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历史回顾(2001年以前)在20世纪80年代,对虾养殖业发展曾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写下辉煌的一笔,极带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带动了沿海地区育苗、饵料生产、冷藏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同步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可是,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因此,水产工作者们一方面刻苦钻研对虾病毒病,另一方面探索对虾养殖业新的替代品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浮出水面。
南美白对虾(L.vannamei),学名凡纳对虾,是世界养殖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种类之一,原来分布在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外形似中国对虾,正常体色为浅灰色,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出肉率高达65%以上,营养丰富,深受国外市场欢迎;生长速度快,60天即可达上市规格;适盐围广(0-40),可以采取纯淡水、半咸水、海水多种养殖模式,从自然海区到淡水池塘均可生长,从而打破了地域限制,且具耐高温,抗病力强;食性杂,对饲料蛋白要求低,35%即可达生长所需。
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虾类。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在我国不论是海水,还是低盐度海水及淡水中养殖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有取代罗氏当虾养殖的趋势。
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
要使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如何配制优质的饲料及获得健康的虾苗是关键。
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政府出资由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负责承担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虾苗研究和生产,1991年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开始提供SPF南美白对虾苗和亲虾,至1994年尽管提供的SPF虾苗不多,但是其成虾养殖却取得了高产,SPF虾苗养殖产量比非SPF虾苗产量高出30%以上。
生产SPF虾苗必须做到以下5个项目:(1)放养高度健康的虾苗管理方法防止病原进入养殖区,包括营养、水质、环境和管理方面;(4)持续监测虾的健康状态;(5)一旦发现疾病,立刻采取措施。
SPF虾苗的生产必须是在非常严格的隔离下进行的,按照SPF生产程序要求,1996年美国SPF虾苗生产的成功率只有1.66。
最近美又提出,运用人工育种的方法,筛选出高品质、高产量、生长快、抗病力强的种苗,即SPR(specific pathogen resistance)种苗,预计将此技术运用到对虾养殖生产上,大约只需要15年时间。
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辽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1999年天俊实业股份与美国三高海洋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引进美SPF 南美白对虾种虾和繁育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了SPF南美白对虾苗。
2000年的早期苗的价格达到了400-600元/万尾,2001年的苗价基本维持在200元左右/万尾。
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及其市场前景1、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现状概况20世纪中期,自南美白对虾育苗取得初步成功之后,省的大丰县和省的文登市等沿海地区进行南美白对虾的试养,并取得了成功。
2000年樟州市水产站黄富钦利用浓缩海水进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平均亩产100多千克,亩纯利3000多元。
同时在地也都在探索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据报道,2000年海水养殖研究所欣在省市将军洲良种场,将纯淡水加矿物盐调配后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
广西水产研究所将虾苗进行淡水驯化后,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养殖。
2、存在问题:(1)亲虾与苗种问题: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区主要位于东太平洋沿岸,我国沿海没有南美白对虾自然种群的分布,不能自供人工繁殖所需要的高质量自然种虾,因而,国目前南美白对虾亲虾主要由海外调入,而且大量冒牌SPF南美白对虾的种虾及虾苗由海外进入国。
这种现状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从海外调入亲虾、幼体及虾苗的同时,极容易带入病毒,继而引起传染疾病的暴发;(2)引进亲虾及虾苗幼体,造成外汇流失,且增加了繁殖育苗的成本,不利于南美白对虾的推广养殖;(3)依靠引进亲虾,不确定因素多,易造成虾苗生产量不稳定。
而目前国大部分繁育场忽视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且对于苗种质量在防治虾病这一系统工程中作用的认识不是很足,为了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而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的作法,我国对虾繁殖育苗生产也还仍然处于不正常的状态:(1)亲虾存在有体质弱、营养不良、带病毒等问题;(2)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亲虾被无节制地多次产卵;(3)由于海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普遍在育苗过程中滥用抗生素,虽然保住了成活率,但是却破坏了对虾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商品虾药检超标,出口外销受到阻碍;(4)人工控制的育苗生态条件与对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相差悬殊,这样育出来的虾苗常常是体质太弱和免疫系统受破坏,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对虾易受病原的侵害而发病。
(5)在育苗过程中不重视幼体的营养需要和活饵料的应用,虾苗先天不足,体质弱,抗病力差;(6) 苗种质量严重退化,生长速度慢,养成周期延长,2000年只要100天即可养成至30尾/500克,而今年却需要120天-130天,并且苗种质量严重退化。
(2)水质与病害:污染水源被轮番使用,疾病交叉感染,虾病泛滥成灾,主要有白斑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
根据调研,霞浦县早季养殖2000亩,16虾池发病占30%,其中7口池全军复没。
