日,为最佳放苗期。
因此,5月上旬后期放苗,基本能保证日平均气温≥18℃。
但近几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发现本地放苗的日期也明显提前,基本在4月底就开始放苗。
对近十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8℃的初日做统计,发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的日期提前到4月30日,比历年统计资料提前6d。
因此,4月底到5月初放苗能保证虾苗最佳成活率。
另外,放苗期要求有连续3~4天晴好天气,最好在中午前后至下午17:00前,因为这段时间池塘水温较高,室内外温差小,虾苗成活率高。
同时,放苗期池水深度保持低水位,在0.5m左右,池塘水位越浅,升温越快,有利于水中微生物和植物的繁殖,为虾苗提供天然的饲料和氧气。
2.4.2 对虾收获期指标及最佳捕捞期对虾的收获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当收获期水温低于20℃时,即气温低于18℃时,对虾生长缓慢,产量明显降低。
而水温低于18℃时(即气温低于15℃),对虾停止摄食,并极易受冷害影响,若水温低于15℃为捕捞期指标,从气候与养殖投入比来看,经济效益为负增长。
因此,气温<15℃为不利于收虾的温度,以气温<18℃可作为收虾的安全下限。
根据71-00的统计资料来看,平湖日平均气温稳定<18℃的时间为10月17日,为最佳捕捞期。
统计近十年日平均气温稳定<18℃的时间为10月22日,较历史推迟了5d。
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市对虾的适宜养殖时间比历年明显偏长11d。
3 灾害性天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及预防措施3.1 台风、大风天气每年对平湖地区造成影响的台风有1-2个。
台风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甚至是破坏性的,给对虾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台风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降水、大风。
台风带来强降水,周边的淡水和污水大量注入虾池,污水中有害的化学药物污染虾池,大量雨水使得池塘盐度、PH值、温度急巨下降,并会造成水体分层缺氧,使对虾致病或造成死亡[3]。
而大风引起的大浪、水位高涨,经常摧毁或破坏堤坝、闸门等设施,导致淹没虾池,甚至造成堤崩虾逃,经济损失惨重。
据观测,当风力达到6级时,对虾浮头略有影响,当风力达到8级时,影响较大,危害程度与影响时间成正比。
而台风过后,一旦天气放晴,高温天气则会导致大范围的浮头。
因此,台风期间需加强巡逻观测,检查虾场设施的安全状况,观察对虾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对虾异常,要适时全池泼洒增强对虾体质免疫力的药物,防止病害发生。
台风来临之前气压较低,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对虾缺氧,因此要做好虾池的增氧工作,风雨过后要及时启动增氧机。
另外,要合理投饵料,风雨天气会影响对虾摄食,要根据当时风雨和对虾状态决定投饵料与否,有风雨要减少投饵料量,风雨较大时,对虾不容易摄食,要停止饵料。
3.2 暴雨、连阴雨天气统计2010年7月份每日平均溶解氧,从图3可以看出,溶解氧变化曲线的波谷出现在3日~5日、13日~15日。
3~5日阴雨天气,总日照时数0.0h,林埭自动站4日、5日出现梅汛期暴雨,雨量分别为53.6mm,130.1mm,使得溶解氧含量极低,仅有2mg/L,出现对虾浮头现象。
9日开始出现连续9d的阴雨天气,期间日照仅为4.5h,过程雨量134.6mm,池塘中溶解氧迅速下降,14日溶解氧降到4mg/L以下。
溶解氧曲线的波峰出现在7日~9日、19日~25日,根据实况资料7~9日无强降水过程,日照时数达到22.5h,8日溶解氧含量达到了小高峰。
7月17日出梅后,晴好天气为主,池塘中的溶解氧含量显著回升。
由此发现,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当晴好天气时,溶解氧含量较高,对虾的生长非常有利,当阴雨天气时,溶解氧含量明显偏低,特别是当遇短时强降水时容易造成溶解氧含量明显降低,溶解氧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对虾的生长影响较大。
因此,阴雨或暴雨天气时,需延长增氧时间,确保溶解氧在5mg/L以上,并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饵料的投喂量。
另外,暴雨天气时,可提前增加池塘水深至最高水位,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对池塘盐度的影响,减轻雨水对堤堰的冲刷,避免池塘被搅浑。
3.3 大雾天气大雾天气气压较低,使得溶于水体的氧气减少,甚至导致氧气从水中溢出,尤其是连续出现2d或以上大雾天气时,池塘的溶解氧极低,需连续使用增氧器,防止对虾缺氧[4]。
3.4 夏季高温天气夏季,平湖地区表层最高水温可达35℃以上,高温环境对虾摄食、生长都有较大影响,容易致病。
另外,在盛夏季节,表层水温较高,底层水温相对较低,池塘上层水体密度低,下层密度高,上下层水体不能混合,出现热力学分层现象[5]。
表层水在太阳光辐射的作用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使表层水中的氧量增加,由于底层水光线不足,光合作用弱,产氧少而有机物耗氧量大。
由于白天水体热力学分层现象,上下水层不发生对流现象,致使出现表层高氧而底层缺氧的现象。
因此,夏天中午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同时高温天气需减少投喂量,当表层水温超过35℃时,减少或停止投喂。
3.5 持续干旱天气平湖地区持续干旱天气较少,但2011年春季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干旱,使得平湖地区水位偏低,河水水质差,水体亚硝酸盐含量高,水中溶解氧偏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对虾生长情况较差。
4 小结(1)日平均气温稳定≥18℃可作为虾苗气候适宜放苗的开始期,气温稳定<18℃的时间作为捕捞终日,在近年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平湖地区气候最适宜放苗的初日提前了6d,提前至4月30日。
而捕捞终日较历史推迟了5d,在10月22日。
因此,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十来我市对虾的适宜养殖时间较历年明显偏长11d。
(2)要依季节不同调节水位以控制水温,放苗期池水深度保持低水位,在0.5m左右,春季池塘水位要浅,有利于水体升温,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应逐渐升高水位,至夏季需升到最高水位使得下层水温不至于过高而影响对虾的生长。
(3)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时,对虾的影响较大。
台风、暴雨、大雾或阴雨天气出现时,都需要合理延长增氧时间,并减少饵料的投喂。
当预报有暴雨天气时,要提前增加池塘水深至最高水位,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对池塘盐度的影响,减轻雨水对堤堰的冲刷,避免池塘被搅浑。
夏天中午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当表层水温超过35℃时,减少或停止投喂。
参考文献[1]闽信爱.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88-89.[2]商兆堂,蒋名淑,汤红兵.水产养殖与气象[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29-30.[3]查广才,周昌清.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4):414-418.[4]王亦平,蒋名淑,商兆堂.江苏沿海对虾浮头泛塘的气象预报及其防预对策系[J].中国水产,1999,10:36-37.[5]王卫平,杨继元.南美白对虾养成过程中的水质调控[J].河北渔业,2007,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