广区90%的虾塘、地区70%的虾塘患有不同程度的病毒疾病。
(3)饲料问题:市场上虾料品牌五花八门,质量莨莠不齐。
国对虾营养研究的条件下,所配制的人工饲料营养不平衡,一方面因某些营养因子的缺乏以至虾营养不良、生长慢、脱壳难、壳钙化速度慢、抗病力差等,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营养素的过量而造成水质污染。
以上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单一的,但究其原因却是相互关联的,2001年南美白对虾的疾病流行来之快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产生对虾爆发性流行病的原因是综合交叉而十分复杂,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要使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朝着对虾健康养殖的方向努力,对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把关,除了要抓好上述苗种的繁育生产及选择健康的虾苗以外,还须尽快加强南美白对虾营养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并加快病毒检测手段的研究进程,提倡生态养殖,改善养殖环,改变养殖模式,做好环境防病,生物防病工作。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对策(与对虾养殖技术中部分容一样)(1)水源过滤处理与贮存系统水源的过滤处理是预防病害发生的第一步,也是该系统最主要的部分。
应根据选址虾场及其海滩的自然条件采取“井式”或“贮水池式”过滤处理及贮存系统。
(2)老化虾池的集约化改造问题我国虽然有约20万顷(300万亩)的对虾养殖池,但我国对虾养殖的单产却很低,目前的年产量不足20万吨,而作为虾池开发的海滩资源,如同其他资源一样,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不能期望将美丽的海滩都开发为虾池来养虾。
对虾养殖业发展到今天,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产和效益。
因此要花大力气改造我们的“老化虾池”,也就是对老化虾池实施集约化改造,通过集约化改造,平均单产提高一倍,仅华南地区可达到我国对虾的历史最高产量(20万吨)。
可见,老化虾池的集约化改造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底质污染和老化是影响对虾池塘养殖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标准膜底池塘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虾池的底质污染和老化问题。
它的设计关键在于:无论是任何底质的池塘,都应以光洁的工程塑料膜来铺底。
作为高标准池塘设计的第二个关键是中央排污系统和管道化进排水系统的建造。
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必须配备大量的增氧机,在增氧机搅动水流的作用下,可以使虾池的污物(残饵和粪便)向虾池中央集中,然后通过设置在池中的排污管道排出池外。
因此,中央排污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虾池的随时排污,从而保证虾池的水质。
进排水系统,特别是进水各级组织诉管道化可以防止有害藻类的滋生和杂物通过渠道进入虾池,有利于病害预防。
(3)病害控制与养殖环境修复问题对虾病害的流行已给养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虽然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还未见大的病害,但还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由于抗生素药类的滥用,还来严重的后果,破坏了养殖生态环境,随着WTO的加入,国外对于对虾产品的检验将会越来越严格。
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对虾病害的控制,“以防为主”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严格限制有关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的使用,养殖污水的管理,有效养殖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A、采用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的养虾技术管理虾苗管理技术:虾苗的健康状况和带病与否是影响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虾苗选择上首先要选择采用健康培苗方法培育出的虾苗,同时对于有关病毒的带毒状况亦应进行检测,以保证放养的虾苗健壮无病。
由于对虾病毒,特别是造成对虾大面积暴发死亡的白斑病病毒,主要是通过水源传也主要采用中草药等对环境无害的药物进行处理。
B、对虾品质管理技术:虽然高产是本技术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但本技术并不一味片面追求高产,而是将优质作为本技术所要追求的首要目标,尽是根据虾塘的具体情况,找到产量和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在对虾品质管理方面首先是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生产大规格的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商品对虾。
同时,注重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用洁净化生产工艺,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对虾生产,选用优质的符合白对虾生长的营养均衡的饲料。
(4)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使用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等,常用的产品主要由硝化和反硝化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歧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粪球菌等我国水产养殖最初使用的是光合细菌PSB,经过几年的实践,使用围已相当广泛,并作为一种常规措施使用。
近年一些从国外引进和国新研制的具多功能的微生物制剂开始应用于养殖业,在对虾养殖中使用“埃必兴(Epicin)优化养殖环境,虾池有机污染降解菌净化池底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是形成优势种群,与病原菌竞争生态位,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吸收利用水体氨氮等有在物质,改善养殖环境;生物降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CO2、无机盐等;改善机体代,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微生物能促进动物消化道的吸收作用,又能在水体形成生物团、增加基础饵料数量,达到促进养殖动物生长的目的。
长时间的水产养殖残饵、排泄物等导致养殖场所池底自我有机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效果明显,与机械清理、化学药物处理等手段相比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物力、无药物残留等副作用,是优良的绿色产品,特别适合在养殖水环境使用。